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教育在中职农艺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05-20 05:32:04

环境保护教育在中职农艺专业教学中的渗透

摘 要:该文探讨了德国的环境保护对我们的启示,特别是环境保护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先进理念,值得思考和借鉴。在新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下,尝试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农艺专业教学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未来从业一线技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强化这种意识是实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对于树立全民生态环保理念、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P键词:环境保护教育;中职;现代农艺技术专业;教学;渗透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5-0149-04

Abstract: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enlightenment of Germ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for us,especially the advanced idea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integration,worthy of our thinking and using for reference. Under the new secondary vocational training mode,try to penetrate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into agricultural professional teaching,it will largely help to improve the future from a line of technical workers consciousness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Strengthening the consciousness of implemen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relying on science and education,a very important work to establish a national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concept,relieve the increasingly serious environmental problem facing the current has importan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ducation;Secondary;Moder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Teaching;Penetration

目前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的“雾霾天气”现象,正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环境污染问题给人类一次又一次敲响了警钟。因此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建设“天蓝、水净、山绿”的文明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各级各类教育理应发挥自身作用,为此作出积极努力。

中职教育应力求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发挥教育功能,进行大胆的探索与尝试,在倡导环境保护工作中积极作为,为推动全社会树立健康的环保理念发挥教育的特殊作用。在新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下,尝试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农艺专业教学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未来一线技术工人树立和强化环境保护意识。在德国,环境保护与职业教育融合的先进理念,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

1 德国的环境保护的启示

通过参加为期2个月的中德师职培训,转变了笔者的职业教育理念。在德国感受职业培训的最大体会,是职业培训场所环保、生态、健康的大职业环境,我们看不到高大的围墙、豪华的校门,到处可见的是沃野千里、满眼浓绿,街道整洁,空气清新,即使是在克板规距的实训场所也总能见到让人心旷神怡的绿色盆栽、花草虫鱼。如此优美的环境固然得益于德国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与百余年来的民间环境保护和数十年来的德国政府的环保努力更是分不开。

1.1 加强环保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从1972年通过的第一部环保法至今,德国已拥有世界上最完备、最详细的环境保护法。20世纪90年代初,德国议会将保护环境的内容写入修改后的《基本法》。在《基本法》20条A款中这样写道:“国家应该本着对后代负责的精神保护自然的生存基础条件。”目前全德国联邦和各州的环境法律、法规有8 000多部,除此之外,还实施欧盟的约400个相关法规[1]。

中国的环境法律对环境责任都有许多明确的规定,但如果违背了如何处罚却没有下文或处罚太轻,达不到惩戒的目的。还有一些环境法律,虽然提出了实质性的要求,却没有程序性的规定与之配套。在德国,各种法律规定非常具体详细,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和减少法律上的漏洞以及执行中的随意性和扯皮现象。德国还设立了环保警察,极大地加大了环保现场执法的力度,保证了执法的严肃性和制止环境违法的及时性。中国要借鉴德国的先进经验,加强环保立法,增强法律的可操作性。

1.2 普及垃圾分类处理,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 德国在循环经济的发展中,首先对垃圾的分类及处理作出详细的规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总会有副产品,若副产品可循环利用,就不是垃圾;若企业内部不可再循环利用,可在不同的企业和地区间进行循环利用;若仍不可再循环利用,则为垃圾。每户德国居民的住宅前面一般都有黄、蓝、黑、绿4只色彩鲜明的垃圾桶,上面贴有简明易懂的垃圾分类图案。由于实施多年的垃圾分类回收制度,德国的城市垃圾都能得到及时科学的处理,垃圾污染显著降低。

中国应尽快确立“产废付款”的机制,有效地利用经济手段和其他面向市场的方法来促进可持续发展、加快循环经济的发展。利用市场机制及市场调节工具,出台以“产废付款”为准则的各项政策措施,可对废物减量、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及循环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

