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四维分析模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时间:2022-05-20 05:57:35

基于四维分析模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调查与分析

摘 要:基于四维分析模型从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持续度与有效度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展开调查。调查设计了政府、院校、企业、教师四个版本调查问卷,选取全国45个政府及相关部门,238家企业、20所院校和319位教师,采用在线调查系统进行。结果显示:校企合作主体广泛,合作内容宽广,合作受众普遍性比较高,但当前合作主要以中浅层次合作为主,在合作中学校仍发挥着主导作用,合作平均时间集中在2-5年,合作持续度不高,尚未达到满意效果。

关键词:职业教育;四维分析模型;校企合作;现状调查

作者简介:多淑杰(1979-),女,河北阜城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财务会计、产业经济、职业教育;易雪玲(1968-),女,湖南长沙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职业教育研究所所长,研究员,研究方向为经济学、职业教育学;黄新谋(1984-),男,福建仙游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职业教育;沈孟康(1976-),男,湖北荆州人,中山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区域经济、创业教育。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一般课题“政府有效介入下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编号:BJA120081),主持人:吴建新;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项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广东省18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编号:2013jk283),主持人:易雪玲。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5)12-0010-05

校企合作是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内容。国务院最近颁发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其中明确要求:“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协同育人”。为了全面了解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本课题组结合前期研究成果,在全国范围内选取部分职业院校、企业、政府和教师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进行了调查。

一、调查方案设计

本课题组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从校企合作的广度、深度、持续度和有效度四个维度建立了校企合作评价模型,并设计了相应的指标体系[1]。针对这些指标,我们分别设计了院校、企业、政府和教师四个版本的调查问卷。调查方式主要通过新开发的在线问卷调查系统进行,样本从全国政府部门、企业、高职院校中抽取。课题组首先在中山职业技术学院等一些省内院校采用了预调查,然后分析预调查存在的问题,对在线调查系统进行修改后,于2014年3月至7月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了调查。

本次调查选取了全国45个政府及相关部门、238家企业、20所职业院校和319位教师作为调查对象展开调查,其中院校问卷是对学院总体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教师问卷主要是对专业层面校企合作现状的调查(见表1)。

二、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调查结果与分析

本次调查从校企合作的四个维度开展,分别是校企合作广度、校企合作深度、校企合作持续度和校企合作有效度。

(一)校企合作广度

前期研究基于合作主体广泛性、合作内容全面性、受众的普遍性从合作企业数量、内容宽度、接受合作教育的学生比例、一线挂职锻炼的专业教师比例四个方面建立了二级指标,衡量校企合作广度。

1.合作主体广泛性。合作主体广泛性主要体现在参与合作的企业(院校)数量。从专业合作的企业数量来看(见图1),合作企业数量在10家以上的专业占样本比例最高,占整个专业样本的44.2%;从企业合作的院校数量来看(见图2),98%的企业均有与院校开展合作。企业一般与2-4家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合作院校数量在2-4家的企业占样本总数的46.6%。

2.校企合作内容宽度。据调查显示,每所院校均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及指导、能力评价、研究开发等八个方面与企业开展了校企合作,合作内容宽广。但从调查的企业来看(见图3),其合作内容主要体现为参与院校师资建设和参与实训基地建设两个方面,均占样本统计量的63%。

3.受众普遍性。主要从学生和教师在校企合作中受益普遍情况来衡量。校企合作中学生最直接的受益表现为可以到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从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情况来看(见图4),安排到合作单位进行顶岗实习的学生人数超过半数的专业占样本总数的72.2%,在学生参与顶岗实习方面受众普遍性高。但合作中专业教师受众比例低,以深入企业一线锻炼3个月以上的专任教师比例来看,74.1%的学校专业教师一线锻炼比例少于50%。专业教师一线锻炼比例超过50%的学校仅占样本总数的25.4%(见图5)。

(二)校企合作深度

校企合作深度受到企业的介入程度、企业主导作用以及契约关系的影响。企业的介入程度往往与企业资源投入关联性强,企业投入资源越重要、金额越大,企业介入程度越高,校企合作程度也越深。较强的企业主导作用、一体化的契约关系也有利于校企合作程度加深。前期研究从投入资源情况、企业主导作用、契约性合作比例三个方面建立二级指标评价校企合作深度。

1.企业投入资源情况。根据企业投入资源情况(见表2),在企业投入资源种类的排序上,无论是院校调查还是企业调查,排在前两位的资源投入分别是人员、技术或信息,实习实训设备,企业对品牌资源、战略资源的投入排序则比较靠后。以2012、2013两年为例,在学院接收合作单位投入物质资源金额总数上,58.3%院校两年累计接受投资金额在100万元以下(见图6-7)。在资源投资方式上,更多表现为企业的捐赠,接受捐赠的专业占79.2%,而投资入股的专业仅占4.2%。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企业投入资源金额不高,投入资源也主要以物质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投入为主,战略资源、品牌资源投入比较少;资源投资方式多表现为捐赠,资源共建共管和投资入股比较少。

2.企业的主导作用程度。企业主导作用主要从企业参与校企合作项目发挥的作用程度衡量。本文从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校外实训基地建设、顶岗实习指导、学生能力考核评价、研究开发、招生就业等九个方面调查了企业主导作用情况。通过对企业参与合作项目的多重反应频数分析(见图8-16),我们发现,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学生能力评价、招生就业方面主要表现为由学校主导,其占到51%以上。而由企业主导的均比较低,其仅在顶岗实习指导、参与研发方面发挥作用程度比较高。如在参与顶岗实习及指导方面,提供师傅指导并参与管理的占51.1%,参与研究开发方面,校企共同研发或企业主导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占65.2%。

