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时间:2022-05-21 05:53:04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广大中学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者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历史教学在道德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就中学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中学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目标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四有”新人

教育部2000 年8 月颁布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历史教学大纲》提出,中学历史的教学目的包括传授历史知识、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并明确规定:“在教育思想上充分强调对学生的道德、价值观念、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部2001 年6 月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也明确规定了新课程的培养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这就充分说明对中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是中学历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目的之一。

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其实质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中学历史教学大纲规定的德育诸项任务,最终都应转化、落实到学生的行为规范中去,使学生学会处世做人。为此,我们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必须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明确、具体、切实可行的道德教育目标。这一目标要定得准,就要把历史教学中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有机结合在一起,一定要适合学生成长的需要。同时要结合中学生的生理、心理、思想等特征和身心发展规律,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制订出科学、恰当、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计划。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思想性与科学性相结合是历史学科的一大特点,因此,在历史课的教学中,基本知识传授和道德教育是相辅相成的

历史教学如果能把道德教育与历史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学生在潜移默化的教育中所产生的印象要比强行灌输深刻、牢固得多。新课程标准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设置综合课程《历史与社会》(7—9 年级),并提出《历史与社会》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培养创新精神、社会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该课程将给予学生必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和技能,在学习中引导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信念和社会理想,使他们能够正确面对人生和社会发展的各种问题,成为社会主义中国的合格公民。但在我们传统沿用的历史教材中,往往注重阶级分析,而不注重人文教育。这种简单化的机械分析方法是与马克思主义史学“历史主义原则”相悖的,不利于把道德教育有机地渗透到教学内容当中。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必须恢复人文性关怀,重建历史主义的理解,才能彰显历史的道德教育魅力。

因为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价值评判才是可靠的,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上生成的道德感才是稳固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道德水平内化的提高。另外,历史学家克罗齐说过“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在历史教学中,道德教育渗透必须以时代的眼光客观、公正地评述历史,引导学生正确分析现实社会,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困惑和疑难。把历史事件同现实生活相联系,学生们一般都会显出极大热情,这时教师若给他们充分的反思机会,引导他们自主构建道德意识,在历史与现实生活的感召下,道德教育的目的一定会圆满达成。同时,把历史变迁的基本事实与身边社会的变化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积累历史知识和联系现实的历史感悟中,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通过借鉴人类积累的智慧精神,反思历史的迂回曲折,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的,从而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打好在社会中创造良好生活的人格、道德基础。根据我们上文所说的,要培养中学生做 “文明人、现代人、爱国的人”的道德教育目标。

三、以下就本人在教育教学中基于对历史学科以上功能的认识谈谈自己的体会

1、在教学中要达到“德智两全,身心两健”的育人目标就要求学生必须懂得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学会借鉴。“动人心者,莫先乎情”,课堂教学应该立体多维,发挥育人的多功能,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评价历史问题; 道德知识的教育应着力借助历史道德形象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规范、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的教育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动人事迹要引导学生认真剖析,充分运用现代教学的辅助手段熏陶和感染学生,让学生从自身心灵深处产生共鸣,如林则徐虎门禁烟、邓世昌勇撞敌舰的事迹就可让学生观看相关的影视资科,指导学生写观后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赞科夫说“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道德教育也应不例外。“忧国忧民、报效祖国;天下为公、至大至公; 求索攻坚、追求真理”等是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行为,“贪生怕死、投降求荣”是反面历史人物的表征。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鲜活的事例,杜绝枯燥的说教,应尽量为学生创设交流讨论的平台,以史实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正反对比,融入其思考,进行分析和概括,以此来深化学生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也就是说在关注学生道德认知的进程中来深化学生对道德评价标准的认识,建立起道德规范,形成是非、善恶、美丑的正确观念。

3、教科书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载体,也是学生提高德性与智性的主要资源。德育与智育的融合,绝不是外加。而是深入钻研教材,认真挖掘教材中固有的育人资源,使知识传授、能力训练闪发育人的光彩,让学生学有兴趣,学有所得,学有所求,学有方向。教科书中杰出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故事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其道德观念并附加着浓厚的情感,在教学中要把这些内容作为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良好凭借,根据学情用好、用活、用实。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一大批历史人物是民族的骄傲,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联系实际,传承祖国的灿烂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又要与时俱进,要求学生放眼世界,大胆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化遗产为我所用,训练具有全球意识和强烈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的现代公民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卢广伟,魏欣,程学竹.论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如何实施道德教育[J].黑河学刊,2007(5).

[2] 史林杰.中学历史教学中传统美德教育新探[J].教研论坛,2006(8).

[3] 吴素珉.中学历史教学应加强其德育功能[J].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8(3).

[4] 周燕学.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德育问题[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2).编辑杨呈祥文史105

上一篇:人体潜力之谜 下一篇:利用多种方法使学生乐于阅读长于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