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行为分析与公共管理应对

时间:2022-05-23 12:09:25

网络公共危机事件中的网民参与行为分析与公共管理应对

内容提要 网络传播的即时性、开放性、几何扩展性和客观明确性特征,推动了社会问题事件的公共化趋向,网民建立在共鸣、发泄、归属以及关怀等心理需求基础上的广泛的否定性评价参与,进一步促使网络公共危机事件的形成与扩大化,需要做出围绕网民心理干预的公共管理应对

关键词 网络公共危机事件 网民参与心理 公共管理应对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47-662X(2012)04-000-0

网络公共危机事件指特定的社会问题事件,在经由互联网络平台的传播过程中,引起网民广泛的否定性评价,从而形成一种具有公共性和危机特征的公共危机事件。在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深化的背景下,网络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成为公共政策活动、公共治理活动乃至国家立法活动必须应对的公共问题。因此,考察网络公共危机事件的形成及网民参与心理动机趋向,乃是进行公共政策应对、公共管理应对乃至国家法治化建设应对的重要环节。

一、网络传播的公共化效应

这里把网络公共危机事件看作是具有公共性的社会问题事件。从操作性角度理解,公共性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广泛的人际影响范围和广阔的地域影响空间,影响的路径不仅有直接的利益关联,还包括基于特定价值观念或价值信仰所产生的心理影响。社会问题事件,则是指某些社会事件中所显示出来的过程信息或结果信息,有悖于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价值认同取向,使他们形成相应的否定性评价,常常伴有批评、批判乃至改变事件进程的内在心理需求和外在行为表现。

特定的社会问题事件,经过互联网络的广泛传播以后,就会呈现出明显的公共化效应,无论是其人际影响范围,还是地域影响空间,都有着迅速且近乎无限制的扩展趋向。这种公共化效应,主要来自于网络传播所固有的几个特征:

1即时性

通过各大门户网站的讨论版、论坛网站等网络信息平台,在信息的者和获取者之间,存在着一种近似的“零距离”或“零时滞”特征,这使他们基本上处于面对面的共同在场式的对话关系状态,这种对话关系状态促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即时性特征。通常情况下,网络信息一经,所有登陆到相关网站或论坛的网民,便立刻接收到该信息。虽然有些网站或论坛实行信息审查制度,然而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以“关键词”或“忌讳词”为主要技术依托的信息审查对于信息的即时性,并没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信息传播而言,即时性又意味着信息传播的迅速和快捷。

2开放性

网络信息平台的信息具有公开展示特征,网民只要进入相关网络平台,就都能够获取相关信息内容。虽然有些网站要求“注册会员”的准入方式(尤其是对于那些需要传播或信息的网民),但是,绝大多数的网站对于注册资格都没有严格的限制性条件,所以,通过互联网络平台,无论是对信息的分布者,还是信息的接受者,信息传播都具有一种指向广泛人际范围和地域空间的开放性特征。

3几何扩展性

通过互联网络平台的信息分布,信息传递和信息获取都不是单路径的,而是有着多重和多选的传播路径。信息者和信息传递者可以通过简单的复制、粘贴方法向多个网络平台相同的信息内容,信息获取者也可以借助于强大的网络搜索引擎,从互联网络上获取几乎所有包括相关信息内容的网络信息平台。这种多重、多选式的信息传播过程,将导致相关网络信息传播覆盖对象上的一个巨大的滚雪球效应,从而形成信息传播趋向上的几何扩展性特征。

4客观明确性

这里的客观明确性不是指信息的具体内容,而是指信息借以传播的符号载体。不同于其他的社会舆论、社会流言或“小道消息”,网络传播信息一般都有着明确、可视以及可复制占有、原件传递的客观性特征,通常都依附于文字、图像(照片)以及视频、音频等传播载体形式,通过这些具有客观性特征的传播符号载体,不仅使该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快捷、方便,而且更容易使相关的信息接收者或信息获取者确信相关的信息内容,为信息影响范围的扩大和影响程度的加深,提供了一个具有实质性意义的信息传播要件。

即时性、开放性、几何扩展性以及客观明确性分别从信息传播的动态形式、结构特征、过程趋向以及符号载体等四个方面,促成了网络信息传播的公共化效应,使得相关社会问题事件具有了特定的公共性内涵。公共性是该事件进入公共政策议程,成为公共治理对象的一个基本条件。然而,最终能否真正进入公共政策议程,推动公共权力机关动用公共资源加以应对,还取决于事件的“问题”性质,即在该事件经由网络传播形成广泛的人员影响范围以后,相关的信息接收主体,是否对该事件所展示出来的信息内容,表达具有否定性意向的评价回应信息。只有在广泛的信息受众那里出现较为普遍的否定性评价信息的条件下,我们才有理由认为,经由网络传播,该事件已经成为一个公共权力机关必须面对的网络公共危机事件。

二、网民参与行为方式分析

在事件发生的意义上,内在的行为动机或行为取向需要外在的行为方式体现出来,在网络公共危机事件中,诱导网民广泛参与的共鸣取向、发泄取向、归属取向或关怀取向,也需要通过特定的网络参与行为方式介入到相关事件的演变进程,这里主要讨论点击——围观式参与、发帖(包括回帖式发帖)——表达式参与,以及转载——传播式参与这三种最具普遍性质的网络参与行为方式。

1点击——围观式参与

在互联网络平台,特定的事件或事态信息,无论是文字信息、图片信息,还是音频、视频信息,通常都是以标题展示形式呈现在广大网民面前,而具体内容则以点击标题后链接的方式隐藏在后台,所以,对于网民来说,特定标题能否触动其共鸣、发泄、归属或关怀心理,乃是决定其通过点击行为进一步了解事件或事态详细的首要条件。对于网络媒体来说,其信息的点击量往往意味着网站或网页本身的社会关注度和社会影响力,在信息化和市场化交汇的大潮中,这又意味着媒体本身的广告平台价值。所以,仅仅是出于自身经济利益的考虑,网络媒体的编辑们也会把相关事件或事态标题设计的决定性条件看作是如何能引起网民的关注和点击,而不是与其具体内容的代表性问题,这也导致了一种极端化的网络信息现象——“标题党”。

上一篇:创造公正的治理 下一篇:Excel软件在百科全书后期成书工作中的具体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