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式阅读的教学初探

时间:2022-05-21 12:13:03

小学语文思辨式阅读的教学初探

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

——题记

纵观我们的语文课堂,在“以读为本”的课改风向标下,很多老师都致力于创设和营造“书声朗朗”、“议论纷纷”的语文课堂,过分强调阅读感悟和朗读表达,学生在学习中没能真正养成“读中有思”的阅读习惯,思维能力的训练有如“蜻蜓点水”,甚至是“水过鸭背”,而发展学生思辨能力更是无从谈起。语文学习与语文课堂呼唤新鲜活水,期待学生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思维得以激活,心灵得以开启,智慧得以培植。

一、思辨式阅读教学的内涵

思辨,顾名思义就是思考、辨析,是想象力、创造力、逻辑推理能力的演练,是用理性的思考,诠释智慧的申辩。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让课堂充满思辨的味道,让学生在学语习文的过程中,激活思维,发展思维,这是阅读对话从无效走向有效,进而走向高效的关键,更是语文教学理性深入与别样回归的必由之路。因为,让思辨走进课堂,学生的思维才能被激活,阅读的历程才能充满思维的张力。只有这样,阅读课堂才能真正成为学生学语习文的舞台,成为教师培植和绽放学生思维之花的温床和沃土。

二、思辨式阅读教学的实践策略

(一)思辨式阅读:在课前备课时开始

1.问题设计,激活思维。精心设计有思维价值、有思维效度的问题是实施“思辨式”阅读的前提,也是关键。在教学《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这一内容时,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的:逐一呈现每一个兵马俑的语段与图片,然后逐一地阅读、感悟。这样的教学当然可以让学生感受到“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但是,这样的课堂始终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后来,在第二次教学中,教者设计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让学生在整体的通读中,归纳“这六种俑各自有什么个性?又有什么差异?”学生要回答这一问题,显然不能再照本宣科地阅读文章语言了。

2.方法选择,培植思维。在“思辨式”阅读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采用如下的三种阅读方法——

默读:让学生带着问题,运用默读的方式在文本的字里行间咀嚼回味,利于学生探寻问题的答案;

分角色朗读:在以对话为主的情节性文本中,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利于学生进入文本情境以及人物的心灵世界,体悟人物的情感变化;

比较式阅读:让学生用换词、去词、添词等方式,与文本语言进行比较,在比较中感悟文本用词的精妙。学生“换”、“去”、“添”的过程,就是阅读的思与辨的过程。

3.练习设计,发展思维。学生在进行“思辨式”阅读以后,更希望进行怎样的阅读操练呢?

——有探究性的。有探究性的练习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也更能保护学生刚刚被培植起来的思辨品质。

——有语文味的。练习首先应该是基于文本的,然后才是超越文本的,但应该是都属于“语文”的。

——有思辨性的。“思辨式”阅读自然呼唤含有“思辨”元素的配套练习,这样的“系统工程”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健康发展。

(二)思辨式阅读:在对话过程中进行

1.思辨在文本的词句间,开掘思维的深度。思辨的语文课堂首先应该是学生品文析句的课堂,阅读的思辨首先应该从文章的词句品味开始,智慧的老师常常能从看似平实的一词一句中读出丰富的内容。窦桂梅老师在执教《圆明园的毁灭》一文时,引导学生在“三天三夜”这一词语处咀嚼思辨。在此环节中,教者主要想问学生一个问题:三天三夜的大火会烧掉些什么?为了使这个问题真正让学生的想象振翅,教者首先运用一些小问题作为铺垫,以便让学生能充分地感受到“三天三夜”的时间之长。然后,教者启发学生,烧掉一幅世界名画只需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又为学生的想象提供必要的经验支撑。接着,播放烈火熊熊的无声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烈火熊熊的半分钟会烧掉什么?最后,教者再次让学生想象:在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的地方同时燃烧8640个半分钟会烧掉些什么呢?简单的“三天三夜”,学生却在老师的引导下经历了一个丰实的思与辨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学生的情感被唤醒的过程,是学生的智慧被激发的过程,更是学生的思维被开启的过程。

2.思辨在文本的空白处,拓展思维的广度。中国的绘画艺术讲究“布白”,中国的文学艺术讲究“悬念”。我认为,语文课堂如果也讲究艺术的话,那么就是如何让学生把静止的文字读活,如何让学生把有限的文字读厚,如何让学生既读出“言外之意”,又读出“言中之情”。

在《最佳路径》一文第一课时教学中,笔者在引导学生读通文本,整体感知文本以后,让学生先与文章中的小故事——“葡萄园的老太太如何经营葡萄”对话。接着,在学生阅读一、二自然段的过程中进行了对“50多次”想象补白。因此,课堂上如果没有对“50多次”的“细煮”,如果没有立足于“50多次”的补白想象,学生可能真的只会认为格罗培斯是一个天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大师,“最佳路径”只是这位大师的神来之笔。其实,格罗培斯也是一个凡人,只因为他拥有一个非常美好的品质: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当然,有效阅读的补白应该明确目的,不能信马由缰,信口开河,肆意猜想。

3.思辨在文本的冲突处,提高思维的效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避重就轻,绕道“焦点”而行,而应该准确捕捉文本的情节冲突之处。矛盾交接之处,并充分利用这些冲突和矛盾,让学生置身于文本冲突与矛盾的漩涡之中,与“焦点”访谈,与“冲突”碰撞,亦思亦辨,这才是实现有效阅读的关键,更是“思辨式”阅读的呼唤。在执教《船长》一文时,教者是这样引导学生聚焦文本冲突之处,进而激活学生的阅读思维,提高其思维效度的——让学生在感受“不可开交”的场面之后,迅即带领学生直面“井然有序”,于是,在这鲜明的矛盾对比与冲突之中,学生立即感受到了哈尔威船长的临危不乱。此时,置身于此种情境之中的分角色朗读自然是绘声绘色,精彩纷呈。

我相信,语文课堂可以让学生在思辨之中经历阅读的高峰体验,让他们在阅读的高峰体验中获得思辨的,这是阅读对话从无效向有效、从有效向高效行进的目标。语文课堂的理性深入与别样回归理应向此方向努力。唯有如此,语文才能获得解放,学生的语文学习才能获得解放,阅读对话的活力才会得以喷涌,我们的语文课堂才可能千姿百态、千娇百媚!

上一篇:以社区为基础的公益性善捐模式探究 下一篇:让有效“互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