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概念和类型浅析

时间:2022-05-24 12:11:16

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概念和类型浅析

摘 要: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大学生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结识朋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活,因相同的情趣和志向自愿组织起来,遵循一定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开展相关活动为主题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学生社团大致可分为政治思想类、专业学术类、科技创新类、艺术兴趣类、体育健身类、公益服务类等。

关键词:大学生社团;概念;类型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9-0192-02

我国大学生社团的发展过程是曲折的,有盛世,也有衰落期。第一次的发展高潮是在20世纪的前后的二三十年代,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进入了沉寂期。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学生社团终于迎来了自己的新生命,社会的进步、高校的发展都将学生社团的发展推向了另一个新的高潮。下面就学生社团的定义和类型做一个简单的梳理。

一、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概念

社团是社会团体的简称,它是指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人相聚而成的互益组织。1998年我国颁布的新的《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是这样来定义社团的:“社会团体是指中国公民自愿组成,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开展活动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1]社团具有非营利性的特点。

学生社团是社团的一种。《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中对学生社团的解释是:“中国中等学校高等学校在自愿的基础上结成的群众组织。这些社团可以打破年级、系科以及学校的界限。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发挥他们在某方年面的特长,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2]1999年版《辞海》中对“学生社团”的解释是:中国高等和中等学校的学生自愿组成的群众组织。形式多样,有学术研究会及诗画社、棋艺社、摄影社、美工社、合唱团、剧团、球队等。以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为原则,多数由共青团和学生会给予适当的指导和支持[3]。团中央、教育部2005年1月共同下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中对学生社团的解释是:“大学生社团是由高校学生依据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按照章程自主开展活动的学生组织。”[4]

可以看出,以上对学生社团概念的界定共同强调了以下几点:高校学生社团是学生依据共同的兴趣爱好自愿组成。成员自愿组成、自由选择,不受专业、系部及其他正式组织的影响,成员有着共同的爱好和追求,这是和正式组织所不同的。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没有明确的行政隶属关系,共青团和社团联合与其是帮助和指导的关系。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主题是开展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学生社团创立的主旨就是通过开展活动来锻炼大学生的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高校学生社团组织的类型多样化。有专业学术类社团、兴趣类社团、体育健身类社团等学生社团。这些类型各异的社团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发展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展示自我的需求。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是一种非正式组织,这是就组织性质而言。有学者认为社团的成立还是要经过一些部门的审核,因此是一种正式组织,坚持非正式组织的人认为社团是大学里的“民间”组织,还有观点认为学生社团组织是一种介于正式和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半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的观点是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本文也是看做非正式组织。

因此,我们可以把高校学生社团组织定义为:大学生为了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结识朋友、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活,因相同的情趣和志向自愿组织起来,遵循一定的管理规章制度,以开展相关活动为主题的大学生非正式组织。广义上来讲,大学生社团包括各种学生会组织和学生社团组织。

二、学生社团的类型分析

(一)依据社团活动的性质和内容,高校学生社团主要分为六种类型

1.政治思想类

政治思想类的社团是高校加强和提升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另一个舞台。这类社团的主旨在于通过开展思想政治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使大学必修课“两课”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而有效地提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如曲阜师范大学的大学生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则是政治思想类的社团类的代表。思想政治教育类的社团在高校学生社团中的数量并不多,高校应该积极扶持和引导此类社团的建设和发展。

2.专业学术类

专业学术类的社团是高校巩固和扩充本专业学术领域知识的另一个阵地。此类社团紧紧围绕着专业课开展学术探讨、学术交流和学术咨询活动,如高校的外语协会、大学生教育协会、大学生心理协会、方言文化研究交流协会等。由于社团的专业性,社团大都会聘请专业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大都由本院系的专业教师担任,但社团的活动形式较为单一,活动内容过于专业,无法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因此,一般规模不大。

3.科技创新类

科技创新类社团主要是以自然科学技术知识为背景,结合各自不同专业建立的一些社团。科技创新类社团是高校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第二课堂。此类社团的数量较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也不高,发展现状不如其他兴趣类社团。科技类社团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创造性,社团的性质限制了此类社团的发展。因此,高校应该大力的扶持此类社团的发展。

4.艺术兴趣类

艺术兴趣类社团创办的基础是社员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和艺术追求,这类社团的目的在于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专业学习之余,一起组织并体验参加活动的乐趣,既陶冶了情操,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艺术兴趣类的社团是高校学生社团的主力军,数量大,种类多,活动形式多样。一方面学生有着不同的兴趣,他们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创办不不同的兴趣类社团;另一方面,这类社团比较容易招纳新的社员。艺术兴趣类社团满足了学生的精神需求。

