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下的文言文教学反思

时间:2022-05-21 05:29:18

“高效课堂”下的文言文教学反思

摘 要:“高效课堂”下,文言文,尤其是长一些的文言文教学如何进行,字词、句式等文言文知识如何落实,这都是高中课改中语文教师关注的一个问题。听了一节高一语文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教师的许多做法有可取之处,谈几点对文言文教学的一些想法和老师共同探讨。

关键词:高效课堂;教学反思;文言文

第一,长些的文言文,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让学生一次把全文字词预习完,这样的安排不是很合理。有这么一句话是说学生学习语文的,“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不管它是不是有些夸张,但可以确定的是文言文学习对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可以说,学生从心理上对文言文学习有畏惧感。如果一次布置太多的字词预习,学生很难按预期效果完成。高中所选文言文都较长,所以,我建议,分课时完成一篇文言文的字词预习。也就是说,每节课都有一个“导学案”,讲几课时,就用几个“导学案”,这就意味着每节课前都有字词预习要完成。课前预习的多少依文章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但能确定的是,较长的文言文不能让学生一次性预习完整篇文章的字词。

第二,文言文教学中,教师的追问、及时补充很重要。教师的追问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文言知识,还能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学生照抄参考书而不加思考的弊端。教师及时补充能帮助学生归纳、拓展知识,弥补学生自学中的不足。比如《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文章中的特殊句式比较多,如“何以知之”,学生能答出是宾语后置,教师不能就此罢休,要继续追问“宾语前置的哪一种”或“有何标志”。在倒装句式中,宾语前置很重要,并且标志明显,可学生往往判断不出,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学习中不断强化,帮助学生通过具体语句理解并记住宾语前置的标志。如果学生能答出“何以知之”的标志,教师可继续追问,如“‘汝之不惠’是什么句式”,若学生答出宾语前置,教师可继续追问“标志是什么”,借此把常见的四种类型给学生复习到,学生答不出来时,教师就可举例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这样做的同时,也是帮助教师加强业务。记得某次赛教,《马说》这一课,在问答环节,有一个问题难住了一些教师,“‘马之千里者’是什么句式”,定语前置,并且还是有明显标志的,看来有些问题,我们教师有时也会拿捏不准,也需要及时学习,督促学生的同时,也是对教师自身业务的又一次学习巩固。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在中职计算机课堂的应用 下一篇:今生不能虚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