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浅见

时间:2022-05-23 11:07:15

培养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前预习习惯浅见

预习是学习个体一种独立的探索活动,是学生对新课学习前独立地对新内容进行准备性的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前奏和序曲。低年级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阶段,必须抓好课前预习。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预先;习:学习;预习,顾名思义就是预先学习,也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学。课前预习是学习的重要环节,预习可以扫除课堂学习的知识障碍,提高听课效果,还能够复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最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减少对教师的依赖,增强独立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而低年级又是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基础阶段,教师备课时在备组织教学、复习提问、讲授新课、操作巩固等教学环节的同时,也必须抓好课前预习。预习作为一种传统教学方法,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应该继承并将之发扬,促使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多年的低年级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根据我的做法与实践,结合新课程改革,论述如下。

一、激发学生课前预习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激发兴趣是根本。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把学习搞好的先导。学生只有对预习有兴趣,才能使预习活动成为他们自觉的行动。小学生有争强好胜的心理,教师要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在预习中适当地采用竞赛的形式,激发他们的预习兴趣。

例如,学生在完成《植物妈妈有办法》的预习后,学生通过预习,查到了很多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在学习新课前,我在课堂上开展了“植物传播方法知多少的擂台赛”。全班分成8个小组,擂台赛一开始,各小组争先恐后讲解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情况,及时进行评价和表扬,并奖励小礼物。学生尝到了预习的甜头,预习的兴趣就更大了。

这样,培养了学生预习的兴趣,预习习惯随之逐步养成。

二、教给学生课前预习的方法

学生开始不会预习,这是很正常的现象,需要教师的指导。所以教师就应该不拘泥于形式,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上几次预习指导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就一篇要学的课文带着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等到学生基本掌握预习的方法之后,也就可以布置运用方法回家预习。

低年级语文课前通用的预习方法,我把它概括为“预习五步法”,并编成了三字经:“预习法,要牢记,读课文,圈生字,查字典,画句子,抄生字”读圈查画抄,预习五步法。下面是具体的解释:

1.读。一般要求读三遍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2.圈。圈出课后会读的生字,圈好后读三遍,并口头组词。

3.查。运用字典、词典等工具书,弄清圈出字的读音、音序、偏旁、字义,并制成表格,让学生做在预习本上。表格设计为:

[字\&读音\&音序\&偏旁

部首

\&除部首外

几画

\&页码\&组词(2个)\&\&\&\&\&\&\&\&\&\&\&\&\&\&\&]

4.画。画出课文中自己喜欢的句子,读三遍,也可以试着背一背。

5.抄。对于课后要求会写的生字,读一读,抄一抄,在抄写的过程中数、数量可以自己决定。

这一通用方法,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所教班级的学生自学能力提高很大,使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三、注重学生课前预习的评价

教师的评价在学生习惯形成的过程中起着促进其进步、催化其内在发展的作用。教师要重视自己的评价导向。通过一个点头肯定、一点微笑鼓励、一句口头表扬都能给前进中的学生以信心和动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为他们创造成功的机会,这更利于树立学生的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注重学生课前预习的坚持

南宋朱熹说过:“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教师指导预习,也必须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由扶到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一开始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在课内进行预习。此时教师要有具体的指导,要向学生传授预习的方法,细致地安排预习步骤,和学生一起一步一步耐心地操作指导。学生有较好的表现及时肯定,要加以鼓励;发现学生在预习中暴露的问题,要让他们及时纠正,认真小结;当学生已经初步掌握预习方法,预习可以采用“课内外相结合,以课外为主”的方式,根据学生实际,在课堂上预设一定的时空,进行预习的指导和检查。最后,在学生形成较好的预习习惯后,预习就可以安排在课外进行了。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我们一年级的班主任要抓住新生入学这个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最终使学生形成习惯,内化为素质。

上一篇:有效指导课外阅读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下一篇:浅谈传统民俗游戏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