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

时间:2022-05-23 09:14:25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

采用文献研究方法和深圳大学、吉林大学实例,认真分析目前高校课程的利弊和得失,提高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建立以挖掘体育教师潜力的项目教学、辅导、指导管理的新模式,让所有的学生拥有锻炼身体的机会。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问题行为动力一、前言

当下,我们正处在新世界的初年,社会转型“全球化”呼声多之正高的时代,观念层出不穷,思想多元激荡。习惯了一边教学一边探究,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不足的中国高校体育课教学,正面临着社会转型、观念更变、体育学习方式的改变。“没有体育课的体育教学”,以体育教学俱乐部制的提出,拉响了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整合。深圳大学的“不设体育课”,以体育俱乐部的活动来代替的办法值得借鉴,吉林大学没有体育课了的启示,也为我们的思索打开了研讨的大门。

中国高校体育课程现状和转变正处在一个新的时期,围绕新课程,梳理下一步改革目标,发展思路,诸如今后学校体育课改革的目标是什么,体育教学方式怎么转变,体育学习方式怎么转变等方面问题。本文试图从社会学的角度,探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中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讨课程如何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社会价值观变更的现实和理论问题。

二、提出问题

随着体育功能研究的深入,我们已从心理学、社会学、人文学等多种视觉来观察高校体育的功能。学校体育教学是青少年成长的重要形式,对于身体意识的影响,将是举足轻重的。高校体育课程的综合化、多样化、多功能决定了内容的综合化、多样化、弹性化、自主化的特点,是发展大学生个性,培养体育能力、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和自我完善意识的成功经验,也是教改的构建,体育教学俱乐部式的核心。大学生刚进校,一切处于盲目阶段,锻炼没有形成习惯,导致新生体质堪忧的现状,尽管有社会、原来学校、家庭及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但从小没有掌握方法,不注重因地制宜的体育锻炼,竞技过分耗损身体等影响是主要原因。我们急需对学校体育教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进行一次深刻的反省。

“大锅煮——一刀切——跟我学——照我做”,“考什么,教什么”,内容偏重竞技术的传授,组织形式陈旧、呆板,老师唱主角;无法很好地提起大学生对体育锻炼的兴趣,更谈不上让锻炼成为终生习惯。高校现在一周两节课的开设。“暴饮暴食”的方式无益学生健康,体育健身的时间间隔过长,每一次锻炼都等于从头开始,只能培养基本的体育兴趣,掌握一点最初的体育知识和入门的运动技能,如果想掌握更多的体育技能,发展更多的运动项目,只能在课外了。而现在按大纲的内容上课,将可能使学生积极性受到损害,对所学的内容不感兴趣,甚至放弃接受教育的机会。

三、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新探索

我国高等体育教学课堂教学内容,长期以来,形成了以理论、技术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忽视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导致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针对课堂教学课程内容比较单一僵化的现状,首先应该转变观念,树立终身体育的全新体育教育理念,重新审视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着重点应定位在培养“健康人”这一主体,构筑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以学生终身受益为出发点的教学课程内容的基本框架,建设以适应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生活巨变的更高水准的综合性课程。紧紧围绕《会民健身》《终身体育》而制定体育课堂教学内容。制定体育教学形式,分别实施“快乐体育”“健康体育”“俱乐部”等,以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着力点,变被动接受教育为主动要求学习,从健身性与育心性、娱乐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出发,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各种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身心愉快的欢乐氛围中接受体育教育。体验体育运动的进步和成功的喜悦,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成就感,从而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

借鉴其他学校丰富教学模式,反思体育教学的改革,在多样性、选择性、趣味性和健康性的教材特点,采用双向选择,体育可以开设各种各样的项目课程,由学生自己选择。因为体育教师原来大部分都是从事专项运动或擅长喜欢体育的。充分发挥了教师的特长,提高“以人为本”的服务质量,达到人力资源开发能力的极佳效果。

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在培养学生的探索中,围绕新课程改革目标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不断摸索发展思路,具体研究今后的发展目标是什么,教师教学方式怎么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怎么转变,即要将改革内容细化,如重新修订学校各种管理规章制度,还必须理顺包括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教师管理、学生管理在内的各种常规,尽可能创造俱乐部制办学的必要条件。

对教师要提出新的管理任务,制定根据体育项目内容的可行改革,确定改革具体研究课题既要打破原有固有的常规,又要以具有全新的改革理念和全新的改革方案激人奋发。潜心研究项目特点,教学要体现授课人的改革风格和特色,研究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建立各项目的管理等问题。

为了使改革有创意,能确保俱乐部制目标的顺利完成,优化组合项目备课小组,探索教师资源和项目建设策略,一定要构建改革的良好氛围和科学运行机制,要确立项目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要充分利用地区特点,邀请一部分专家,吸收一部分学生参加以充分听取各书面意见,发挥各项目的改革优势,对拓宽学生知识面,培养学生特长,掌握某一技术领域项目,进行体育特点问题讨论,更具有贴近国情、省情和贴近学生实际锻炼的探索性。

四、结论与小结

要实施体育教学俱乐部制必需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反思,努力转变课部服务行为,广泛征询多方面意见和建议,遇到问题主动快速反应,进行问题诊断,解决体育教学俱乐部制中出现的问题,为体育学习创设良好的环境。

2.为提高办学条件改善的实效性,课部需要有一个办实事的部门,来为俱乐部制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帮助,配备完善、必要的场地、设施、器材、资料,提供扩充加大体育休闲锻炼的职能。有了各部门的支持,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制才能顺利推进。

3.促进教师角色的转换,树立教学的新理念,学生要学会与教师平等交流,教师要关心每个学生的成长。考核、达标、评价学生时平等对待,整个教学过程要营造一个富有人情味的工作环境。

4.努力培养教师智慧,充分挖掘教师的潜力,要静下心来好好琢磨俱乐部制的教学切入点。抓好项目的开发,让每个项目都有一个良好的开展。变单纯强调教师学历层次的提高为彻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

5.课部可以通过建立和完善有效的奖励机制,鼓励优秀和先进,鞭策落后,合理地奖励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将人的行为动力、行为影响差距,真正体现在体育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职责、敬业精神,完成任务的复杂程度、业绩、贡献等方面,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效率与公平”。

参考文献:

[1]没有体育课的体育教学——访深圳大学副校长[N].中国体育报,2002-9-5

[2]吉林大学没有体课了[N].福建每周文摘,2003-8-26

[3]陈呜.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4]钱杰.新世纪高校体育课程规划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3)

[5]李静波.我国大学体育教学回归“扩招”的对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

上一篇:在故事中细说,在追问中遐想 下一篇:任务驱动教学法的新型设计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