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短跑教学训练方法中最大速度的探索

时间:2022-05-21 07:02:49

改进短跑教学训练方法中最大速度的探索

摘 要:利用电化教学,提高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及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兴趣,并能建立正确的动作技术,让学生熟练掌握规则,从而突破重点、难点,达到热爱短跑、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目的。

关键词:短跑技术;短跑运动;教学探索

短跑技术要求特别高,是一项要求全身配合,反应快,灵活性高,强度大的激烈运动项目。速度是短跑的生命,速度耐力是速度在一定时间(或距离)的最大保持,没有良好的速度基础,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速度耐力。短跑教学中速度耐力,灵敏性,柔韧性,反应能力影响着运动员水平的提高,过去在教学中仅在速度耐力上下工夫,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成绩。运动员速度耐力和速度两方面都存在差距,我认为主要的差距还是最大速度的能力差,这也是短跑这个项目的特点所决定的。

要解决最大速度能力必须努力改进训练方法,提高训练的科学性。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短跑项目主要依靠中枢神经系统高度兴奋和抑制交替的灵活性和肌肉系统快速收缩的力量。它的生化基础100米和200米主要靠非乳酸供能的无氧代谢能力(三磷酸腺苷和磷酸肌酸分解直接供给能量),采用大量60米加速跑以及30米至60米重复跑,采用重复跑进行短距离跑时,虽然无氧代谢占极大比重,但因为运动持续时间短,所以体内积蓄的乳酸不算太多(见资料表),因此,短距离重复安排的距离短,对乳酸堆积的耐受力和无氧耐力的培养作用不是主要的,也就是说,短距离重复跑更主要的是培养速度素质,培养大脑皮质调节运动器官的灵活性,提高肌肉收缩和放松的交替频率以及提高肌肉中磷酸肌酸,三磷酸腺苷的无氧分解过程。所以,练习中应该用全部精力注意动作质量,发挥最快速度。

此外,还应采用行进间距、接力跑等这些练习,跑的次数,强度,密度因人制宜,也可采用混合段落速度训练,如跑60米,慢跑或走来回再跑80米、100米,也可采用60米、80米、100米,80米、60米为一组等形式进行练习,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最大速度,提高短跑速度。如学生陈某训练前百米成绩13秒,张某13秒3,吕某13秒2,训练3个月后,成绩分别为12秒5,12秒8,12秒8。

短跑是田径运动的基础项目,又是我国中小学锻炼标准的项目之一,我们应认识短跑项目的特征,加强对短跑技术教学训练的探索,为提高运动员短跑水平而努力。

参考文献:

[1]何国举.短跑运动员最大力量和速度力量的训练特征及方法[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7(D6).

[2]王法祥,李云,严春乐,等.对短跑运动员身体素质训练的研究[J].山西体育科技,2008(D3).

(作者单位 陕西省安康市石泉中学)

上一篇:浅谈初中英语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下一篇:窝沟封闭技术的临床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