5.体育健身类

体育健身类社团是具有相同体育活动兴趣的同学、为提高自己的该项技能自发组织的体育活动类社团,其活动比较注重趣味性,一般以举办全校性比赛及定期集中训练为主。它是高校引导着学生加强健身意识、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载体,此类社团深受体育爱好者的喜爱。体育健身类的社团由于它的健身性和趣味性比较容易招募到新的社员,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也是很快的。

6.公益服务类

公益服务类社团主要是以进行一些社会服务、实践公益类活动为内容而结成的学生社团。公益服务类社团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辟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平台,有利于大学生道德思想水平的提高。此类社团主要有两种类型:专业技术服务型和体力劳动服务型,社团活动的举行主要是利用大学生的课余和闲暇时间进行环境保护、义务劳动、献血、扶贫、支教、社会调查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高校公益服务类社团虽然起步比较晚,但社团的公益性质使得此类社团在大学生群体中有着较高的期望值。

总体来说,艺术兴趣类社团数量较多,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思想政治类、专业学术类、科技创新类社团数量较少。以上六类社团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比如武术协会既可以说是体育健身类社团,也可以归为兴趣类社团。

(二)依据学生社团的规模大小,可以划分为三类种团

1.宏观型社团

宏观型社团即规模较大的社团。这类社团社员最多,社员多,固定经费也就最多,有了充足的经费,活动的举行也是最多的,也就带来了高的关注度。一般而言,规模较大的是校级社团,当然也有个别院系级的兴趣类社团吸引到很多学生的参与。更多社员的参与给社团活动的举办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增加了管理的难度,从而促进更多矛盾的产生。这类社团需要选拔出一个真正优秀的负责人,并建立健全的组织管理机构。

2.中观型社团

中观型社团即规模不大不小的社团。这类社团社员较多,最多可达到100人,经费尚可,如果社团能够举办很精彩的活动也是能够赚到较高的关注度和认可度。大部分的院系级社团均为中观型的社团,挂靠在各院系反而有了一个协调便利的优势。

3.微观型社团

微观型社团即规模较小的社团。这类社团社员少,经费少,学生和管理部门的关注度少,活动举办的少,不能很好地实现社团最初创立的宗旨。因此,有些人认为这类社团其实是可以取消的。

(三)依据其挂靠的单位不同,可以分为两类社团

1.校级社团

校级社团是在校团委登记注册或成立,面向全校纳新并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校级社团的成立有三个途径:由系级社团升校级社团。社团负责人需要向所在院系团委申请成立系级社团,经过一段时间发展,考核优异者由院团委报校团委批准予以注册成立。由发起人直接向校团委申请成立校级社团,校团委可根据社团的实际情况做出决定,不予成立的社团会在规定时间内向发起人说明原因。校团委可根据规划和需要,直接面向全校学生征募急需注册成立的校级社团。校级社团由于挂靠单位的性质和力度,他们在经费来源、活动举办、评优等方面要比系级社团容易一些。

2.系级社团

系级社团是在各院系团委注册成立,在院系团委或院系有关科室的指导下面向全校纳新并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院系社团的成员大部分都是本院系的学生,这为社员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吸收一些外系的优秀的学生,同时,由于院系支持的力度较小,相较于校级社团,在经费的筹措、活动的举办上面有一定的困难,因此较难打造出自己的特色。

三、结语

我国高校学生社团的发展是坎坷的,但成果是令人欣喜的。从最初的“弱、少、小”到现在的“强、多、大”,学校管理者和学生重新认识并接纳了学生社团的存在,在资金和政策上给予一定的支持,为大学生创建和自己兴趣相关的社团创造了有利条件,学生社团的发展离不开学校的支持。高校学生社团极大地丰富了校园文化,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满足了大学生的课外需要。大学生是充满青春活力的,他们想要去体验更多新鲜的事物,想为自己未来的就业争取到更多的资本,类型各异的学生社团提供了这样的一个舞台,在参与各种社团活动中认识了新朋友,拓展了人际关系,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养。2005年,华人英才网、腾讯、中国教育在线等单位组织主办了第一届“全国高校社团会长年会暨象牙塔内外精英对话年会”,至今已举办7届,主要是围绕着社团的发展和人生的发展来进行对话。现在它已成为所有社团人期待和关注的年度盛会。在学校和社会的支持下,未来的高校学生社团定能越走越远。

参考文献:

[1]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Z].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3号).[1989-10-25].

[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439.

[3]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1999年版缩印本)[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986.

[4]、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团工作的意见》[Z].中青联发[2005]5号,[2005-01-13].

上一篇:天才诗人的光与彩 下一篇:浅谈紧急避险的限度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