3.契约性合作比例。良好的契约在某种程度是实现校企合作的有效保障之一。根据研究结果,契约关系越强,校企合作程度越深。在调查院校“是否签订书面校企合作协议”时,60.9%的院校其签约率达到80%以上,校企合作签约率一般。

(三)校企合作持续度

校企合作持续度主要从校企合作的持续时间、校企合作频度、校企合作的稳定性、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等方面衡量。

1.校企合作时间。一般来说,校企合作时间越长,校企合作持续性越长。衡量校企合作时间可从两个方面着手:校企合作的平均时间和最长合作时间。从与合作单位的平均合作时间来看,51.1%的专业与合作单位的平均合作时间为2-5年;从与合作单位最长的合作时间来看,36.7%的专业最长的合作时间为5-10年,29.75%的专业最长合作时间为3-5年为主。

2.校企合作的频度。校企合作频度是指开展某一项目合作所需的时间间隔。合作频度越高其持续性越强。根据校企合作频度基本统计量表3, 我们可以看出,校企平均6个月安排一批次学生进行实习,平均1年开展一次课程研讨,平均1.5年开展一次专业调整、接受一批次教师实习、以及对教师进行一场次培训,平均2年开发一门教材、合作研发一个项目以及开展一批次订单培养,校企合作频度相对比较低。

3.校企合作的稳定性。校企合作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接受学生顶岗实习,我们以合作期限内能每年都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单位所占比作为衡量校企合作稳定性的重要指标。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合作期限内每年均能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单位占比超过60%的学校占样本的31.4%,每年都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单位占比为30%-60%的学校占样本总数的29.8%,每年都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单位占比为10%-30%的学校占样本总数的25.7%。每年均接受顶岗实习的单位相对比较少。

4.校企合作保障机制。主要以校企合作管理与服务机构的完整性、职能的发挥与制度的完整性等考核。在是否成立校企合作领导与协调组织方面,91.7%的学校选择“是”。在校企合作领导与协调组织主导作用方面,70.8%的学校选择“由学校主导,政府与企业参与为主”,仅有8.3%的学校选择有“政府主导,学校与企业参与”。

(四)校企合作有效度

采用五等分级“很不满意、不满意、一般、满意和很满意”调查学校、政府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总体满意度,并依此赋值“1、2、3、4、5”。从调查结果来看(见表4),政府对校企合作满意度比较高,对校企合作对人才培养和就业的作用评价均表示满意。学校、企业对校企合作满意度稍欠佳,不过也接近“满意”程度。

三、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前面对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现状的基本统计分析,我们认为:校企合作主体广泛、内容宽广、合作受众普遍性高。例如从参与企业的数量来看,合作企业数量超过10家的专业所占比最高,达到44.2%;合作内容已经涵盖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建设、校内实训室建设、校外实习基地建设、顶岗实习及指导、能力评价、研究开发等多方面;合作受众面比较广,例如超过50%的学生参与单位安排的顶岗实习。校企合作深度主要以浅中层合作为主,学校在校企合作的多个方面仍发挥了主导作用;校企合作的持续度方面,合作时间以2-5年为主,合作项目频率为1-2年开展一次,合作持续度比较低。从校企合作满意度来看,学校、企业对校企合作满意度均比较低。

当前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人们普遍意识到了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从多层面尝试、寻求校企合作的有效路径。但目前在校企合作深度和持续度方面均不理想。如何从政府层面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更持续方面发展?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法规制度建设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战略的提出,职业教育依法治理成为必然选择。而目前我国关于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成为当前推动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之一。完善和建立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法律法规体系,包括修订《职业教育法》、从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制定《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明确行业、企事业组织参与职业教育的职责、权力和义务[2],合作方式和内容以及相应的奖惩办法等。

(二)成立校企合作协调机构,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平台

学校和企业作为不同归属领域的主体,主要借助劳动力市场关联在一起。因此,在人才培养、供给与需求等方面存在众多的信息不对称,无疑加大了合作对方搜寻、契约的签订、契约执行以及契约监督等方面的难度,提高了其合作交易成本,抑制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政府应充分发挥协调引导职能,成立由行业协会、企业、院校以及社区等多方参与组织机构,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搭建校企合作信息平台,从资本、人才、技术等资源整合入手,为校企合作各方提供完备信息,降低校企合作交易成本[3]。

(三)完善校企合作激励机制

当前我国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意愿较强,根据我们调查,86.1%的企业愿意或非常愿意参与校企合作,但其参与合作的深度和持续度却比较低。其原因在于除了前面提到的信息不对称外,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人力资本投资的特殊性,即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性。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外部性导致企业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制约了企业深度合作和持续合作。因此,为了更深层推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还需建立完善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如政府购买行业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服务,建立顶岗实习成本分担机制,通过税收优惠以及补助补贴等方式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行为进行奖励等[4]。

(四)健全校企合作评价监督机制

评价监督是促进校企合作有效实施的保障。为了全面评价校企合作的职责分担和实施情况,需要建立全面科学合理的合作评价体系,并定期委托第三方地方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情况进行调查评价。从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建立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督导机制,加强政府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监督管理,对职责分担不力或不到位的参与方进行问责,将企业开展职业教育合作情况纳入企业社会责任报告。

参考文献:

[1]吴建新,易雪玲,欧阳河,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四维分析概念模型及指标体系构建[J].高教探索,2015(05).

[2]欧阳河.以学生成长为目标构建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长效机制――基于《职业教育法》重新修订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6):8-18.

[3]程培.企业参与校企合作分析:交易成本范式[J].职业技术教育,2014(34):28-32.

[4]邓志高.行业组织职业教育职能的政策路径分析[J].职教论坛,2015(6):32-35.

上一篇:高职院校应用技术研发能力建设实践与探索 下一篇:高职院校服装服饰礼仪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