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新型语文学习方式的思考

时间:2022-10-18 01:34:55

对构建新型语文学习方式的思考

摘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保证。本文阐述了构建新型语文学习方式的策略。

关键词:语文学习;新型方式;构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126-01

1.构建合作型的学习方式

合作学习是相对个体学习而言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它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共同工作来实践言语技能,学会共同生存。

合作学习有以下几个要素:积极承担在完成任务中的责任;积极地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地促进性地互动;期望所有的学生能进行有效的沟通,建立并维护小组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有效地解决组内冲突;对于个人完成的任务进行评估,寻求提高其有效性的途径。

语文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合作学习在语文教学中更是必不可少的方式。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一般程序是:独立思考DD小组讨论DD组际交流DD整体评价,其中小组讨论是关键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创造一种宽松、自由、平等的课堂气氛,在巡视指导的过程中,注意观察和倾听,适时干预和引导,在组际交流的环节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不同意见的碰撞,不断将讨论的问题引向深入,使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信息共享。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只有在合作交流中才能得到培养。

2.构建探究型的学习方式

探究学习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自主学习是基础,合作学习是过程,探究学习则是新学习方式的归宿。

探究性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明确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探究教学的一般操作程序是:提出问题DD形成假设DD拟定计划DD验证假设DD总结提高。具体到语文教学中,不一定拘泥于这个固定程序,可将自己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思路归结为:自读课文,查阅资料DD提出问题,小组讨论DD解决部分问题,提出新问题DD深入研究,总结评价DD成果展示,延伸拓展。这种探究性课堂教学突出了探究学习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其中既有学生个体的自主学习、独立研究,也有学生群体的合作交流、讨论切磋和师生间的共同探讨、教学相长,能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3.构建重于实践的学习方式

实践活动既是认识的源泉,又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学生学习知识的获取、学习技能的培养、学习素质的提高,无不是在实践中得以实现的。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学生的学习是以实践为基础和生长点的,学习与实践是相辅相成、相互依存、互为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传统的学习方式割裂了学习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关系,过分甚至仅仅强调书本知识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结果造成学生高分低能、厌学逃学等不良后果。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局限于此是不够的,也是很危险的。因为现成的书本知识,是他人的认识成果,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他们亲自得来的,是一种间接知识,一种偏于理性的尚未和感性认识结合的不完全的知识,学生要把这些知识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转化为理解的和能够运用的东西,还必须有一定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为基础。这就必须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的开展,如以认识事物、获取知识、发展能力为目的的认知实践,以处理自身日常事务的生活实践,以处理与他人相互关系、与他人交流合作的交往实践等。

学生生活于火热的社会实践中,作为其生活的重要部分的学习活动也应深深地根植于实践。学习不是一种封闭在书本上和禁锢在屋子里的机械识记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学习与生活、与实践是有着相同外延的,是"合一"的。只有在多姿多彩的社会实践中发掘学习资源,学习才是生动的、鲜活的、真实的;只有在丰富多样的社会实践中展开学习过程,学习才是完整的、详尽的、美妙的;只有在绚丽多姿的社会实践中体验学习感受,学习才是亲近的、深刻的、诗意的;只有在变化多端的社会实践中评价学习成果,学习才是高效的、智慧的、灵动的。

4.构建基于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

基于个性发展的学习方式是多层次、多维度的复合体,可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

4.1 学习的自主性。这是说学生在一定条件下,必须能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具有支配和控制的权利与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摆脱对他人的依赖,合理确定学习目标,主动规划学习进程,科学制定学习策略,主动调节学习情绪,客观评价学习效果。要逐步确立主体意识和观念,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

4.2 学习的独特性。由于遗传、家庭背景、成长环境的不同,每一位学生个体都有着与众不同的独特品质。正是这种差异和独特性,构成了他自己的个性,使这个学生与其他学生区别开来。我们在指导学生学习时要最大限度地尊重和利用这种独特性,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和实际需要,选择和采用自己喜欢并有效的学习方式。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搞"一刀切"、"标准化",让不同学生在同样的时间内,根据同样的条件,运用同样的方法,按照同样的速度,掌握同样的学习内容,并达到同样的水平和质量,这是违背规律的,也是愚蠢的。

4.3 学习的创造性。创造性是个性的核心品质,帮助学生学会创造性地学习,是最可贵的,也是最困难的。这需要我们在学生的学习中加强"趋异"、"求新"、"自信"、"冒险"、"进取"等品质的训练和培养,指引学生敢于认识和研究自己所不知道的问题,善于将新的学习内容灵活变通地纳入已有的认知结构,从而改变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实现对自身的超越。

5.构建基于网络的学习方式

基于网络的学习是学习方式的重大革命,它有助于将日新月异的知识信息及时传递到学生的学习内容中来,极大拓展学生的学习视野;有助于构建丰富的、反思性的学习情境,为学生的自由探索创造更多的机会;有助于实现学习资源的合理整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的选择余地,增强学习的主体性;有助于模拟现实中难以实现的实验,培养学生实际操作的能力。

面对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大信息量,我们必须指导学生根据的学习需要运用网络技术,充分发挥网络在学习中的辅助功能。要求学生在网络学习中增强搜集、获取信息、筛选检索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储存利用信息的能力。

总之,引导学生构建现代科学的学习方式,会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率。对此,我们务必要高度重视,努力探索。

上一篇:高中化学的应用教学 下一篇:如何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简便计算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