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55例回顾分析

时间:2022-02-03 05:07:03

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流行性感冒55例回顾分析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又称病毒性感冒,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乏力、咽痛和咳嗽等,可有肠胃不适。流感能加重潜在的疾病,如心肺疾患等,或者引起继发细菌性肺炎或原发流感病毒性肺炎,老年人以及患有各种慢性病或者体质虚弱者患流感后容易出现严重并发症,病死率较高。从SARS到H7N9,目前对于病毒性传染病的治疗仍是亟待世界卫生专家破解的难题,特别是流感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主要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中医药对防治流感有确切疗效,其优势已得到国内外医学界的高度关注。目前公认的中医药治疗原则多以清热解毒、宣肺疏邪为主。本文应用中药制剂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流感5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11年11月-2012年1月我院门诊及病房收治150例流感样患者,后选择经临床诊断为流感的患者55例入组观察。55例患者中男32例,女23例;年龄14~62岁,平均(32.45±12.55)岁。其中门诊治疗34例,住院治疗21例。

临床表现

体温:55例患者均表现为急性起病,均有不同程度发热,其中低热(体温37.3~38.0℃)37例,中度发热(体温38.1—39.0℃)15例,高热及超高热(体温>39℃)3例。

症状体征:①大部分患者有咽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增生;②部分患者有头痛、头晕、乏力、咽部不适感、扁桃体肿大:③少部分患者有咳嗽、痰中带血、鼻出血、球结膜充血、寒战等。

并发症:并发肺炎2例、支气管炎6例、高热抽搐1例。

辅助检查

胸部X线片 对有咳嗽、咳痰症状或病情较重的患者共21例行肺部x线摄片检查,其中肺纹理增多、增粗3例;右下肺斑片状阴影1例;双肺纹理增粗,右中下肺小片状浸润1例,余全部正常。

血常规对住院的21例患者进行了血常规检查,对经综合治疗体温>4天未降者复查1次,结果白细胞降低6例次,升高1例次,中性粒细胞降低2例次,淋巴细胞增高8例次。

心电图住院治疗的21例患者全部进行了心电图检查。报告结果:心肌受损1例;窦性心律不齐2例;窦性心动过速14例(均为体温≥38℃者);余均为正常心电图。

肝功能检查对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或病情较重的11例进行了肝功能检查,结果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为正常。

心肌酶学检查对诉有心悸、胸闷症状或心电图显示有异常情况(包括心肌受损、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等)的17例患者及时行心肌酶检查,结果肌酸激酶混合型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天冬氨酸转氨酶均在正常范围。

血清病毒学测定先后采集55例患者急性期、恢复期血清各55份,进行了流感、副流感、腺病毒3种病毒抗体检测,结果流感病毒抗体阳性19例,副流感病毒抗体阳性10例,腺病毒抗体阳性9例;流感病毒抗体合并副流感病毒抗体阳性5例,流感病毒抗体合并腺病毒抗体阳性4例,副流感病毒抗体合并腺病毒抗体阳性4例;3种病毒合并阳性4例,因基层医院条件限制,未能进行流感病毒分离,流感的分型诊断未确定。

诊断标准

流行病学史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或医院门诊、急诊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明显增加。

临床症状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症状。可伴有咽痛、流涕、流泪、咳嗽等呼吸道症状。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实验室检查①外周血象:自细胞总数不高或减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加。②病毒分离:鼻咽分泌物或口腔含漱液分离出流感病毒。③血清学检查: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有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④患者呼吸道上皮细胞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⑤标本经敏感细胞过夜增殖1代后查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诊断分类①疑似病例:具备流行病学史和临床症状;②确诊病例:疑似病例同时实验室检查符合②或③或④或⑤。

本文人组55例患者均为由疑似病例确诊为确诊病例。

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心脑血管疾病及严重肝肾疾病者;②年龄70岁者;③未按规定用药或对本药过敏者;④近2周内用过任何免疫调节剂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消毒隔离的基础上,采用对症支持、抗病毒、抗炎治疗。其中抗炎治疗只针对高热不退、血常规白细胞升高者,且抗生素的使用时机应在发病>5天、发热>4天,经综合治疗无好转时。

在此基础上所有患者给予清开灵注射液(神威药业)35—4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20~40滴份,其中14~18岁35ml/次,成人40ml/次。1次/日,疗程3~5天。跟踪观察1周。

观察项目 观察记录患者发热持续时间及程度,每2个小时检测体温1次,记录发热持续、缓解的时间及程度变化;观察患者一般症状变化情况,包括头痛、咽痛、咳嗽、咳痰、鼻塞流涕及扁桃体肿大情况。

