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分析

时间:2022-05-21 08:09:01

中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的对策分析

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娱乐活动的不断增加,当今中学生的兴趣也越来越广泛。相比以往,现阶段的中学生学习动力有所下降,尤其对于数学这种相对枯燥难学的学科,表现得更为明显,成为当今数学教学的一大阻碍。中学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改善当前数学的教育现状。以中学数学教学为例,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旨在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促进中学数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中学数学学习动力不足学习兴趣在中学从事数学教学工作的许多老师,或多或少有过这样的感慨:一个数学问题反反复复讲了多遍,但是依然还有学生不能掌握,这是为什么?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但是,这和教师的教学方式也不无关系。在素质教育的当代,我们的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充分认识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在学习数学中得到乐趣,不断增强学习信心。

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现阶段,社会生活越来越丰富,人们的思想也呈现多样化发展,许多人不能很好认识到学习数学的用处,认为数学无用。尤其在初中数学方面,由于生活中很少具体运用到初中数学方面的知识,有好多学生认为学习数学无任何意义,根本起不到作用,加上数学比较难学,好多学生对数学存在抵触心理。这种消极的学习观念,严重阻碍了中学数学的教学工作,数学的教学目的很难实现。针对这一现象,教师应当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帮助学生走出误区,让他们清楚认识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逐渐形成热爱数学的正确的学习观,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态度,由被动抵触到主动学习转变。

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它能给学习带来十分巨大的动力,是支撑不断学习的不竭源泉。现实教学中,笔者发现好多学生对于数学根本没有任何兴趣,看到数学课就唯恐避之不及,甚至有些学生对上数学课产生了恐惧心理。因此,要想做好中学数学教学工作,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1.关心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现实中,好多学生之所以不喜欢数学,和老师不正确的教学方式也是息息相关的。有些教师缺乏耐心,某个知识点一旦讲授了几遍后,学生还没有完全掌握,便会严厉的批评学生,甚至对学生进行体罚。久而久之,学生见到老师就产生害怕的心理,对学习更加散失兴趣,而老师对学生的惩罚也更加严厉,这样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数学教学顺利进行。在教学中,教师首先应当关心爱护学生,帮助学生摆脱学习困难,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一旦喜欢自己的教师,自然会热爱老师所教授的课程。

2.改进教学方式,寓乐于教。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十分强的学科,比较抽象,好多学生学起来觉得很无味,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了巨大的挑战,老师应当在熟练掌握教学知识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活跃课堂气氛,使得数学学习变得生动有趣。例如,当讲到“游戏公平吗”这节课时,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及说明理由,充分调动学生的好奇心,然后再由老师告诉结果,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产生对数学的兴趣。

3.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中学生正值豆蔻年华,处于对任何事物都特别感兴趣的年龄阶段,有着极强的好奇心。好奇心对于数学学习是把双刃剑,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贡献。在讲解乘方的时候,可以先让同学猜想一下,假如有一张纸足够大,对折40次后会有多高。问题一抛出,同学们会觉得一张纸再怎么折叠也搞不到哪里去,老师在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猜想后,告诉同学具体的结果。这样在学生心理就会形成极大的反差,对结果表示很惊异,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

三、增强数学读、写能力的培养

1.加强数学“读”能力的培养。日常教学中存在这样的误解,“读”是语文、英语等学科的事情,和数学没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是一种十分严重的错误,数学同样离不开“读”。我们所说的“读”是指学生通过阅读熟记并掌握数学概念以及相关定理。数学概念以及定理作为整个数学知识体系的核心部分,是数学思维的细胞,是学生进行数学做题的工具。当然,数学中需要学生记忆的内容,相比较语文等学科,要少好多。数学中的“读”,并不强迫学生死记硬背,应该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做到灵活运用于数学解题过程中去。

中学学生由于年龄尚小,逻辑能力相对较差,数学学习过程中会比较困难,尤其是在数学概念以及定理的理解运用上。因此,教师应当因地制宜,充分利用中学的现有条件,摸索出一套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在三角形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木条、树枝等简单的道具,现实操作给学生看,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三角形,理解三角形定理。

2.强化数学“写”的能力的培训。我们所说的数学的“写”的能力,是指数学的解题能力。现实中,好多教师依然实行题海战术,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其实,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学生的解题能力与做题数量多少,没有必然的联系,关键是解题的质量和技巧。

现如今,中学生家长迫于生活和工作的压力,很少有精力督促学生回家后自主学习。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在学校的上课时间,努力强化学生学习。例如,在一堂课的开始前5分钟,重点对上节课的知识进行巩固复习,进一步强化知识记忆;课末利用5分钟,就本节课新讲的知识点,出几道题目,加深巩固知识,并布置课后习题,督促学生课后自主学习。

四、结语

综上所述,面对当前中学生数学学习动力不足的状况,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要全方位地考虑学生以及学校等多方面的情况,因地制宜地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兼,孙晓天.数学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张晓华.以探究性问题学习为主的课堂教学研究案例[J].中小学教学?教师版,2004.

[3]曹勇兵.新课程标准下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中学数学研究,2005.

上一篇:物理课堂教学良好状态的形成 下一篇:变“教室”为“学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