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时间:2022-05-21 06:00:59

素质教育下的高中化学创新教育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264-02

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起来就是面向全体、全面发展、主动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全民族素质,培养适应21世纪所需要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化学创新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创新就是弃旧扬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创新不仅仅是发现那些前人未曾发现的东西,也包括对于自己来说是新鲜的,有生命力的东西。化学教师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中,要结合本学科的实际和特点,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人才。那么怎样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呢?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最为重要:

1.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渴求解决问题,他们的创新意识,就自然而然地得到培养和发挥。

好奇是创造行为的开始,是学生探索心理的推动力,在创造性思维中具有触发催化的作用,从而成为学生行为的内在动力之一。爱因斯坦说过,他没有特别的天赋,只有强烈的好奇心。学生对事物感到好奇的时候,往往是创造性思维迸发的时候。在人类认识史上,正是个别人对事物或某种现象产生了好奇感、惊奇感,从而导致了重大的发明创造。瓦特对蒸汽冲动壶好奇发明了蒸汽机,巴甫洛夫对司空见惯的狗流唾液的现象感到好奇,通过探索,终于创造了高级神经活动心理学。如果没有这种好奇心理作用的推动,创造性思维也无从产生。

2.诱发动机,培养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在创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那种自觉的、勤奋的、实事求是的、不屈不挠的敢于冒险的精神。这种精神不是天生的,是靠后天训练养成的。我们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创新成为一种习惯行为。二是要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有责任心且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的创新人格。 动机往往是从"责任感"、"好奇感"那儿获得的。美国哈佛大学校长在世界大学校长论坛讲过:"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社会和人类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是来源于对事物永不满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中国化学工业的先驱者侯德榜出自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产生了"要创造出中国人的制碱法"的创新动机的思维,经长期研究,改进了索尔维制碱法,终于制造"红三角"牌纯碱,而获得美国费城万国博览会金奖。

许多发明创造往往是在偶然的机会中,一时疏忽,可能会导致终生遗憾。法国化学家巴拉尔发现了溴,使得化学大师李比希后悔不迭。当时,在巴拉尔之前,法国一家化工厂将一瓶液体送给李比希,请他分析液体的组成。李比希没有进行详细的分析,冒然断定瓶里的液体是氯化碘。当李比希听到巴拉尔发现溴的消息时,马上意识到他以前对那瓶液体的判断是不妥的,后经重新化验,证实其中确实是溴。本来李比希是可以早几年就发现溴的,但他的疏忽使他没能抓到这一机会。所以,做任何事,特别是科学研究,必须要严谨的工作作风。

失败是成功之母。许多发明创造都是在许多次甚至上千次失败中获得的。化学家诺贝尔的成功就是因其顽强、冒险的结果。他从小随父从事军工产品的研究,在制硝化甘油时,多次发生爆炸,他本人被炸伤,四位助手和他的小弟弟被炸死,但他没有放弃研究。市里不允许做实验,把实验迁到湖中一只平底船上,从而获得成功,成了大发明家。所以,创新必须要有一种顽强拼搏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科学发展史上有许多发明创新人才为此付出了生命,才换来了创新的成果。所以我们进行课堂教学时,可以有意识介绍这方面的知识,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3.重视化学方法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学习"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实践中,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研究方法,将会使学生终身受益。我们具体做法是,注重学习指导,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怎样预习、听讲、做笔记、复习、总结以及收集学习资料等。教师在选择教法时,应有意识地将好的学法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从而做到教学相长,另外,还必须注重化学研究方法的教育。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作为一门学问,化学理论的建立,一般都是化学家通过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并加以分析处理得出的结论。最后再加以''应用'',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所以在理论建立过程中,化学家那种对科学的严谨认真的精神,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态度,都值得每一个学生在获取化学知识的同时,去学习、去借鉴。

4.注重面向全体学生,做到因材施教

教师是素质教育的实施者,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必须通过每一位教师落实剥每一节课上,每一次活动并体现在每一位学生身上。所以,面向全体学生和对每一个学生负责,是素质教育进入课堂的一个重要标志。这就要求教师树立正确的学生观、质量观、人才观,要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功,使每个学生得到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同时,也应认识到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使得他们在思想、情感、能力等各个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有些学生由于学习成绩的影响,以致丧失了学好化学的信心,甚至自暴自弃,这种情况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分层要求、分层训练、分层评价。改变以分论人的做法,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个体的差异,尽可能"扬长避短"尽可能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注重化学知识的应用,加强化学知识与现代社会的联系

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实际有着紧密的联系,应注意知识的应用教学,应和现代科学技术及社会发展有机地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应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适当介绍现代社会的新技术、新成果。如,基因改良、肿瘤医疗、火箭燃料的改进等。同时,要善于寻找生活和生产中的化学因素,让学生的生活体验与化学知识结合起来,有利因素加以推广应用,不利因素加以限制或改进。

总之,创新教育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创新活力的课堂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能受益终身。同时让教师的劳动闪现创造的光辉和人性的魅力,这是每个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探索和努力实践的。

上一篇: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相关问题的探究 下一篇:探析如何有效提升初中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