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鼻喉动力系统及内窥镜在腺样体手术应用

时间:2022-05-20 05:32:39

耳鼻喉动力系统及内窥镜在腺样体手术应用

摘 要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联合耳鼻喉动力系统应用于腺样体切除手术的疗效及其优势。方法 以我科自2012年3月-2012年12月收治腺样体肥大患儿65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在鼻内窥镜引导下采用耳鼻喉动力系统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对照组患儿全麻情况下行腺样体刮除术。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并将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结果 研究组35例治愈患儿20例,有效15例,治疗有效率100%,平均住院时间为3.6d,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0mL;对照组30例治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平均住院时间为5.1d,术中平均出血量为45mL。两组间比较,疗效差异性显著(P

关键词 耳鼻喉动力系统 内窥镜 腺样体切除术 应用

腺样体肥大为儿科常见病,肥大的腺样体常堵塞咽鼓管咽口或鼻后孔导致患儿出现儿童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分泌性中耳炎、鼻炎、鼻窦炎及鼻部阻塞等疾病,过度肥大的腺样体还会对儿童听力、神经行为、生长发育及面部发育产生严重影响,故需及时切除。腺样体刮除术是经典的腺样体肥大治疗方法,存在着手术创伤较大、易导致腺体残留、出血较多及易损伤咽鼓管等邻近结构的缺点[1]。随着内窥镜技术的不断发展,鼻内窥镜已不再仅仅应用于鼻腔及鼻窦手术,而向鼻周围手术更大的范围拓展。近年来,我科将耳鼻喉动力系统应用于腺样体切除术中,并在鼻内窥镜直视引导下进行手术,取得较好治疗效果,现将其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5例腺样体肥大的患儿中男性38例,女性27例(其中,研究组35例患儿中男21例,女14例;3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在4~12岁,平均年龄7.6岁。患儿病程在2~46个月,平均病程为28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鼻塞症状,经触诊及纤维咽喉镜检查均证实腺样体有不同程度的肥大,表现为II-III度的腺样体肥大。患者中19例合并慢性扁桃体炎,扁桃体肿大程度大II-III度,患者还有发热、咽喉肿痛等临床症状。患儿中合并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10例,临床表现为呼吸不畅及睡眠中打鼾等。合并鼻窦炎者5例。另有22例患者伴有分泌性中耳炎,主要临床症状为听力下降、耳鸣、耳闷塞感等,4例患者存在单侧的鼓室积液,18例为双侧鼓室积液。16例患者经纯音听阈测试判定为轻度传导性耳聋,纯音听阈平均听阈为32.5±8.5dB;混合性中重度耳聋患者有6例,纯音听阈平均听阈为62.5±11.5dB。22例患者44耳经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图检查,30耳为B型,14耳为C型。治疗组即对照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临床表现、合并症等方面差异性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 手术方法

研究组:所有患者术前在鼻内镜监视下经鼻腔给予0.1%的盐酸肾上腺素棉片以收缩局部粘膜2~3次,而后在静脉复合麻醉后行气管插管术。适当放置Davis开口器使口咽部充分暴露于视野下,而后伸入鼻内窥镜至后鼻孔,清楚看到腺样体大小和形状。经口腔将电动切割吸引器(即而鼻喉动力系统)伸入鼻咽部,在鼻内镜下对鼻咽部的结构及电动切割吸引器的位置进行监视,按照腺样体下缘到侧缘再到中央的顺序进行切割吸引,不断切除腺样体组织,直至最终将腺样体全部切除并使咽鼓管圆枕及后鼻孔等组织部位得到清楚显示[2]。对于腺样体过度肥大的患儿,腺样体可能突入后鼻孔或压迫咽鼓管而致使其局部结构混乱不清,可自下缘将腺样体突入后鼻孔的部分切除,局部解剖结构得到充分显示后,再进行进一步的切除。对出血部位进行压迫止血,出血较严重的患者或出血点采用电凝止血方法。对于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进行鼓室置管治疗;伴有慢性扁桃体炎患者将双侧扁桃体剥除;伴慢性鼻炎患者则采用适当的综合性治疗[3]。术后患者均给予抗生素静脉滴注以防止感染的发生。

对照组:本组患儿术前进行静脉复合麻醉并行气管插管术。将腺样体刮匙置于鼻咽顶后壁并紧贴,向下方用力将腺样体刮除,刮除腺样体后检查鼻咽部是否还有腺样体残留,如发现残留,则进行进一步刮除,腺样体刮除过程中需保护鼻咽、咽后壁处粘膜及咽鼓管咽口不受损伤。

1.3 疗效判定标准

术后定期检查,随访6~12个月。(1)治愈:患者术后鼻塞、呼吸不畅及睡眠过程中打鼾、憋醒等症状完全消失且进行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图检查为A型;(2)有效:患儿术后鼻塞、呼吸不畅、粘涕及睡眠过程中打鼾、憋醒等症状均显著改善,进行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图检查为C型;(3)无效:经过手术治疗患儿鼻塞、呼吸不畅、粘涕及睡眠过程中打鼾、憋醒等症状均无明显改善且进行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图检查仍为B型[4]。

