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风湿病治疗及保健的七大误区

时间:2022-05-21 01:03:08

产后风湿病治疗及保健的七大误区

产后风湿(也叫“风寒症”、“水感”、“酒感”),是产后或人工流产术后体虚之时,感受风寒湿邪,伤及关节、筋脉、肌肉、皮肤等组织所引起的以肌肉关节酸困、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疾病,民间俗称“月子病”。产后风湿病虽较为常见,但在其治疗及日常保健中仍存在诸多的认知误区,需加以澄清。

误区一:产后风湿必须在百日内治疗

目前提倡母乳喂养,分娩后百日,女性处于哺乳期,口服药服用后会进入血液,通过母乳喂给孩子。治疗产后风湿的药物一般是补气补血或补阳补阴的中药,同时会加用活血化瘀的药物,婴儿的身体不一定需要这些物质,中医讲究阴阳平衡,婴儿为“纯阳之体”,可损其阳不可损其阴,产后风湿的患者多是阳虚,服用后不免对孩子会有影响。同时,目前中药成分不能定性,如果症状不重,建议用常用中药做药膳(指可以当药物又同时可作为食物的中药服用)或使用外用药治疗。产后风湿可以在患者停止哺乳后治疗,从临床上看,疗效不会有太大差别。

误区二:产后风湿可以采用发汗法治疗

产后风湿多系感受风寒湿邪气导致。中医治疗外感病的一种方法就是采用发汗的方法,驱除外邪。但前提是患者的体质较好,否则在使用发汗药的同时要加用补气补血药。产后风湿之所以会发生,其根本原因系患者正气不足,气血亏虚,再感受外邪导致,如果只是一味地发汗,会更加损伤阳气。有些患者使用大量的发汗药,全身大汗,甚至不能停止,有的能把被子湿透,这样更加不可取。很多患者大汗后关节不能活动,生活不能自理。中医认为汗为阳气所化,大汗后会亡阳,阳在外失守,会导致持续流汗不止。

误区三:产后风湿一定要多穿衣服

很多患者就诊时,穿很厚的衣服,即使是在夏天也如此,这样不可取。产后风湿的患者阴阳不相协调,容易出现自汗,如果过多地穿衣服,大量出汗,会导致身体更加虚弱。因此建议患者适当穿衣,只要不觉得冷就可以。同时带上一件外衣,冷时穿上,运动和热时脱去;最好带上1~2条干毛巾,如果出汗,把汗擦干,因为人体在出汗的时候,毛孔是开放的,风寒湿邪会随之进入,同时出汗后内衣会是湿的,用身体捂干衣服会很冷,导致病情加重。

误区四:产后风湿一定要卧床休息

产后风湿的患者需要适当运动,提高体质。中医讲“久卧伤气”。人体需要运动,加强新陈代谢,一般可以采取少量多次的运动方法,每次活动不要太长。同时运动方式不限,慢跑、快走等都可以,一般以运动后晚上正常睡眠第2天体能恢复80%为合适;如果比较疲劳,就减低运动量,反之增加运动量。

误区五:产后风湿可以通过生第二胎治愈

笔者遇到多例患者在生育第二胎后病情明显加重,曾有一位患者听信民间“月子病月子养”的说法,特意怀孕5个月后引产,结果术前本来还可以生活自理,术后卧床不起3个月。从中医讲,患者之所以出现产后风湿,系患者自身体质虚弱,如果怀孕,孩子的先天之气会不足。同时,孕妇身体提供给自己的能量尚且不足,再孕育胎儿,岂不是雪上加霜!

在实际临床中不排除在生育第二胎后病情好转的女性,医学上肿瘤也会有自愈的情况,但需要了解它的概率。

误区六:产后风湿可发展成为类风湿关节炎

目前,类风湿关节炎从西医的角度来看病因不清,同时从流行病学的角度没有证据支持此观点。从临床上看,就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多无产后风湿的病史。

误区七:症状缓解后马上停药

很多患者在症状缓解或消失后马上停药,这是导致病情复发的主要原因,其实患者看到的“好转”只是表象,产后风湿很多是气血不足等,需要遵从医嘱继续服用一段时间,因此,在这方面应做好患者教育。

链接:产后风湿的诊断要点

有产后或人流后感受外邪史。

患者表现为肌体、关节、肌肉疼痛酸楚,麻木不适,重着,自汗怕风、怕冷(阴雨天加重,晴天缓解),并伴有头痛、眼眶痛等,受累部位无红肿、不变形,面色无华,体倦乏力。失眠多梦,烦躁易怒等。

实验室检查:血沉、类风湿因子、免疫球蛋白、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O”)大都正常,可能部分患者抗“O”增高,x线大部分正常,而年龄>40岁或久病者多见骨质增生。

临床应用抗风湿药治疗无效。

上一篇:全科医生规范化培养呼吸科培养要求(二) 下一篇:违反首诊治疗原则 医院赔偿数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