疗效判定标准①临床控制:用药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且无反复,症状及体征消失,实验室检查及X线检查均为正常,并发症痊愈;②显效:用药后24—48小时,全身症状及局部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体温降低>1.5℃,辅助检查提示正常或接近正常;③有效:用药24~72小时,全身症状及局部主要症状消失或基本消失,体温降低0.5—1.5℃,接近正常,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接近正常,X线提示接近正常;④无效:用药24—72小时,临床症状及体格检查、辅助检查均无改善。

总有效率=(临床控制+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结果

经上述综合治疗后,55例患者全部治愈,无任何后遗症发生。终止治疗后随访2周,除少部分自觉乏力外,无其他特殊不适。所有患者发热时间持续2~7天,21例住院患者住院时间3~7天。

临床疗效 见表1。

讨论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表现为呼吸道症状和全身中毒症状,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具有高度传染性。目前,流感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由于缺乏确切有效的抗病毒药物,加之流感病毒类型繁多,且变异速度快,远远超过抗病毒药物的研发速度,特别是最近几年全球频发流感疫情,导致人们常“谈流色变”。

西医对于流感的治疗以“隔离、及早应用抗流感病毒药物、加强支持、对症治疗和预防并发症”为基本治疗原则。西医抗病毒药物如病毒唑金刚烷胺等不良反应较多,治疗疾病的同时又常带来新的疾患;扎纳米韦、磷酸奥斯他韦等价格昂贵,未能普及应用。这些都为流感的治疗带来挑战。

祖国医学将流感归为“时行感冒”等范畴,在治疗热病及瘟疫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中医药治疗流感并非只针对病原体,而是通过整体治疗,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免疫功能恢复正常,抑杀病毒,既注重驱邪,也注重调节人体整体阴阳平衡,驱邪的同时予以扶正,提高机体自身对病毒的清除能力,并使邪有出路。中医治疗流感不仅能抗病毒,还可达到以下目的:①早期干预,阻断病程;②明显减轻症状;③缩短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④促进病情平稳过渡,减轻后遗症;⑤减少并发症和西药的不良反应。

本文应用中药清开灵注射液治疗流感患者55例,结果显示,临床控制7例(12.73%),显效18例(32.73%),有效28例(50.91%),无效2例(3.64%),总有效率为96.36%,表明中药抗病毒治疗流感疗效显著。且通过以上总结认为流感为病毒感染性疾病,具有自愈性,对轻症患者使用一般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治疗即可痊愈,无须使用特殊抗病毒药物,对合并细菌感染者应积极控制感染,以利于病情恢复,由于本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是防控的关键。

典型病例

患者,男,31岁。发热、咳嗽伴咽痛及全身不适1天来我院发热门诊就诊。就诊前自测体温38.5℃,服感康治疗无效。经追问流行病学史,患者曾与疑似流感病例密切接触。既往无过敏史。

体格检查患者目前体温38.8℃,脉搏89次/分,呼吸26次/分。血压130/80mm 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意识清楚,精神萎靡,语言流利,自动,查体合作;恶寒身病、咽痒、干咳无痰,无鼻涕鼻塞、口干口苦,二便可。舌边尖红,苔白厚。皮肤黏膜无异常,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咽部充血,双扁桃体Ⅱ度肿大;听诊双肺呼吸音正常,无干湿啰音。肝脾查体无异常,肠呜音正常;四肢肌力正常,活动自如,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偏低;胸部x线片、心电图及其他辅助检查无异常所见。

初步诊断疑似流感。

确诊后经疾病控制中心传染病防治研究所病毒控制部用ELISA法检测,血清学检查疾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为>4倍升高,确诊为流感病例。

治疗做好隔离消毒措施,给予一般基础治疗,密切关注病情。因患者白细胞不高,无需给予抗炎治疗。抗病毒治疗给予清开灵注射液(神成药业)40ml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

治疗48小时后,患者体温降低。37.2~38℃,但未持续在正常体温;脉搏78次/分、呼吸19次/分、血压110/70mm Hg;恶寒身痛、咽痒、咳嗽减轻,神志清,精神可,咽部充血消失,双扁桃体不肿大,两肺呼吸音轻。无干湿啰音,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平,血常规正常,肝肾功能无异常。

治疗72小时后,患者体温及全身症状基本恢复正常,观察1天后。出院。

上一篇:银屑病与脂溢性皮炎、副银屑病的区别 下一篇:银屑病的分型与临床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