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给排水的现状及改善对策探讨

时间:2022-05-23 07:51:33

我国城市给排水的现状及改善对策探讨

摘要:概述了我国多数城市的给排水现状,指出了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导致根源,并针对性提出了完善对策,以期能从理论层面为推动城市给排水的良性发展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给水;排水;现状;根源;改善对策

中图分类号: S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引言

快速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拓宽了城市发展规模,加速了城市发展进程。与此同时,作为城市建设重要方面之一的城市给排水工程亦长足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尽管如此,据调研,目前我国部分大中城市的给排水仍存在诸多问题,不同程度困扰着城市居民。现将多数城市给排水的现状作详细概述。

2 城市给排水现状

2.1 城市给水现状

(1) 缺水难题仍未根本解决。缺水是大中型内陆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造成该难题的主要原因有三方面:①城市淡水资源污染严重。本来就有限的淡水资源,受严重污染后可饮用的淡水量显得更加匮乏,必然导致缺水局面;②城市地下水资源开采过度,造成地面沉降乃至塌陷,水源源头被严重破坏;③节水意识淡薄,淡水重复利用率低,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2) 引用水质难以切实保障。究其原因在于给水中心为节省成本,采用常规的简单流程处理工艺。由于城市的地下水资源多呈现为轻度乃至重度污染状况,故不采取深度处理工艺极难保障饮用水的水质。

(3) 污水处理工程欠完善,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大多数城市的污水处理设施近乎为摆设,无法有效发挥功用。加之受利益的驱使,污水处理往往流于形式,极大降低了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

2.2 城市排水现状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城市排水系统肩负着及时高效排离积水、降低洪灾发生可能性的职能。然而,当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系统极为脆弱,普遍现状如下:

(1) 缺乏系统性的排水通道。这是多数城市普遍存在的问题,因缺乏系统性的排水通道,故不得不以街道、排水沟和河道等作为主要排水渠道。采取此种方式应对常规雨量尚可,但遇罕见性特大暴雨时,这种断续随意布设、不具系统性、完成性和统一性的排水管道系统的缺陷将彻底暴露,积水排离必成为一大难题。一旦积水难以及时排离,自然造成严重损失。

(2) 排水网遍及率低。对多个城市的排水网遍及率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城市排水网遍及率约为65%,人均占有排水管道的长度约0.6m。相比于排水系统发达的欧美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等,我国统计得出的这两组数据不堪入目。

(3) 城市排水管网漏洞多,排水系统不健全。大多数城市的排水管网建设处于滞后状态,积水收集及排放系统漏洞多,如排水管道和排水设施的容量不足,缺少足够的应急备用容量空间;排水管道堵塞、老化严重,排水设施陈旧,应急能力不足;管道接口处多为刚性连接方式,致使漏水现象严重,易造成管网内存大量积水。

(4) 管网建设滞后。近乎所有的城市管网建设都滞后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基本都是在基础设施完善后方才考虑排水管网建设。这必然导致排水管网建设的可施展空间不足,很大程度制约管网排水能力的提升。

3 城市给排水现状的导致根源

概括来说,导致上述问题的根源在于:

(1) 给排水系统规划及建设缺乏科学指导。多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都是分散布设,集中性差。一旦与城市其它基础设施建设相冲突,必然得拆迁报废,造成严重浪费的同时也给所在区域的防灾等诸多方面带来极大不便。这均由于给排水设施建设缺乏科学的指导和统筹规划所致。

(2) 城市给排水设施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城市建设的大部分资金投入至住宅建筑及公共设施建设中,对于给排水工程之类的基础保障性设施所倾注的资金相对不足,所以必然使得城市给排水设施功能的发挥难以达到与城市其他功能同步协调发展的要求。

(3) 政府职能未充分发挥。在我国,政府在城市给排水方面肩负着建设、管理和维护等多项职能。然而调查结果显示,政府的各项职能均未能良好且充分发挥。职能部门间存在着相互推委、职责混乱等现象,这是城市给排水中存在多种严峻问题的根源之一。

4 城市给排水改善对策

针对目前多数城市存在的给排水共性问题,结合其导致根源,针对性提出以下几点对策,以期对给排水系统的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

4.1 强化淡水资源保护意识,贯彻节水理念

控制污染是保护淡水资源的首要任务,亦是必须做好的关键前提。对此,须制定相应的保护策略并出台相关的制裁对策,对城市淡水资源实施统筹监控、重点保护,且科学地规划利用。另外,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建设步伐,落实已建成污水处理设施的功用以严格控制污水的排放,同样至关重要。

至于节约淡水资源,则需政府和全民共同行动,贯彻落实节水理念,同时借助于经济和法制等手段使之顺利推行。

4.2 因地制宜,完善给排水设施

给排水设施的建设和完善既要立足于城市当前情况,又要着眼于长远发展需要。可以说,这是一项系统且长远的任务。具体而言,对于淡水资源储量有限不得不长距离调水的城市,则应更长远考虑,引水过程中须采取可靠措施防止水的渗漏和蒸发。由于常规的管道引水方式不可取,故建设专用牢靠的大输送量引水管道成为首要选择。尽管成本高且耗时久,但立足于长远,其潜在价值颇丰。

4.3 优化配置,统筹管理调配

依托网络方式,实现对分散水源的集中管理,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严格控制行业用水量,针对性制定各行业用水的定额标准,最大限度高效利用水资源,降低浪费比率,实现城市水资源的统筹管理调配。

4.4 注重给排水技术创新

统计结果显示,多数城市的给排水系统技术创新进程慢且创新程度不够。为进一步提高给排水效率,充分发挥系统的潜能,引入高新技术是主要途径。除此之外,针对给水和排水中存在的难点技术问题,着力攻关,开发出行之有效的新技术,同样重要。

4.5 严格监控地下水资源开采量

尤其是对内陆城市而言,严格监控地下水资源的开采量至关重要。对此,必须实行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同时建立完善的监管体制,禁止地下水资源肆意过量开采。

4.6 充分发挥价格杠杆职能

价格杠杆在城市给排水中担当着重要角色。要改善给排水现状,就必须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职能作用。为此,首先应深化推进水价改革并加大改革力度,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且有助于改善给排水现状的稳定机制。其次,合理确定水资源开采费、城市供水价格及污水处理费三者间的内在关系,发挥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落实节水和水资源保护。再次,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以促进污水减量排放和节约用水及加快对污染水资源的治理进程。

5 结语

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给排水工程兼具着为生产助力和为生活服务的双重职能。随着城市规模逐渐拓宽、发展进程日趋加速,无形之中赋予给水和排水巨大压力,并提出更加严峻的要求。在此形势下,为使得给排水工程适应城市发展步伐,加大技术革新力度,同时提高技术创新程度,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 周鑫根. 浙江省城市给排水问题与对策研究[J]. 城镇供水, 2003(2): 30-32.

[2] 仝国群. 浅议城市给排水工程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 科技, `2006(4): 12.

[3] 祖振兴, 荀福华. 城市给排水工程的现状分析[J]. 建筑工程, 2010(12): 179.

[4] 张云波. 加强市政给排水工程质量管理对策[J]. 才智,2008(17): 63.

上一篇:浅谈小型水利工程启闭设备选型分析 下一篇:试论建筑施工安全技术管理与防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