1.3 加大环保教育投入,完善环境保护教育层次体系 在德国笔者参观了很多中职学校,他们都没有专门的环保课,但是所开设的课程中无不渗透着环境教育。德国环境教育的有效实施,一方面与政府高度重视和政策支持分不开,使环境教育的课程被有效和顺利地纳入学校教育之中;另一方面则是学校在实践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各类环保类项目,让他们在研究探索中学习,从而使环保意识、伦理道德等有效地内化于学生自身,形成综合的环保素|。

学校环保教育是关键,包括加强幼儿环保教育,强化中小学环保教育,高校中加强非环境类专业的环保教育将越来越重要,重视和加强环保教育对我国环保教育的普及和深化具有重要的引导和示范作用,而环保教育的核心就是要把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到教育、教学与管理过程中,进而实现人、自然、社会等各方面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对环境教育的重视程度提高一个台阶,社会的环保教育可以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

1.4 重视生物能源,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 在德国到处可见到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等。德国在风能开发利用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德国从1999年1月起还实施了“10万户民用太阳能房顶住宅工程”,屋顶、空场和房屋门面都被太阳能电池版所占据,以推动居民使用光电设备。2000年2月25日联邦议院通过了再生能源法,以促进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和地热的进一步开发,并通过对再生能源使用给予免税的方式,提高再生能源的竞争力和开发经济的合理性[2]。

德国特别重视生物能源,一些农作物,如玉米、甜菜和小麦等秸秆,都会回收并加工发酵为沼气或生物燃料,继续利用。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要进行综合开发,杜绝焚烧污染环境。

2 环保教育在中职农艺专业教学中渗透的主要途径

在新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下,根据教学或实训的内容,寻找实施环保教育的新途径,尝试将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农艺专业教学中,这将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提高未来从业一线技术工人的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树立全民生态环保理念、缓解我国当前面临的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实践证明收效显著。

2.1 结合农艺专业课程内容,渗透环保教育 目前中职学校现有的教材仍缺乏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因此,教师在教学或实训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增加现有教材中环保教育的素材。农艺专业的教学是多方位的立体教育模式,老师在课程教学中,不只是局限于传授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如何在课程教学中加强环境保护理念的灌输,这才是授课教师应当思考的内容和起到的作用。

2.1.1 在课程教学中,渗透“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的环保理念《植物及植物生理学》课程是实施环境教育最有说服力的教材。例如在讲述植物分类时,要进行理实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到野外去认识植物并对植物进行分类。首先把学生引入到天然氧吧的王国,然后老师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到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现象等较严重的地段观察……。大家也许只看到了植物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却没有意识到植被破坏、物种灭绝和土地退化尤为严重的后果,这时老师要把环境保护教育渗透到教学中,比如,目前我国个别地区出现的“雾霾”、“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现象,它的形成与地球温室效应,森林锐减,植被破坏,物种灭绝,气候异常等因素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并且沙尘暴有风蚀土壤,破坏植被,危及人类健康等很多危害,这样学生就比较容易接受,比单纯的说服教育要好得多,同学们很自然的就会想到:不要乱砍乱伐,要植树造林,退耕还林。

目前国内把“退耕还林”做为农村改造过程和西部开发中的一项举措,这是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土地的生产优势,建立起与当地生态条件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所以“退耕还林”具有多重意义,但国家大力推行这一政策的直接目的是调整农业结构和提高生态质量。

2.1.2 在农作物栽培管理过程中,剖析“测土配方”的好处 对于农艺专业的学生来说,农作物栽培的技术要点和管理过程固然重要,但由栽培过程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可忽视。例如植物栽培过程中要施肥,就要注意化学肥料的过量使用,结合《土壤肥料学》剖析“测土配方”的好处。不然由于施入过多的化肥,土壤水溶性养分等物质被雨水和农田灌水淋溶到地下水及河流中,造成部分地区的地下水及河流污染,使地下水、河流、湖泊呈富营养化,导致地下水不好喝,部分河流、湖泊内的鱼虾常发生死亡的现象。另外,教师还可以采取“提问式“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性,启发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思考。

