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时间:2022-05-22 10:51:52

加强医疗卫生管理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1-1725-03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B

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世界卫生组织曾赞誉我国用最低廉的成本保护了世界上最多人口的健康。但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重新审视我国的卫生事业,就会发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滞后于经济和其他社会事业发展,医疗服务体系不适应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矛盾相当明显,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尤为突出,已经成为当前群众对卫生工作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之一。

1 看病难、看病贵的现状

看病难主要表现在:(1)到城市大医院就诊难,医院门诊部和住院部经常是人满为患;(2)找专家看病难,病人往往要排队很长时间才能找到专家;(3)农民看病难,目前农村大多数卫生院(室)医疗设备落后, 人才匮乏, 难以提供合格的医疗服务, 导致农民就近看病困难。看病贵,贵就贵在城市大中型医院药价贵、检查费用高,脏器移植、介入治疗等新技术和高精尖设备的应用价格昂贵,部分低收入人群和没有医疗保障的人群难以承受。

2 看病难、看病贵的原因

2.1 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足,医疗卫生发展落后于经济发展:过去,我国的医疗卫生事业走的是低投入、高产出、低成本、高效益的路子。但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这是以影响群众利益和加重医疗卫生人员特别是优秀医务人员负担为代价的。解决群众看病难问题,最根本的办法还是要加快发展壮大医疗卫生资源。

2.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农村和城市社区缺医少药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医疗卫生服务应该走低水平、广覆盖的路子,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而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走了一条高水平、低覆盖的路子,医疗卫生体系呈现倒金字塔型,高新技术、优秀卫生人才基本上都集中在城市的大医院。

2.3 医疗保障体系不健全,相当多的群众靠自费就医:医疗保障体系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减震器,目前我国已建立了城镇职工医疗保障体系,但覆盖面太小。私营企业、外资企业中的职工,特别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大多没有参加。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没有医疗保障,基本上靠自费看病,患病群众承受着生理、心理和经济三重负担。

2.4 公立医院运行机制出现了市场化倾向,公益性质淡化:出现这种状况主要有三个因素:(1)政府投入比重逐年下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政府投入占医院收入的比重平均为30%以上,2000年这一比重下降到7.7%。由于政府投入水平过低,医院运行主要靠向患者收费,从机制上出现了市场化的导向。群众医疗交费,不仅要负担医药成本,还要负担医务人员的工资、补贴,一些医院靠贷款、融资购买高级医疗设备、修建病房大楼,相当一部分要靠患者负担的医疗费用来偿还。(2)一些医院管理不善,医药费用快速增长。造成看病难的一个主要原因是看病贵,群众难以承受。近8年来,医院人均门诊和住院费用平均每年分别增长13%和11%,大大高于居民人均收入增长幅度。医院追求经济利益的倾向不仅加重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也严重影响了医务人员和卫生行业的社会形象。(3)卫生部门监管不力。卫生部门对医疗机构存在重扶持、轻监管的倾向。卫生主管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对医院的医疗服务质量、合理用药、收费标准以及医疗广告等实施有效监管。但目前各级卫生部门都没有专门监管医院的机构,也缺乏监管医疗机构服务行为的人才。

2.5 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秩序混乱,价格过高:我国的药品和医用器材生产流通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监管难度大。药品作为商品,按一般市场经济规律,药品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应该下降。但我国的药品却出现价格上升,越贵越好卖的反常情况。

3 切实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思路

3.1 建立深化城市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一是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发挥政府在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制定政策、严格监管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运用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投资发展医疗卫生事业,调动政府和市场两个的积极性。二是按属地化原则,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分类管理,针对农村和乡镇缺医少药的现状和困难,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大力支持县乡医疗机构的建设和完善,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和行业监管,有效解决卫生事业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协调问题。三是坚持优先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方针,实行政府主导和社会参与相结合,加快社区卫生发展,构建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完善服务功能,改革运行机制,增加政府投入,促进社区卫生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2 加快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步伐, 逐步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 努力降低个人负担总水平比率: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加快建立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 采取不同的政策将各类人群纳入医疗保险体系。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要扩大保险的覆盖面, 要注意解决国企改制中部分困难职工和退休人员的参保资金问题,还要逐步将三资、民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纳入医疗保险实施的范围。同时建立起以基本医疗保险为主, 多形式补充医疗保险为辅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 满足参保职工的多层次医疗消费需求。在扩大医疗保险覆盖面的同时, 还要强化参保医疗服务管理, 严格控制医疗费用支出不合理增长, 采取有效措施, 减轻参保患者的医疗费用负担, 确保个人负担总平均比率总体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在处理医、患、药、保四方利益中都要把参保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努力减轻参保者的个人负担。

3.3 制定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政策,明码标价服务项目:要组织有关专家制定基本医疗服务目录和基本医疗服务药品目录,其价格由政府主管部门制定。调整不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提高技术劳务费,降低过高的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适度放宽特殊医疗服务价格,拉开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服务价格档次。改革“以药补医”的机制,完善医疗机构经济补偿机制,引导医生根据患者病情合理用药,从源头上抑制医药费用过快增长,减轻群众医药费用负担。要考虑社区卫生服务组织的特点,适当提高中医、民族医药的技术服务价格,并改变医疗服务项目收费方式,逐步实行单病种收费。

3.4 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深入开展“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针对当前医疗服务管理、医院发展方向、发展思路等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和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追求经济利益,医疗费用增长过快,群众经济负担加重,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监管薄弱等突出问题,通过加强医院管理,改善医疗服务,规范医疗行为,提高医疗质量,确保医疗安全,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具体做法:(1)要明确发展方向,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办院宗旨;(2)加强医患沟通,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3)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严格收费管理,降低医药费用;(4)建立信息公开公示制度,拓宽社会监督渠道;(5)加强医德医风建设,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同时,广泛开展学习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宣传教育活动。教育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努力做到“以病人为中心”,“视病人如亲人”,“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努力为患者解除痛苦,减轻负担。

3.5 加强卫生行业作风建设,狠刹不正之风:人民群众对医疗服务行业不正之风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是乱收费、拿回扣、收红包、开单提成和药品、器材价格过高。这些问题损害了群众利益,增加了群众就医困难。其中有医疗服务思想、观念、作风不端正的影响,有不合理机制的诱导和管理上的缺陷,也有社会上不正之风通过医疗服务窗口的集中反映。按照卫生部对纠正药品购销和医疗服务中不正之风的要求,广泛开展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开拓进取、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救死扶伤、病人至上、热情服务、文明行医的行业风尚,努力建立符合人民群众要求的新型医患关系,认真查处红包、回扣、开单提成和乱收费等违法违纪问题,建立教育、制度、监督三者并重、惩防并举的纠风工作长效机制,重点是探索从源头上有效遏制不正之风的途径和方法,健全法制,严格监督。并认真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构筑“医院对社会、科室对医院、个人对科室”三级承诺制,医院与市卫生局签订承诺书,向社会作出“医疗服务承诺”,开通收受“红包”、“回扣”举报电话。医院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与医务人员层层签订承诺书,医生与住院患者签订医德医风建设“医患合约”,医院与医药公司签订“禁止医药代表进行药品二次促销活动承诺书”,遏制医药购销中药品“回扣”不正之风。医院通过公示栏、宣传单等各种形式将承诺内容告之于民,接受社会的监督。通过开展向社会服务承诺活动,促进了医院管理、服务的优化和完善,形成卫生纠风工作面向全社会和依靠社会力量开展纠风工作的新局面。

收稿日期:2007-02-13

上一篇:运用TOPSIS法综合评价医院病床工作效率 下一篇:病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