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时间:2022-09-11 08:38:09

浅议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

〔关键词〕 历史教学;道德教育;作用;特点;任务;内容;

途径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4)17―0065―01

中学生处在青少年发育期,也是道德品质教育的关键时期。中学阶段,青少年的品德在外部和内部的交互作用下逐步发展起来。其中少年期(初中)处在内部矛盾的状态,虽已初步具备伦理道德的特征,但又不成熟、不稳定。青年初期(高中),进入以自律为形式、奠定道德准则、运用信念调节行为的道德成熟期。因此,在中学阶段对学生加强道德教育至关重要。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学历史教学也应承担起这个责任。

一、道德教育在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其目的是将社会道德转化为学生个体的道德品质。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提供了大量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内容。更不用说中国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建立民主富强的新中国所作的不懈努力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这些在创造中华文明、推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品质和高尚情操,无一不是炎黄子孙继续奋进的巨大动力。因此,对青少年进行道德教育,历史教学具有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中学历史教学中进行道德教育的特点和任务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品质教育,主要是通过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去感染学生,以历史事件中相关人物的抉择引导学生感悟并接纳积极向上的健康品质。从中国道德发展的历史看,古往今来人民群众和无数杰出的人物在社会实践中所表现出来的优秀的道德品质和情操熔铸成的美德,以及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正是建设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大厦的基石。他们的事迹和品德是每一个人,特别是中学生学习的标杆。因此,中学历史教学中的道德教育,主要是让学生继承中外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优秀道德品质和情操,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情感。

多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批判和克服腐朽庸俗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是学校道德教育的一项重要而艰巨的任务,而历史教学中德育素材的直观、生动、真实性更容易引起学生内心的震撼和共鸣,是抵御各种不良思想的利器,从而成为德育教育的一个优势。

三、中学历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和途径

1.道德知识的教育。中学历史教科书中大量优秀历史人物的道德品质,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知识教育的生动材料。当然,教师在判断历史人物道德行为的是与非、善与恶时,应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其道德行为是否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应主要抓住爱国主义这条主线,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处理个人与国家、集体关系的道德观。例如,笔者在讲中国近代史中“面对外国列强对中华民族的侵略”这一节时,让学生既了解了当时有一批前赴后继、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也有一批贪生怕死、投降求荣的卖国贼,让学生学会一分为二地看问题。

2.道德情感的培养。古今中外的一切道德榜样,都富有强烈的道德情感,成为其道德信念和行为的强大支柱。因此,笔者在历史教学中就有意挖掘情感因素,利用多媒体和网络资源使教学尽可能产生强烈的感染力,以情育情,引导学生对历史人物的道德形象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使教学产生导向和激励作用。同时,笔者还会建议学生在课外多关注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以此强化学生的道德感悟。此外,历史教科书中历史人物的名言、名句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他们崇高的思想和道德风貌,而且还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也可以成为对学生进行道德情感教育的好素材。

3.道德行为的训练。促成道德行为的因素主要有道德环境、道德动机和道德习惯。历史教学是以历史知识为主的学科教育,其道德行为的训练主要不是指向当前社会的道德行为的实践活动,而是以认知为主要特点,以模仿为主要形式,使学生处在临界状态的预备式教育。例如,在学习“”这一内容时,笔者以谭嗣同为例,通过反复诵读他的豪言壮语引导学生体会谭嗣同在失败后本来可以躲过杀戮,但决心以死明志的高尚的道德动机。此外,笔者还经常将历史人物的榜样行为和学生现实生活中的行为规范有机地联系起来,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指导他们明辨是非、习善成性,逐步培养他们的良好道德行为。

上一篇:新课改下高中政治课三维目标整合策略 下一篇:阅读教学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