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足疗早期干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180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5-07 04:16:38

中药足疗早期干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180例疗效观察

摘要:目的 评价中药足疗法对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发生发展的干预效果。方法 将1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120例采用通络活血方控温足部熏洗,对照组60例采用温水控温足部熏洗。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6个月随访有效率为70%和50%、12个月分别为80%和40%。两组比较(P

关键词:中药足疗;早期干预;糖尿病足;通络活血方

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当今影响糖尿病并发症病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有中医糖尿病临床证据显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始终存在血瘀病理[1],因此气虚血瘀型尤为多见。我中心中医科采用自拟方--通络活血方,结合改进后的中药足浴疗法来干预气虚血瘀型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经过对患者的随访观察,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180例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神经病变病例来自门诊中心糖尿病门诊中血糖控制较稳定的病人,年龄40~79岁,性别不限。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20例,男47例,女73例,平均年龄为(65.9±7.8)岁,平均病程为(11.2±4.7)年;对照组60例,男23例,女37例,平均年龄为(65.6±7.5)岁,平均病程为(10.5±4.9)年,两组病例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1.2诊断纳入标准

1.2.1诊断标准 ①糖尿病诊断依据国家指南标准[2]。②糖尿病足的标准:采用《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3]。③中医证型诊断根据高彦彬等[4]的临床分型属气虚血瘀型。

1.2.2纳入标准 生命体征稳定、愿意配合的患者,排除有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者,近1个月有感染者,伴肢体坏疽者,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者合并患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排除其他疾病引起周围神经病变者。

1.3操作流程

1.3.1治疗组 采用中心通络活血方浓煎药汁(生黄芪、桂枝、川芎、鸡血藤、赤芍、红花、当归、L莶草、伸筋草等药物组成),倒入一次性专用塑料袋内,将塑料袋放入双层保温木桶内,袋内加温水至3000ml,水温 40~45℃,浸入双足至踝上5寸以上,如水温下降,可在塑料袋外加入温热水保温;

1.3.2对照组 温水3000ml操作同治疗组。两组均予隔日足浴1次,30min/次,10次为1个疗程,总计12个疗程。

1.4观察指标

1.4.1生化指标 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 (LDL)。

1.4.2中医症状体征指标 中医证候气虚血瘀证--口渴喜饮,消谷善饥,身痒有蚁走感,肢体麻木,肢端发凉,肢体疼痛或刺痛;倦怠乏力,自汗,无心烦热,便秘;舌体胖大,舌质紫暗或有瘀斑,舌下有青筋紫暗怒张,脉象细数或细涩。分级评定。

1.4.3足部检查 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法(MNSI)、神经症状评分(NSS)、神经缺陷评分(NDS)、对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进行评估;10g尼龙丝触觉检查、密歇根神经病变筛选、128Hz音叉振动觉检查等。

2结果

2.1两组生化指标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均给予内科常规治疗,治疗前后空腹血糖、HbA1c、脂代谢等均有所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大于0.05)。

2.2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临床观察发现,治疗组的临床症状改善显著于对照组,见表1。

2.3两组MNSI、NSS、NDS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取得明显改善,见表2。

3典型案例

案由:患者黎某,男,74岁,汉族,2013年10月因"双下肢冷麻3个月"就医。

来诊时,自感乏力,汗出较多,口不渴,无发热,无恶心呕吐,无头晕目眩,外院查空腹血9.5mmol/L,腰椎CT提示退行性病变,头颅CT老年脑改变。追问病史,得知患者7年前确诊2型糖尿病(消渴),近10年不规律用药,后患者遵医嘱记录血糖值,并规律服用降糖药物,1个月双下肢麻木无好转,余尚可。自行用足部按摩亦无好转。后上级医院查肌电图等确诊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故来我院行糖尿病足疗治疗。

查体发现,患者神情,消瘦,双足皮肤粗糙,足趾无畸形,稍显青白,触感稍凉,活动度好,无皮损感染,温度觉降低。刻下舌淡红,有齿痕,苔薄白,脉沉细。消渴日久,笔者认为其精血亏虚,气虚不荣,血行不畅而瘀,致肢体不仁。故处以中心自拟活血通络方为汤剂,外用熏洗双足作为治疗,补气行血,活血通络,舒筋止痛。隔日1次,30min/次,10次1疗程。

患者于我中心治疗3个疗程后,感觉肢体冷麻感渐消,6个疗程后症状基本消失,并自觉睡眠改善,白天身感轻松,自要求续治疗。遂改1~2次/w,以定期巩固。

4 讨论

中医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属于"血痹"、"萎证"等病范畴,多有气虚血亏夹杂血瘀的表现,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足是有效的[5]。本研究所采用的通络活血方中,当归补血活血兼止痛,黄芪补气行气,川芎、赤芍、红花活血祛瘀,桂枝温经散寒止痛,鸡血藤活血行血,伸筋草等舒筋通络等共奏补气活血祛瘀之功。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伸筋草、红花等有改善血液流变学的功效,特别是抑制血小板聚集[6],这样能改善足部局部微循环,促进局部供血供氧。中药熏洗法也是中医特色的外治法,糖尿病足疗发挥中医药特色,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费用低廉,容易被社区居民所接受。

所要指出的是,糖尿病足疗虽然如此受欢迎,但是它只针对早期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症状有效,并不能治疗糖尿病本身,亦不能降低患者的血糖。它是改善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一种中医技术,值得被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寇冠杰.糖尿病・名医临证经验丛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333-15.

[2]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M].北京:中华糖尿病杂志出版,2003:9-11.

[3]李士明.糖尿病足检查方法及诊断标准(草案)[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6,4(2):126.

[4]高彦彬,吕仁和,于秀辰,等.糖络宁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药大学校报,1997,20(4):50.

[5]苗桂珍,梁秀珍,王亚红.补气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23(11):826-829.

[6]颜正华.中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32,623.

上一篇:PICCO监护仪在特大面积烧伤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 下一篇: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诊断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