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师“分析思维过程”之素养探讨

时间:2022-05-24 09:59:17

数学教师“分析思维过程”之素养探讨

【摘 要】近几年来,随着新课改在全国范围内的普及和推广,教学上新指标、新内容、新标准的出现,无疑为奋战在工作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而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教育质量的高低。由此可见,为了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应从思维方式、教学手法、授课内容等多方面入手,来提升自身的业务综合素养,进而达到“强将手下无弱兵”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分析思维过程;教学手法;灵活性;自主学习能力

斯托利亚尔认为:“从对数学教学中积极性的狭义理解出发,我们把数学教学的积极性概念作为具有一定结构的思维活动的形成和发展来理解,这种思维活动叫做数学活动。”由此可见,数学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能否将数学思维分析过程直观、有效地传授给学生,从而实现初中数学教学由“授之以鱼”逐步转变为“授之以渔”。而将教师头脑中的数学思维过程以及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家的思维过程真正“暴露在学生”面前的前提和基础,即教师本身能准确、高效的对数学思维各个层面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思维”。

一、在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分析思维过程”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课件质量,充实教学内容

张乃达先生曾经提出过“数学教学要充分暴露思维过程”的数学教学观,即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教师的思维过程以及教材中蕴含的数学家的思维过程。正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向学生传授精准、科学、合理“分析思维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是数学教师本事必须具有过硬的“分析思维过程”素养。

众所周知,初中数学具有知识点零碎、知识体系复杂、记忆难度大等特点,若是单纯靠死记硬背、简单重复的记忆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反而会在很大程度上禁锢学生的数学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水平。在新课改普及的今天,提高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分析思维过程能力”,不仅能使得灵活多变、形式多样、层次鲜明的教学手法在数学教学中得到有效运用,同时也为数学课件的完善、充实和整合提供了良好的途径。

(二)增强课堂灵活性,提高教学效率

众所周知,初中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数学教师对学生数学思维的引导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程度和发展水平。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分析思维过程”的剖析和讲解,不仅能使得学生从数学问题的思考角度、思考方法、思考层次等方面更加直观、清晰、明确的了解数学问题的思维过程,同时也在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其自身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初中数学教师可以利用网络、报纸、书籍、杂志等多种渠道,去接受新型数学思维模式、学习分析思维过程策略、构建新型分析思维模式,进而达到逐步提升自身数学分析思维能力和水平的目的。随着自身“分析思维过程”基本数学素养的提升,教师在向学生们讲授“分析思维过程”时,会不自觉地融入新的数学分析思维过程方式,从而让学生在探究数学问题、分析数学问题的过程中逐步由“让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二、培养初中数学教师“分析思维过程”的措施

(一)定期参加专业培训,提升自身业务素养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思维缜密、空间想象能力强、体系严谨的学科。单纯靠机械、僵化、一成不变的死记硬背无法深入了解数学的内涵和实质。因此,为了打破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只会“就提论题”,“死板教条”,而在遇到新的问题时无法“触类旁通”的尴尬教学境界。帮助学生培养数学“分析思维过程”的能力变显得尤为重要。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人只有学得越多,才会知道自己是多么的无知。由此可见,初中数学教师应定期参加专业的数学“分析思维过程”能力训练,来不断充实自身的知识体系、教学手法和授课内容。从而在提升自身数学“分析思维过程”能力的基础上,准确、高效、简洁的将自己的解题思维过程完整无缺的传达给学生,让学生在新颖灵活、层次鲜明、策略众多的“分析思维过程”培训中逐步提升自身的数学分析思维能力,从而真正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二)加强交流,提高信息流通性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初中数学“分析思维过程”的能力培养中,教师应加强与同校教师、外校教师的交流、探讨和合作,而不因“两耳不闻窗外事”――闭门造车”。通过与其他数学教师的交流、互动、学习,教师不仅能有效把握初中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知识死点、思考盲区、思维欠缺点,同时也为吸取别人宝贵的教学经验、提高数学“分析思维过程”信息汇入量开辟了良好的途径。

正所谓:“学是为了更好的教”,在日常的工作中,初中数学教师应通过专业交流群、交互式电子白板、论坛等多种形式来探究适合自己班级学生实际学习情况的数学“分析思维过程”讲解方式,既要做到保持授课进程的一致性,同时也要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适当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做到“心中有数”适时调整数学课堂“分析思维过程”授课方式、授课频率和授课内容,进而实现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最大化教育目标的实现。

三、结束语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提升教师的“分析思维过程”能力,是将教师的分析思维过程完整展现给学生的前提和基础。众所周知,数学从本质上将是思维活动的过程。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分析思维过程”训练融入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通过日常的“分析思维过程”剖析、练习和讲解,不仅能逐步改变学生在遇到新颖灵活、花样百出、层次鲜明的数学题目时感到无从下手、难以解决的尴尬境界,同时学生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其数学自主学习能力和水平也会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石志群.试论数学教师“分析思维过程”之素养[J].《数学通报》,2013(08).

[2]熊新强.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J].《中国科技信息》,2004(23).

[3]万帮蓉.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中的思维方法[J].《自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02).

[4]董红超.强化题后反思促使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J].基础教育论坛(综版),2013(09).

[5]杨美娇.“四段式”解题分析教学实践[J].《教学月刊(中学版)》,2013(09).

上一篇:高中羽毛球课运用多媒体教学研究 下一篇:高中教师信息化素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