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5-20 07:25:46

初中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摘要]新课改条件下倡导创新教育,创新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改革研究和实验的一个重要课题,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理论与实践。它的基本内容有:创新意识的培养;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技能的培养;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而初中数学教育作为数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任务不仅是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要发挥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只是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学生在下面记、听,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创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数学 创新 课堂教学模式

一、引言

人类思维的最高形式就是创造思维能力,创新思维的特征是积极的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创造性的想象,独特的知识结构,以及活跃的灵感。创新的关键靠人才,人才的发展靠教育,初中生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教育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因为数学是一门很重要的逻辑推理科学,而要想实现创新思维,老师必须实施创新性的课堂教学模式,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几种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几种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

笔者从事初中数学教育多年,从这多年的实践和经验中总结出了以下数学课堂创新性教学模式,下面我们逐一来看。

1.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独立进行学习的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会学生如何学习。自学――指导教学模式是对传统的“传递一接受”模式的一种改造。它是指老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讨论交流、弄清疑难、练习巩固并作出总结,以牢固掌握知识技能、培养自学能力和自学习惯的一种教学模式。在这一模式中,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从目标看,它既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新课改条件下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这一教学模式能很好的提高教学效率,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基本程序如下:

第一,自学。自学是该模式的核心程序和主要教学活动。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教学任务和要求,独立阅读数学教材,使学生将原有的数学知识与新知识相对照,揭示学习过程中的主要矛盾,以便于有针对性的组织和开展新的教学活动。在这一环节中,由于学生的学习背景、学习能力有所不同,所以,老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在自学环节中,因材施教,以使不同的学生都能逐步达到以下几个层次的水平:使学生基本具备独立阅读数学教材的能力,对教材的基本数学概念、基本数学原理有一个大体的了解;绝大多数学生在自学结束后,能够在理解的基础上总结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学生能够把自学内容同自己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能够顺利实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同化或顺应。

第二,讨论。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交流,对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讨论的目的是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在对问题的共同探讨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和演绎、归纳等推理能力以及协作精神。讨论可以在同桌之间进行,也可以在邻近同学之间进行,还可以将班级氛围若干小组进行。分组讨论时要做到按照学生的学习成绩和个性心理特征进行适当分配。

第三,启发。对于经过自学和讨论后仍然存在的问题,老师要进行适当的点拨、指导和答疑,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与疑点,但要注意数学方法的适当运用,数学这一学科的实践性和理论性都很强,要尽量避免直接呈现答案,要通过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得出结论。

第四,练习和总结。数学知识不是听听、背背就能掌握的,练习和总结也至关重要。老师要指导学生完成各类作业和实践操作,消化、巩固和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对于学生的练习,老师要给予适当的评价,并要求学生及时改错、强化、总结,使其能将所学的内容纳入已有的数学知识体系中,做到融会贯通。

该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意识,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加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有利于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更好地解决了集体教学中如何因材施教的问题。采取这一模式,需要注意的是老师讲的少了,只起点拨、解疑的作用,但是对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求更高了,老师必须做到这一点,否则,就会导致放任自流,很难体现出这种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2.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又称“引导――探究”教学模式,是一种以问题解决为核心,注重学生独立活动、着眼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培养学生意志力的教学模式,这一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应用的非常普遍。其教学目标是引导学生手脑并用,运用创造性思维去获得实证的知识;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养成探究的态度和习惯,逐步形成探索的技巧。这一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如何发现问题、怎样加工信息、怎样提出假设、如何推理论证,所以,在数学课堂中应用的非常普遍。引导――发现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主要有以下三个:

第一,师生处于协作关系,要求学生在数学课堂上能成为学习的主体,能积极的开展能动的活动,成为课堂活动的主角。

第二,要求数学老师要用精炼的语言为学生创设一个认识上的困难情境,使得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困难的要求,从而能认真思考所要研究的问题。

第三,老师要根据教学需要适当的为学生准备探究所需要的材料,譬如探究立体几何问题时要准备好三角板、半圆仪、圆规等基本的作图工具。

总之,引导――发现教学模式能有效的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得学生学会探索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3.目标――导控教学模式

目标――导控教学模式是以明确的教学目标为导向,以教学评价为动力,以矫正、强化活动为中心,让绝大多数学生掌握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采用,并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也有一定的作用。这种模式的操作程序是:前期诊断一明确目标_达标教学――达标评价――强化补救。这一教学模式要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分析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来确定教学目标,学生与老师是共同的教学活动主体,既不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也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譬如在平面解析几何《圆》这一节中,其教学过程可以采用“目标――导控”这一教学模式,具体程序如下:

第一,前提诊断。老师:“圆是最常见的几何图形之一,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和圆形的物体接触,有谁可以给大家举几个例子呢?”学生:“汽车、火车、自行车的轮子都是圆的。”老师:“为什么不把他们做成方形的、三角形的呢?”学生纷纷回答。在前提诊断中,通过老师与学生的沟通、对话,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创造思维。

第二,明确目标。老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性质。”

第三,达标教学。教师让学生看书上有关圆的定义和性质描述,然后根据自己所理解的圆的定义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一个标准的圆,然后解释前提诊断时提出的问题:因为圆周上任一点距圆心的距离都相等,即同圆的半径相等这一性质能使滑动变成滚动;加上轮子的轴距地面的距离不变,因而使得车子行走不颠簸,阻力小。

第四,达标评价。请学生思考:如何用圆的形成过程定义圆?什么叫圆心?什么叫半径?请学生回答:怎样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学生思考回答完后,老师给出答案。

第五,强化补救。通过提问与回答进行练习,老师就能掌握哪些同学对这节课的内容还存有疑问,哪些同学已经掌握了知识要点,然后针对不同的情况,再做补充练习。

在《圆》这一节内容中,运用“目标――导向”这一教学模式,不仅开阔了学生的思维,提高了学生的想象能力,而且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增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语

现代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使得教学模式研究的发展进一步适应社会需要和人才规格的不断变化,其目标不仅指向认知领域和技能领域,而且致力于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随着数学教育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显露出了种种弊端,适应新课改的要求,笔者总结了自学――指导教学、引导――发现教学以及目标――导控三种创新性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模式,旨在剔除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发挥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发现新方法,新思路,产生新观点,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上一篇: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如何培养 下一篇:浅谈在中专舞蹈教学中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