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生不能虚无

时间:2022-10-18 09:21:22

《今生今世的证据》为苏教版职教语文第五册的课文,是新编选入的文章,选自刘亮程的《风中的院门》。刘亮程被誉为“二十世纪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他1962出生在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边缘沙湾县的一个小村庄,长大后种过地、放过羊,当过十几年乡农机管理员。劳动之余写点文字,大多写自己生活多年的一个村子。在这个人畜共居的村庄里,房子被风吹旧,太阳将人和牲畜晒老,所有事物都按自然的意志伸叶展枝。作者在不慌不忙中叙述着一种人类久违的自然生存。

初读文章,教者本人也不得要领,感觉教学更无从下手。反复多读几遍,始有些领会,现整理如下。

全文分9小节,先找出每小节的关键句,再加以理解。

第1,2节中“我还不懂得”“我还不知道”,两个“还”字我们可以理解作者是站在“现在”(或走了以后)这一时间点上回顾以往。而现在是“懂得了”“知道了”,所以对以往的“不懂得”“不知道”追悔、自责。自责什么呢?自责没有善待曾经熟悉的生活中的那些细节:院墙、房子、门洞、烟道、灶头等。那么又为什么自责呢?是因为现在懂得了,知道了“这些是我今生今世的证据啊”。

而之所以我现在“懂得了”“知道了”,是因为我现在明白了或者说生活的经历让我明白“曾经的生活有一天会需要证明”。到这儿是文章的第一层次,写自责没有善待今生今世的证据。而现在的生活,现在的世界让作者意识到今生今世的存在是需要证据的。

文章的第二层次则阐发今生今世需要证据的原因。现在的生活,现在的世界是怎样的――“有一天会再没有人能够相信过去”,“我也会对以往的一切产生怀疑”。过去说的“有一天”指的就是现在,用“没有人”“一切”这些词强烈地否定现在的状况。然后作者又用连续几个问句表达对过往生活的怀疑,形象中透出对生活真实的拷问。并用“那时候”与现在对照,一句“我不回头就看见了以往”形象又富玄妙的哲理。正如用望远镜也看不见未来,作者的意思是以往的记忆十分真切地在脑海中,不必怀疑。通过对照流露出对那时候生活状态的怀念之情。

在第6节作者用一个假设告诉我们,人生如梦,虚幻,只有那些旧房子、尘土、路、风才能证实以往的生活。但有这些就够了吗?显然不够。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表达出,这些只能证明物质生存,一个人更应该有内心的生存,即精神世界的生活。在这里,作者把文章的内涵进一步深化,引领我们对精神生活存在的思考。这是文章的第二层次。

文章的第三层次,作者用第7节的“尽管我早知道”与第8节的“但我却不知道”呼应,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思考。早知道村庄会变样,早知道土墙和土坑的联系及宿命。其实作者在表达精神层面对生命的思考: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由无到有,又从有到无,都逃不过宿命,显得那么虚无。这样看来人的生命也是虚无的,但作者用“但我却不知道”一转,虽然不肯定却婉转地表达出人生的意义在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于生命中的各种感觉与情感――快乐,孤独,惊恐,激动等。在此作者照应了前文,今生今世的证据不仅是前面写的那些物质的东西,更在于生命过程中精神层面的东西。

因此,作者在最后点题:当家园废失,我知道所有回家的脚步都已踏踏实实地迈上了虚无之途。这也是作者用看似矛盾的逻辑来表达深层的内涵。虚无之途当然是无的,那怎能迈上呢?并且是踏踏实实迈上呢?作者要说的是我们的精神中没有什么,也就是精神家园废失,我们的生命就失去了意义。

到此,我们明白了作者反复诉说的今生今世的证据就是生命过程中那些熟悉的事物,更是指各种生命体验,情感等精神的东西,正是这些组成了我们生命的本身。而作者选取的乡村气息的事物增添了质朴、隽永的美感。

上一篇:“高效课堂”下的文言文教学反思 下一篇:“爱”与“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