2.1.3 在农作物收获时,渗透“秸秆综合利用”的环保理念 在农作物和果蔬花卉收获时,要强调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的好处。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作物秸秆占有一定比例,最近我国多处出现的“雾霾天气”,一部分原因是秸秆焚烧引起的。从保护耕地和环境出发,如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尤其在秸秆综合利用上要大做文章。大力发展秸秆青贮,建设青贮饲料、畜牧养殖、沼气惠民等产业链。

秸秆还田等综合利用技术主要是利用富余秸秆(稻草、麦草、玉米秆、油菜秆、菜籽壳等)还田方式,以补充和更新土壤有机质,归还土壤磷钾等养分,保持土壤水分和改善土壤物理性状,是一项集节水农业、有机农业、覆盖农业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实用农业新技术。秸秆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资源,应严禁焚烧造成浪费。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秸秆资源相当丰富,充分利用秸秆资源对我国创造节约型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见图1)。

2.1.4 在植物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时,推广“绿色防控”技术 《植物保护》课程更是宣传环境保护的好教材。例如:在进行植物病虫害防治时,就要向学生强调农药残留会给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危害。由于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许多种化学农药严重污染水体、大气和土壤,并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危害人群健康。

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推广应用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水源污染,有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德国在农田和果园到处可见到很多昆虫旅馆。生物防治法不仅能直接大量地消灭害虫,而且可以改变生物群落组成成分。它的最大优点是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污染,不会引起害虫的再增猖獗和形成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制的作用,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

2.2 注重教师在环保教育中的示范作用 在校园环境保护教育中,教师要以身作则,以自身的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和促使学生环保意识的建立和形成。另外,作为农艺专业的老师,在实验实训中也要注意践行环保行为,在实验实训中出现的废弃物和有害物质要及时、正确、科学地处理。这样既教给了学生正确处理的方法,又会对学生产生直接的影。环保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的方式,它不是一蹴而就即可完成的短期行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使学生树立环保意识,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它的长效性。贵在坚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然后使更多的人投入到其中,才能达到我们最终进行这项教育的目的。

2.3 环保理念渗入到课程教材改革和建设中 目前中职学校现有的课程教材仍缺乏环保教育方面的内容;德国的环保教育贯穿于每一门学科,又充分地融入到每个学生的生活中,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德国环境保证质量的不可或缺的因素,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阜阳农业学校在编写校本教材和实验实训指导书时,都添加了环保方面的内容。例如《植物及植物生理学》实验实训指导书中“实习一 植物多样性的观察”,为了便于理实一体化教学,老师把学生带到野外认识植物,看到的乱砍乱伐、水土流失等现象添加进去,这正是渗透环保理念的切入点。

2.4 结合学生的生活习惯,将垃圾进行分类处理 对垃圾进行分类处理也是保护环境的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生活中其实没有垃圾,之所以叫垃圾只是我们将它放到不该放的位置“。所以在农艺专业教学中,应该向学生灌输这一思想,将可回收的垃圾与不可回收的垃圾进行分类,尽量减少不可回收垃圾的排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另外,废电池和电子产品、过期药品等也要回收利用,切勿乱丢造成污染土壤。这些环保教育不但在教学中要强调,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也要反复灌输强化。

3 结语

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向人们提出了挑战,人类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转变观念,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要实现这一目标,教育承担着最重要的任务。这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给教育工作者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要利用教育阵地宣传可持续发展战略,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使环保教育落到实处,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环保意识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

参考文献

[1]王萍.德国的环境保护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2006,(2):114-116

[2]韦幼书,郑慧英.德国社会关于环境问题的政策与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12,(9):48

(责编:徐焕斗)

上一篇:高职农林类专业顶岗实习现状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