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环境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相关性研究综述

时间:2022-05-24 06:21:35

宏观经济环境与企业营运资本管理的相关性研究综述

【摘要】营运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而宏观经济是影响营运资本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揭示了宏观经济环境对营运资本管理影响的研究现状,并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关键词】营运资本管理 宏观经济环境

一、引言

营运资本维持着企业日常的生产经营,是企业的血液,但是长久以来并没有得到与其地位相当的重视。国外对营运资本的研究早于我国,始于20世纪30年代,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评价、管理体系,营运资本管理水平较高。营运资本管理现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营运资本管理影响因素、营运资本管理评价指标、营运资本管理政策、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盈利的关系和营运资本管理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系上。其中营运资本管理因素可分为企业获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企业规模等内在微观因素和融资环境、宏观经济增长、贷款利率、行业等企业外在宏观因素。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营运资本的管理再一次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关注。目前微观环境对营运资本研究的影响研究较多,而宏观环境对营运资本管理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拟就国内外宏观环境对营运资本的相关研究进行归纳和整理。

二、国外营运资本关于宏观经济对营运资本管理的研究

全球化的竞争压力,资金的不确定性、融资的压力,新的法规、新的政策和高昂的融资成本约束着营运资本的管理。尤其是2008年的金融危机后,职业经理人发现合理高效地管理营运资本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Merville和Tavis(1973)认为,影响公司营运资本管理策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是持续的经济周期。由于不同行业其业务性质的差异,在应对经济周期时其采用的营运资本政策是不相同的。Nunn和Kenneth(1981)从企业所处行业环境就公司的应收账款和存货进行研究,认为处在不同行业的公司营运资金策略存在较大差异。

Chiou et al(2006)、Zariyawati et al(2010)发现在经济繁荣时企业营运资本需求高,企业会将更多资金投入营运资本。而Lamberson(1995)探讨了小型企业如何改变营运资本管理以应对经济环境变化,他认为经济扩张期小型企业倾向于减少流动资产以较少流动性,在经济衰减期反之。该研究在理论上进行了解释,由于实证上没有得到验证,且该研究只包含1980-1991年的50个样本企业,不具有普遍适用性,但Lamberson认为中小企业和大型企业在应对经济环境的变化时采取的营运资本管理政策是不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

Baum et al(2006)认为宏观环境的波动性会影响非金融企业对流动资产的分配效率。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减弱经理人员预测与公司相关信息的准确性,使得他们做出的决策与当前现金管理政策相似。相反,当宏观环境的波动较为平和时,经理人员有更强的意愿根据公司的具体需求调整流动资产,使得资产的分配效率提高。而Sathyamoorthi et al(2008)调查发现经济波动较大的环境下,企业倾向于选择保守的营运资金管理模式。

Baum et al(2008)以制造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在研究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时,还加入公司本身的不确定性。实证发现无论是宏观经济还是公司自身不确定性的提高,均使公司的现金持有量增加,反之减少现金持有量。这种在经济衰退期间对信息不对称的更加敏感,使得公司囤积大量现金,失去了潜在的投资机会,这在一定程度上减缓了宏观经济的复苏。

三、国内关于宏观经济因素对营运资本管理的研究

姜国华(2011)认为宏观经济政策研究与微观企业行为研究普遍存在割裂现象。从宏观经济出发,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步骤:第一步,一项宏观经济政策的推出首先会影响企业的行为(如增加企业的融资成本);第二步,受到影响的企业影响其产出;第三步,企业产出的加总影响经济产出;第四步,政府通过经济产出的变化评估之前的宏观政策并做出相应的改变。会计学、财务学研究第二个步骤,研究企业行为与企业产出的关系,但忽略了宏观环境对微观企业行为的重大影响,不利于更好地预测企业未来的行为和产出。

王治安、吴娜(2007)以2003-2005年沪深两市的所有A股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行业之间的营运资本管理具有普遍明显差异,并且这种差异不是由个别行业的差异引起的。

吴娜、孙宇(2013)采用2002-2011年在我国沪深两市上市的73家钢铁行业公司的面板数据为样本,发现营运资本的管理与国家货币政策相关,通过固定资产投资的调节,营运资本占总资产的比例与货币流量增速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于博(2014)认为当企业面临宏观经济的冲击式,营运资本往往通过降低营运资本的规模来减少现金流波动对固定资产的负面影响,产生“平滑”效应。这种平滑效应增强了企业投资对金融供给的敏感性及货币政策对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的影响能力。因此,内生平滑对外生调控具有正向协同作用,企业内生治理(营运资本平滑)程度越高,越会提升货币政策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程度。

肖明等(2013)以2001-2011年沪深两市843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为样本,就宏观经济环境对不同控股性质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现金持有量与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呈显著负相关,而与货币政策呈显著正相关;现金持有量调整速度与经济周期变化和财政政策变化正相关,而与财政政策变化显著负相关。

张西征(2014)利用上市公司季度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宏观经济因素发展状况、货币政策和通货膨胀水平对中国上市公司商业信用周期性变化的影响机理。结果显示,随着宏观经济扩张、货币政策宽松和通货膨胀水平的增加,中国上市公司提供的商业信用净额显著降低。

四、结论

通过上文的文献回顾可以看出,国内外学者对营运资本管理进行了越来越深入的研究,宏观环境对营运资本管理的作用日益凸显。实现了对营运资本管理影响因素从内部微观到外部宏观、从表现形式到作用机理的转变。揭示了营运资本管理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也为后续研究奠定了理论和实务基础。但是仍存在一定的问题,现有的研究多数基于宏观经济作用于营运资本管理的应对策略进行研究,很少对深层次的作用机理进行进一步的探讨。且在研究相关的应对策略时很少对营运资本各组成部分如应收账款、商业信用、货币资金等组成部分分别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得在宏观经济环境对营运资本管理的影响研究方面缺少一定的系统性。希望通过本文的综述,后续的研究能更加完整性、系统性的探讨宏观环境对营运资本管理的作用,更深入的揭示现象背后的本质。

上一篇:出租车行业定位研究 下一篇:境外热钱流入对国内房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