1.4 统计学处理分析

对所有患儿术后随访所得数据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以P

2 结果

研究组35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在25~50mL,平均出血量为30mL;均无咽鼓管圆枕损伤及咽后壁粘膜损伤等情况出现;术后恢复良好,平均住院时间为3.6d。术后随访中,经鼻内镜检查患者鼻咽部无腺样体残留、鼻咽部粘膜光滑平整且无黏连现象出现。并发儿童呼吸暂停综合症7例患者术后睡眠中打鼾、憋醒症状减轻,呼吸道通畅,其他临床症状消失或显著减轻。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结合鼓室置管治疗,拔除置管后,鼓膜均愈合良好,纯音听阈测试显示平均听阈改善20dB,声阻抗鼓室压检查曲线均为A型。35例患儿中治愈20例,有效15例,治疗有效率为100%。对照组患儿手术中出血量在30~70mL,平均出血量为45mL;出现鼻咽后壁粘膜损伤2例;术后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在5.1d。术后随访中,鼻内镜检查,发现腺样体少量残留3例。伴有分泌性中耳炎的患者,结合鼓室置管治疗,拔除置管后,鼓膜均愈合较好,纯音听阈测试显示平均听阈改善10dB,声阻抗鼓室压检查曲线5例为A型,4例为C型。对照组30例患儿中治愈17例,有效8例,无效5例,治疗有效率为83.3%。较之对照组,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且差异性显著(P

3 讨论

3.1 耳鼻喉动力系统手术优势

由于传统手术方法不能直视手术视野对术者经验要求较高,盲目性及局限性较强,而且手术极易损伤咽鼓管圆枕等临近部位,术中出血较多,还常常出现黏连及腺样体残留等状况,术后症状改善不明显[7]。

应用鼻内镜及耳鼻喉动力系统进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在鼻内镜监视下,术者可清楚的直视术野,使腺样体及周围解剖结构得到完整显示,为使用耳鼻喉动力系统准确的进行切除创造良好条件;(2)耳鼻喉动力系统还具有吸引功能,可将术中出血及时吸取,保证手术全程在无血环境中进行[8,9];(3)耳鼻喉动力系统可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电凝止血,减少内镜污染,可时刻保持术野的清晰整洁状态[9,10];(4)在鼻内镜直视下进行手术,不仅使手术时间明显缩短,还使腺样体残留、鼻咽部黏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下降;(5)手术创伤小,疼痛轻,患者可在较短时间内恢复。

3.2 耳鼻喉动力系统手术注意事项

(1)切割顺序应从腺样体下缘开始并保持切割刀的方向朝向腺样体,逐步向中央进行切割,从而减少出血并减少腺体残留的可能,使咽鼓管咽口及圆枕等重要部位及早显示于视野下,降低损伤的可能;(2)如患者腺样体过于巨大,操作困难,可将导尿管插入鼻腔内,使软腭悬吊起来,扩大手术空间;(3)在对患者软腭进行悬吊牵引过程中,应选用较细的导尿管,避免导尿管对腭垂的过度压迫而出现坏死;(4)若患者鼻腔比较狭窄,以致鼻内镜及耳鼻喉动力系统难以同时进入,可选择两侧鼻腔中较为宽阔的一侧实施手术,还可以选择鼻内镜及耳鼻喉动力系统分别从不同的鼻腔进入[12]。

参考文献

[1] 张莹, 傅锡品.耳内镜下吸切器经口腺样体切除4 例[J].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0, 10(3):183.

[2] 杨驱云, 沈志森, 赵侃, 等.鼻内镜下口鼻联合入路腺样体切除手术( 附53 例报告)[J].现代实用医学,2010,22(3):358.

[3] 袁晓辉,薛艳峰,聂珍珠.经口腔内镜辅助腺样体切除术[J].医药论坛杂志,2007,28(20):70.

[4] 廖军,叶晓明,林伟年,等.儿童腺样体切除术183 例报道[J].中国现代医生,2007,45 (11):51-61.

[5] 李玉环, 王东海, 孟祥远,等. 鼻内镜下经口腔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J].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06,13(1):1018-1019.

[6] 何本超, 徐必生, 颜风波, 等.鼻内镜及反向切割器经口腺样体切除术[J].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2005,12(04):18-19.

[7] Marques VC, Anselmo-Lima WT.Pre-and Postoperative evaluation by acoustic rhinometry of children submitted to adenoidectomy or adenotonsillectomy. Int J Peditar Otorhinolaryngol, 2004, 68: 311-316.

[8] 曹慧琴.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切除腺样体的临床优势[J].内蒙古医学杂志, 2010, 42(5):589-590.

[9] Havas T, Lowinger D. Obstructive adenoidissue: anindication for Powered-shaver adenoidectomy .Arch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2002, (28):789-791.

[10] 李源.实用鼻内镜外科学技术及应用[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9: 266-270.

[11] 姜霞, 黄定强, 徐艳红, 等.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3 种术式分析[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12):1440.

[12] 张大城.经鼻和口进路内镜下显微外科在腺样体再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耳鼻咽喉- 头颈外科杂志,2008,(22):367- 368.

上一篇:应用于原子荧光分析仪器的气流控制系统研究 下一篇:牛痘疫苗致炎兔皮提取物联合甲钴胺治疗脑梗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