初中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之教学实践与反思

时间:2022-05-24 06:47:24

初中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之教学实践与反思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采用体验式学习策略,教学过程中“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理解和价值取向。” 课题的基本操作思路为:破冰启动,激活积累;活动体验,激发主体;反思分享,先学后教;回归生活,延伸体验。实践证明:用体验式学习法进行教学作为一种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新型学习方式。尝试“体验式学习”,是让学生在不断地体验式学习实践中升腾体验、丰富体验,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体验式学习法 先学后教 新型学习方式

《数学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和已有知识,使学生在认识、使用和学习数学过程中,初步体验知识间的联系,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初中数学教学中用体验式学习法进行教学,是新课程改革对于数学课堂教学的呼唤,是当前学生学习方式的必需,更是教师新的教学模式的一种必由之路,这就是本文所提出问题的缘由。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反思,本人对数学教学中如何用体验式学习法进行教学实践,感觉到用体验式学习法进行教学的不少优点,逐渐形成了渗透着本人教学特色的基本模式。尽管在教学过程中针对班情与学情的不断变化,则相机作了调整,但是对于本课题的基本操作思路依然清晰。为了便于与同行交流切磋,简要梳理如下:

数学教学中体验式学习法的教学实践路径

阶段一:破冰启动,激活积累

破冰启动,是体验式学习的起始阶段,是指思想解冻、精神热身。激发学生热情、营造专注投入的氛围、促进合作,利用生活原型、知识背景使学生进入正式学习状态。

1.营造和谐的气氛,构建体验的土壤。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是《数学课程标准》给我们数学教师提出的教学建议。

如:教学《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期初我们都组织竞选班干部,有三个班长候选人试用了半学期后进行满意程度的评分调查,其中1表示很不满意,2表示不满意,3表示一般,4表示满意,5表示很满意。问⑴用什么方法获得数据?⑵为了更清楚地反映这三位班长的满意度情况,你认为应该怎样整理这些数据?⑶从中可得出哪些结论?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变畅所欲言,说出了具体操作的方法,我便顺势将收集数据的过程揭示了出来,学生们因前有所悟,对“数据”收集的过程也理解十分深刻,培养了数感,利于学生认识收集数据的过程和对统计的理解。

2.创设问题情境,体验数学问题的产生。

部分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经历,有些知识在课堂上学起来感到吃力,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之前,先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经历这样的情境后,才能有所感、有所悟,但在课堂上限于空间、时间等一些条件的影响,有时候是不可能实现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一矛盾呢?我们通过在学习某一知识前布置一些课前体验作业、组织学生参观或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作了点尝试,为学生学好数学提供了丰富的感性认识,进一步激活了学生求知的内驱力,取得了一定效果。

3.利用生活原型,建构学生体验滋生点。

众所周知,数学学科的抽象性与学生以形象思维占优势的心理特征之间的矛盾,是造成许多学生被动学习的主要原因为之一。其实,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只要教师善于从学生生活中寻找并合理利用它的“原型”进行教学,能变抽象为形象,学生的学习也就能变被动为主动,变怕学为乐学,并在生活学习中体验数学的魅力。如:在教学《直棱柱的表面展开图》,课前让学生制作立方体,然后侧面展开,画下每一种展开的形状。获得感性认识,以便学生理解。

阶段二: 活动体验,激发主体

学习是需要体验的,因为我们的目的不仅是要让学生接受更多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严格地说能力并不是教会的,而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通过接受、体验、感悟、类化、迁移而逐步形成的。

1.在分组竞赛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如:在教学《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时,学生觉得计算很枯燥,越枯燥越易算错,越错越没信心,正确的计算能力难以提升。于是我在教学时分八小组竞赛得分。

实践得出:由于在黑板上给学生打分,学生非常认真准备,都怕被对方比下去。学生对这种方式是非常欢迎的,因为在这种竞赛比拼的过程中体验到了运算的乐趣。

2.在动手实践体验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

如:在教学《由三视图描述几何体》由几个相同的小立方块搭成的几何体的俯视图如图所示,方格中的数学表示在该位置的小立方块的个数。请画出这个几何体的三视图。

我让学生准备几个小立方体模型给学生提供了“做”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体验。通过搭建等实践,可以使学生获得大量的感性知识,同时也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多让学生动手操作,创造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体验学习的一种方式。

