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量注射泵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时间:2022-10-20 11:37:38

微量注射泵在气道湿化中的应用

文章编号:1009-5519(2007)11-1706-02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我科自2004年12月成立ICU病房以来,对气管切开病人采取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湿化气道,代替了传统的气管内定时间断滴注湿化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004年12月~2006年8月,我科对60例气管切开病人(年龄13~71岁)采用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液方法(下称实验组),与2002年6月~2004年2月的60例气管切开病人(年龄16~86岁)采用传统间断滴注方法(下称对照组)进行对照研究。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常规用0.45%的生理盐水50 ml,加入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5 mg。将50 ml注射器用延长管连接静脉头皮针(除去针头),然后将头皮针软管直接插入气管套管内5~7 cm,并用胶布固定于其外周,防止病人躁动时溢出。再将注射器装载于注射泵上,调整好速度持续推注,通常开始速度为每小时4~6 ml,可根据室内温度、湿度,病人呼吸道分泌物的黏稠度,病人昏迷程度,剂量随时调整,一般速度不超过每小时10 ml。

1.2.2 对照组:用0.45%的生理盐水50 ml加庆大霉素8万U、α-糜蛋白酶5 mg,用50 ml注射器定时间断气管内滴注,每1~2小时1次,每次3~5 ml,也可根据病人呼吸道的分泌物情况调整间隔时间及用量。

1.3 统计分析:χ2检验。

2 结果(见表1)

3 讨论

3.1 正常上呼吸道对吸入气体有加温、加湿的作用,主要依靠鼻腔、口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黏膜的水分蒸发而得到湿化,每天的水分蒸发量约为8~10 ml/kg,依靠呼吸道丰富的血液循环使吸入气体到达肺泡时,基本接近体温水平,机体对呼吸道的温、湿化调节十分有效,即使在寒冷季节呼吸室外空气,气管内温可保持在32~36 ℃,并达到水蒸气饱和。研究表明,干燥

3.2 微量注射泵持续推注湿化法与传统湿化法的作用比较:从表1中可看出两种气道湿化方法在刺激性咳嗽、痰阻、气道黏膜损伤出血、肺部感染等方面的临床效果存在明显差异P

而传统间断湿化法存在的弊端:(1)每次注入气管内滴药量大(3~5 ml),易引起病人刺激性咳嗽,有时因剧烈呛咳,引起头部剧烈震动、窒息,甚至影响基础疾病,心率增快,血氧下降等。(2)由于刺激性咳嗽易将部分湿化液咳出,影响湿化效果,使痰液黏稠,甚至形成痰痂不易吸出,阻塞气道,而引起肺不张。(3)因痰液黏稠不易咳出,必须增加吸痰次数,时间长导致气管黏膜损伤出血。(4)由于痰阻,影响正常呼吸功能,加之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导致细菌侵入,增加肺部感染率。(5)由于护理工作量大,增加了护士的劳动强度。因此,微量泵持续湿化法明显优于传统间断湿化法。

3.3 微量湿化法具有有效的湿化功能:我科使用的微量泵是日本生产的微量注射泵,是一种智能化的自动输液装置,具有定量、定时、报警等多种功能。并且省时节力,简化了吸痰操作流程。过去曾有报道过用静脉输液形成持续湿化气道方法。我们认为,其滴注速度和量的控制方面存在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而微量泵操作简单、可靠,能将湿化液准确、缓慢、匀速的注入呼吸道,达到有效的湿化功能,大大提高了气道湿化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3.4 应用0.45%的盐水吸入后在气道内再浓缩,使之接近生理盐水,对气道无刺激作用[3]。而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肺内水分蒸发快,盐分沉积在肺泡支气管形成高渗状态,引起支气管肺水肿,不利于气体交换。

3.5 注意事项:在使用中,应妥善固定,加强巡视,以防脱出。根据病人气道情况,随时调节速率,防止液体进入过多引起频繁咳嗽,过少则达不到应用的效果。严格无菌操作,每24小时更换注射器,延长管及头皮针,如有污染应及时更换。

参考文献:

[1] 苏鸿熙.重症加强监护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259,

[2] 温 心.烧伤合并开放性损伤行超声雾化吸入的护理探讨[J].护理学杂志,1998,13(5):273.

[3] 郭秀泉,郑丹芮,黄丽源,等.气管切开病人雾化吸入喷喉嘴的改进[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10):538.

收稿日期:2007-03-05

上一篇:28例老年患者预防褥疮护理的体会 下一篇:乙型脑炎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