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时间:2022-05-20 10:49:17

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材的改革,“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能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创新教育已成为数学教学的重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找到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数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一 创新教学呼唤数学教师思想的创新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具有改革创新的意识和锐意进取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转变观念,采用新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1.正确认识创新思维

创造性思维就是创造过程中的思维活动,有创新活动才会有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做到“五新”:学习新思想、掌握新知识、认清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如此才能在教材研究和教学的活动中,发挥自己的才智,创造更新、更好的课型。

2.建立民主、平等、友好的新型师生关系,创设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

创建民主、平等、友好、和谐的师生关系,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自主学习、主动探究。

3.突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探索性

新的教学改革推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新教材也一改繁、难、偏、旧的现状,加强了与生活及科技发展的联系,鉴于此,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亲身体验,更多地借助计划、操作等方式,使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和猜想,自己发现结论揭示规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自主探索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二 创设和谐的课堂氛围,提供广阔的创新舞台

作为教师,首先要摆正位置,弱化教学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强化参与者、合作者的身份,以良好的心态去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1.创建和谐友好的课堂氛围

在尊师重道的传统理念下,教师成为课堂上无法挑战的主角和权威,这种僵硬、严肃的课堂氛围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只有在一个相对宽松、和谐友好的氛围里才更容易得到开发。

2.兼收并蓄,容纳差异

教师要改掉以前“绝对化”的评价心态,要看到学生的长处,也看到学生的短处,需要老师兼收并蓄,容纳差异,用一颗开放的心去包容孩子。即使答案有误,面对学生的不同解题思路,教师也要多表扬、少批评,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数学学习的创新中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3.赏识学生,培养自信

放大学生的优点就是供给种子发芽、开花、结果所需的充足的水分和阳光。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天马行空的想象。作为教育者的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每一朵智慧的火花。

三 巧用多种教学方式,激发大胆创新欲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数学学习是再创造、再发现的过程,必须要有主体的积极参与才能实现。

1.加强教学中的学生引导

从教学的本质来看,初中的数学教学其实是一个“教”与“学”相互统一的过程。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偏离了这一轨道,显然与目前实行的新课程理念不相符,学生只是知之甚微,不能很好地掌握所学的内容。因此,教师积极的引导是十分有必要的。

2.鼓励学生在质疑中创新

学贵有疑,由疑而问是一个自主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数学的疑问尤为重要,因为数学的答案虽然一般是客观的,但是客观的答案可以有不同的解题方式。在课堂上,教师要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努力激发学生提问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难问题,同时教师也要提出问题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的联想等,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3.及时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适时总结,重难点要总结,也要让学生做总结,总结是对所学知识巩固吸收的过程,能充分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能灵活掌握所学知识,形成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总之,在数学教育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数学教学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善于从教学氛围、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思维等因素中探索,创设多种情境,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数学课堂一定会变得色彩斑斓、妙趣横生!

上一篇:低年级学生数学阅读习惯的培养 下一篇:如何在新课改下完善体育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