阶段三: 反思分享,先学后教

对于学生所经历的一切,如果没有总结,即使成功了,也无法延续成功,因为不知道成功的原因;而一旦失败了,则无法避免再次失败,因为不知道犯错的根源。当然,成功与失败只是一种定义,我们把定义去除,失败就还原为经验了,“没有成败,只有成长”的理念就会呈现出来。

在体验式学习圈里,如果反思不是一个环节,最起码也是无时无刻存在着的。

课堂教学三模块:事前学(预习)――寻找过去的智慧;事中学(展示)――调整,不断检查;事后学(反馈)――反思,做得更好。

1.事前学预习模块主要任务是:明确学习目标、生成本课题的重点、难点并初步达成学习目标。

其基本过程是,学生根据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然后,学生在通过自学、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等形式初步达成预设的目标,并对自己找出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为展示课做准备。从而为“真正落实该讲不该讲的问题”打下了基础、找到了途径。教学重在“学”,“教”应服从“学”。

2.展示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展示、交流预习模块的学习成果,并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

基本形式: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回顾预习情况,进行组内、全班的展示和交流。通过形式多种多样的师生、生生的互动学习、感受交流,根据学习进程,不断生成新的学习目标。

3.反馈模块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

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让他们说、谈、演、写,进一步检查落实情况,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阶段四: 回归生活,延伸体验

但有时在课堂上也会出现个别学生建立的感受是片面的、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我们是这样做的:布置课外体验作业或实践活动,让这些学生带着问题和疑惑走出课堂,进一步体验和感受,在生活中体验数学。

1.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应用中体验。

学习数学知识,是为了更好地去服务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因此,在学生学完新课后,我就经常组织一些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数学。

2.在学习评价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体验的重点不在结果,而在过程本身,对体验学习评价的重点也应在过程,关注学习者体验经历中的深度、广度和结果值三个评价点,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相应综合性的评价。

数学学习过程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推断等探索性与挑战性活动,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探索活动,体验成功的乐趣。

总之,体验学习要让学生感到:学好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在体验中进步,在体验中快乐。从而实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态度的和谐统一。

3.在欣赏中体验数学的美育价值。

数学家克莱因认为:“数学是人类最高超的智力成就,也是人类心灵最独特的创作。音乐能激发或抚慰情怀,绘画使人赏心悦目,诗歌能动人心弦,哲学使人获得智慧,科学可改善物质生活,但数学能给予以上的一切。”如:我在教学三角形、圆与平行线的拼组图形时,让同桌两人合作,拼出一一幅图案,有的学生拼成了房子,有的拼成了热带鱼,有的拼成了火箭、有的拼成了宫殿……请学生欣赏这一幅幅美丽的图案,让学生体验到图形的和谐之美。学生在动手操作中体验到规律美,又在寻找和欣赏中体验到规律美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生活,使我们的生活更美,感受数学的价值。

成效与思考

初步成效

用体验式学习法进行课堂教学改变了传统课堂中一支粉笔一张嘴的局面,体验的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体验活动中一方面充分展示他们的才能;另一方面促进了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进一步在意志力、自信心、理性精神等情感与态度方面得到良好的发展。

后续思考

通过前阶段研究我感觉到:

1.有些知识学生通过体验确实能加深理解,而有些知识没必要通过体验获得,那么哪些知识更适合用体验方式获得呢?

2.学生的体验活动需要一定的时间保证,如果体验不充分、不到位,就不能激起学生有效的学习动机,得不到最佳的学习效果。而学生在每一学期的数学学习是有限定的,如何在有限的课时时间内解决这一矛盾?

参考文献

[1]林思宁 著《体验式学习》.北京大学出版社。

[2]叶澜 主编《重建课堂教学过程观》。

[3]孙晓天 主编《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上一篇:也谈“教学相长” 下一篇:怎样让思品课堂成为最受学生欢迎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