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会计政策选择探讨

时间:2022-05-23 11:03:38

【前言】内部控制会计政策选择探讨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1 概述 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同时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果。现有的会计理论规范体系中,会计政策起着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作用,它既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又直接规范和制约会计实务,因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既...

内部控制会计政策选择探讨

摘要:从内部控制角度,简要的分析会计政策选择,主要对于内部控制以及会计的政策选择做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内部控制;会计政策选择相互作用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21-0202-01

1 概述

会计政策选择所产生的会计信息,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利益的分配,同时影响社会资源配置的效率与效果。现有的会计理论规范体系中,会计政策起着连接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的桥梁作用,它既受会计理论的指导和影响,又直接规范和制约会计实务,因而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既广泛又深远。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发挥其功能的重要实现形式,科学合理地进行会计政策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 会计政策选择的涵义

会计政策是指会计政策主体为指导会计运行,实现会计目标,就会计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而作出的制度安排。会计政策分为宏观会计政策和微观会计政策两个层次。宏观会计政策是国家为规范会计运行,对其运行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作出的制度安排。微观会计政策是在宏观会计政策的指导和约束下,依据微观会计主体的实际,采用宏观会计政策所规定的原则与方法,对微观主体的经济事项进行确认、计量、记录、计算,真实充分地报告微观主体的财务状况的原则与方法。我国制定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对会计政策的定义为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就是从微观角度来定义会计政策的。

会计政策选择也有宏观与微观之别。狭义的会计政策选择是在现有的宏观会计政策法规赋予的空间中所作的选择,而广义的会计政策选择则包括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的选择。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于1975年5月发表的《角憔息质量特征》专辑中指出:“人们所做出的各种会计选择至少有两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本委员会所作的选择。或其他有权做出规定的机构所作的选择,要求企业按照某些特定的方法提供报告,或者从反面来规定,禁用它们认为不适当的方法;第二层次是各种选择在个别企业这一层次上做出。随着公布的会计准则越来越多,个别企业选择的范围不可避免地会变得越来越窄。但是编制报告的企业在会计上总有许多决定要做,包括未颁布会计准则时在各种可行方法中选用一种,或在奉行准则时在各种允许的方法中做出选择,不仅现在如此,将来亦如此。”这里的第一层次是指宏观会计政策的选择,即会计准则选择的范畴;第二层次则是企业微观会计政策选择的范畴。本文论述的是微观意义上的会计政策选择问题。

3 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的关键因素

3.1 健全管理机构,厘清管理权责

一般而言,内部控制的建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健全的机构,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硬件要素;二是各内部机构间、各经办人员间的科学分工与牵制,这是内部控制机制产生作用的软件要素。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权力机构)、董事会(决策机构)、监事会(监督机构)、总经理层(日常管理机构)这四个法定刚性机构为内部控制机构的建立、职责分工与制约提供了基本的组织框架,但内部控制机制的运作还必须在这一组织框架下设立满足企业监控需要的职能机构。目前必须解决两个问题:

(1)设立管理控制机构。例如,目前有些上市公司中依据自身经营特点设立了审计委员会、价格委员会、报酬委员会等就是完善内部控制机制的有益偿试。机构设置因单位的经营特点和经营规模而异,很难找到一个通用模式,比如设立价格委员会的企业大都是规模很大、采用集中采购方式且采购价格变动较大的企业,这些企业设立价格委员会能够有效加强采购环节的价格监督与控制。再比如,对于规模很大、技术含量很高、高知人员云集的企业,通过设立报酬委员会进行管理层持股及股票期权问题的研究,能够提高报酬计划的科学性、加强报酬计划执行中透明度和监控力度。

