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分析

时间:2022-05-23 11:37:33

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DCG)对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连续收集2015年1月~10月,我院就诊的冠心病(CAD)患者78例,采用24h DCG进行监测,观察和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与SMI发生规律,评估动态心电图的临床诊断价值。结果 72例(92.31%)CAD患者有缺血性ST-T段改变,包括49例(68.06%)SMI和23例(31.94%)PMI;DCG共检出MI共753阵次,其中,SMI患者602阵次(79.95%),显著高于PMI患者的151阵次(20.05%)(P

关键词: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临床诊断

冠心病(CAD)是临床常见心血管疾病之一,其主要病理生理基础为心肌缺血,临床根据其症状表现分为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与有症状性心肌缺血(PMI)两种类型。其中,SMI是指存在客观心肌缺血证据以及冠状动脉解剖学变化,但不存在心绞痛等明显临床症状,在CAD患者中的发病率约为40%[1]。由于SMI发作较为隐匿,在临床中容易被忽略,可发展成为心绞痛或者心肌梗死,是CAD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临床研究表明,常规心电图(ECG)监测SMI极易漏诊,而应用24 h动态心电图 (DCG)检查则能够对心肌缺血状况进行动态检测和评估,从而客观反映MI的发病特点、规律及临床表现等[2]。我院对CAD患者应用DCG进行监测,提高了SMI的临床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连续收集2015年1月~10月,我院就诊的冠心病(CAD)患者78例,均符合WHO关于CAD的诊断标准,均经临床特征、各项实验室检查或者冠状动脉造影(CAG)等确诊。除外近期服用洋地黄类药物及奎尼丁等药物治疗者,除外合并心肌肥厚者,除外经心脏彩超检查显示存在心脏结构异常变化者,除外合并房扑、房颤以及束支传导阻滞者,除外合并水电解质紊乱者。入选的78例患者中,男性47例(60.26%),女性31例(39.74%);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42.11±2.05)岁;临床症状:8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恢复期,29例陈旧性心肌梗死(OMI),16例稳定型心绞痛(SA),19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6例无症状但经CAG证实为冠脉狭窄。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接受DCG监测,检查仪器为康泰 ECG1201十二导联动态心电图。SMI的诊断参照ACC/AHA DCG 工作指南中推荐的诊断标准:①ST段显著位移,且持续时间≥1 min;②2次MI发作间隔时间≥5 min;③ST段呈现下斜型或者水平型压低,且降低≥0.1 mV,ST段J点以后80 ms部位进行ST段测量,显示在原有ST段压低的基础上再次压低≥0.1 mV;④MI时间发作次数≥2次,且生活日志排除PMI(胸闷、胸痛等)。

1.3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的日常活动时间以及症状起始时间,并按照评估标准系统进行回放分析,观察和统计全天ST段压低时间以及发作次数,同时与生活日志进行对比。统计CAD患者的缺血性ST-T段发生率、心肌缺血阵次、ST段下移阵次、SMI的缺血发作时间段、心肌缺血发作持续时间、缺血发作时心率(HR)以及ST段下移幅度等。

1.4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数±标准差(x±s)表示,计量资料之间的比较经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计数资料之间的比较经χ2检验,P

2 结果

2.1缺血情况 78例CAD患者中,有72例(92.31%)出现缺血性ST-T段改变,其中包括49例(68.06%)SMI和23例(31.94%)PMI。DCG监测显示MI共753阵次,其中,SMI患者602阵次(79.95%),PMI患者151阵次(20.05%)。SMI患者的MI发生率显著高于PMI者,ST段下降阵次显著高于PMI者(P

2.2缺血时间段 SMI患者的白天(6∶00~18∶00)ST段下移阵次为447阵次(74.25%),夜间(18∶00~凌晨6∶00)为155阵次(25.75%)。白天阵次显著高于夜间(P

2.3缺血时HR及ST段下降幅度 缺血发作时,SMI组的ST段下降幅度以及HR均显著高于PM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SMI无明显的临床症状,甚至是在冠脉广泛性阻塞或者心肌梗死发作时仍无明显症状,容易漏诊,且患者对疼痛感的敏感性相对较低,极易发展成为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严重影响临床预后。但SMI经心脏超声检查、心电图检查或者CAG检查均可观察到MI证据[3]。因此,全面观察和评估SMI的临床特点、发作规律以及心电图表现等对于SMI的早期预测和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DCG是一种新型无创性CAD检查手段,其通过动态检测心脏活动变化,能够检测出日常活动中无临床表现的ST段位移,CAD患者的MI发作及其程度判断具有重要价值[4]。本组78例CAD患者中,共有72例(92.31%)经DCG检出缺血性ST-T段改变,检出MI共753阵次,其中,49例(68.06%)SMI共602阵次(79.95%),23例PMI(31.94%)共151阵次(20.05%),SMI的发生率及ST段缺血阵次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PMI,且SMI的发作持续时间相较于PMI显著延长,与易海瑛等[5]研究结果基本一致。提示大部分CAD患者存在MI发作,且以无SMI为主,而SMI容易被漏诊,容易发展成为UA、心肌梗死或者猝死等,临床预后较差,在CAD二级预防中应引起高度重视。

虽然SMI无临床症状,但仍存在冠脉病变,导致心肌细胞损害,而持续心肌损害可导致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副交感神经与交感神经产生双向调节作用即可导致HR变化[6]。此外,ST段压低是CAD患者的主要心电图表现,主要是由于心肌缺氧、缺血所致,故ST段压低幅度能够反映患者的心肌缺血严重程度[7]。本研究显示,SMI发作时HR及ST段压低幅度均显著高于PMI发作时,提示SMI患者的HR存在变异性,SMI发作时心肌缺血可能较PMI更为严重,故对于已经明确诊断为CHD患者,SMI多提示患者的临床预后不良。发作规律分析显示,SMI的白天发作阵次显著高于夜间,且发作高峰集中于6∶00~12∶00时段,发作低谷为24∶00~6∶00,这种昼夜节律与AMI以及猝死较为相似,可能是由于白天脑力及体力活动相对频繁,尤其是晨起时交感神经张力明显增高,体内血小板聚集量增多,皮质激素以及儿茶酚胺等物质的合成增多,而夜间血流速减缓、迷走神经张力增高从而引起冠脉阻力升高等有关[6,8]。因此,加强对晨间的抗心肌缺血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CAD患者的SMI发生率较高,临床预后较差,应用DCG检测能够24 h动态观察SMI的发作时间、程度及变化规律,配合生活日志分析能够早期诊断和治疗SMI,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Malhotra,S.,Sharma,R.,Kliner,D.E. 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silent myocardial ischemia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risk factors[J].Journal of nuclear cardiology,2013,20(5):731-738.

[2]李晋齐,赵靖,唐剑,等.动态心电图结合冠状动脉造影对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诊断价值[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11):2097-2098.

[3]阚小杰.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7(32):142-144.

[4]Conti CR.Classic myocardial infarction with a silent 12-lead electrocardiogram (how come?).[J].Clinical cardiology,2011,34(10):586-587.

[5]易海瑛.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25):71-71,72.

[6]张丽娟.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3):2993-2994.

[7]刘静,马莉.24小时动态心电图在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中国医刊,2010,45(8):48-49.

[8]黄丽红,曲鹏.动态心电图在冠心病无症状性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意义[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1,33(4):370-372.

上一篇:中药足疗早期干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180例疗效... 下一篇:腹腔镜保守手术与药物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