(2)推行职务不兼容制度,杜绝高层管理人员交叉任职。交叉任职主要体现在董事长和总经理为一人。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人员重叠。在上市公司中,这一问题虽有了较大的改变,但从公司制企业的总体上看,仍普遍存在。这种交叉任职的后果是董事会与总经理班子之间权责不清、制衡力度锐减。关键人大权独揽,一人具有几乎无所不管的控制权,且常常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并有较大的任意性。交叉任职违背了内部控制的基本假设,必然带来权责含糊,易于造成办事程序由一个人操纵的现象出现。事实上,资金调拨、资产处置、对外授资等方面出现的问题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交叉任职,董事会缺乏独立性。因此,建立内部控制框架首先要在组织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方面做到董事长和总经理分设、董事会和总经理班子分设,避免人员重叠。

3.2 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与科学定位

从公司治理的角度看,内部审计机构的职责除了包括审核企业会计账目外,还包括稽查、评价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完善和企业内部各组织机构执行指定职能的效率,并向企业最高管理部门提出建议和报告。在内部控制框架构建中,内部审计的作用在于监督企业经营业务符合内部控制框架的要求,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提供完善内部控制和纠正错弊的建议。《公司法》和《审计法》均未对内部审计做出法律规定,《会计法》虽提出了内部审计方面的法律要求,但未对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作出具体规定。因此,目前企业中关于内部审计机构的设置情况不一,有些上市公司同时设立审计委员会和审计部,大部分企业只设立审计部。

4 会计政策选择遵循的原则

4.1 合法性和相对独立性相结合

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应当是在准则、制度规定的可供选择的会计原则、具体处理方法范围内的取舍,这样才能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和真实可靠性。但是,会计政策应当保持自身的相对独立性和稳定性,遵循会计核算本身固有的规律,而不必拘泥于国家税收法规、政策的规定及变化或调整,符合实质重于形式原则。

4.2 一贯性原则

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当保持一致和连贯,不得随意变更。但是,企业应正确处理好保持稳定和适时调整的关系,如果已经选用的会计政策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再具有相关性和可靠性,企业就不宜以该会计政策处理相关的经济业务事项,而应从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经营情况出发,重新选择最能恰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当然,企业对于会计政策的重新选择,应当按照会计准则、制度要求进行相应的账务处理,并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加以说明,以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把握企业管理当局选择会计政策的出发点和具体影响,以正确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

4.3 适用性原则

企业选择会计政策时,应与本企业的生产经营特点和理财环境相结合,即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考虑行业特点、企业生产经营规模、内部管理、企业经营业绩、现金流量、偿债能力等多种因素。会计政策的适用性是确保会计政策得到很好发挥的重要保证。会计政策的适用性还意味着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理财环境的变化,会计政策本身要重新作出选择,以确保在新环境下的新的适用性。对于这一点的理解,与一贯性原则有着相同的辨证关系。

4.4 成本与效益相结合的原剐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权衡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效益。在基本的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在操作成本大致相等时,企业就优先选择能使提供的会计信息更相关和可靠的会计政策。

5 会计政策选择内部约束机制

R.H.蒙哥马利在《审计――理论与实践》一书中指出,所谓内部控制是一个人不能完全支配账户、另一个人也不能独立地加控的制度,即某位职员的业务与另一位职员的业务必须是相互弥补、相互牵制的关系。我国在《独立审计准则》中,将内部控制定义为: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证业务活动的有效进行,保证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而制定和实施的政策与程序。

内部控制是生成会计信息的基础,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管理当局的会计责任。内部控制能否对会计政策选择起到约束作用关键要看企业管理当局是否重视,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内控制制度,并得到有效实施;另一方面也要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鉴于会计政策选择也是管理当局作出的,我们认为,内部控制对会计政策选择行为的约束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黄文锋(2004)认为经过内控生成的会计信息,如果满足管理当局的效用,则不会有什么变动,否则,作为逐利“经济人”的管理当局就会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内部控制对会计政策选择的约束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家清,熊丽君.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及制约机制[J].当代经济,2009,(17).

[2]陈俞闽.论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及约束机制[J].经济研究导刊,2009,(35).

上一篇:审计风险模型视角下审计诉讼风险探讨 下一篇:新准则下企业所得税会计核算完善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