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小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方法

时间:2022-05-19 09:02:15

怎样培养小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的方法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应切实改变应试教育中的小学教学观念,如教师“独霸”、“满堂灌”,学生“满堂听”。小学数学如何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这是目前重点研究的问题。数学起源于社会实践,数学的发展依赖于社会实践,在数学教育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知识、运用知识,学生整体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从而使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

关键词:培养;小学生;数学;基本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27-0166-02

一、让学生自己实践,从而掌握基本知识

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大部分是学生由认知到感知的教学模式,从而学生就成了一种装东西的工具,也就是“灌”,学生只是“装”,这样往往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行的数学教学,就是不应该“灌”,应该让学生自己通过实践后,由感知在不知不觉中把知识装进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知识衔接,举一反三

知识的衔接是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向较高层次发展的过程,这样学生很容易把握高层次的基础知识。

如小学五年级数学应用题:5台同样的收割机4小时共收割小麦60公顷,照这样计算3台同样的收割机8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

让学生回顾已掌握的知识就可以把这道题剖析为:

1.5台同样的收割机收割60公顷小麦,平均每台收割机收割小麦多少公顷?60÷5=12(公顷)

2.一台收割机4小时收割小麦12公顷,平均每小时收割多少公顷?12÷4=3(公顷)

3.一台收割机每小时收割小麦3公顷,3台同样的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多少公顷?3×3=9(公顷)

4.3台收割机1小时收割小麦9公顷,8小时可以收割小麦多少公顷?9×8=72(公顷)

这样学生把题目剖析后,就掌握了该道应用题的计算方法为:60÷5÷4×3×8=72公顷,再让学生仿照上述剖析的4个小题编题,再合为一个应用题,举一反三,学生就在轻松的学习中掌握了这方面的基本计算能力。

三、合作学习能够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最好的学习方法是实行再创造性。”也就是说由学生本人把要学习的东西自己发现或“创造”出来。而合作学习是实现这一“创造”的有效途径。合作学习不仅重视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还充分考虑到了个体独立学习与合作学习之间的矛盾,注意到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并专门安排了个体独立学习的时间,这就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逐步萌发了创新意识。例如:教学加减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98+299)时,教师先不作提示,也不让学生阅读课本,而是鼓励学生先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大胆地、自由地、开放地尝试、探索,然后通过合作学习,比一比谁的(哪一组)简算方法多,谁的方法最简便。经过学生大胆尝试、探索得出了以下各种解法:98+299=(98+202)+97=397 98+299=98+300-1=397 98+299=97+(299+1)=397 98+299=(100+299-2=397……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兴趣,训练了求异思维,又使学生获得了新的喜悦,发展了思维意识。

四、培养学生的操作活动

当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似乎能同化又同化不了新知识时,他们的学习心理就有求助于行为的倾向。这时,教师就请学生去进行动手操作活动,进而刺激其心理,促进他们实现学习心理的相互作用、互为转化――学到新知识。测量曲线图形的周长,学生还是第一次,可是当学生看到事先准备好的线、绳和直尺,他们借助对图形周长概念的理解,首先还是想出了用测量的办法求圆的周长:有些学生用线绕测量物一周,再拉直放在直尺上量得其周长;有些学生将测量物在直尺上滚一圈测得其周长。学生的测量活动(行为)反过来又必将引起其心理活动,所以,教师这时可要求学生对测量的结果进行思维活动:从所填的表格中你们能发现什么规律?当学生无知识基础可作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时,教师可直接请学生进行多次的操作活动,以不断刺激其心理,引起思维活动,从而达到理解新知的目的。例如,正、负数的加法:(+3)+(-2)=+1+2-2=+1。

五、自主探索

自主探索也是学生获得基本知识的方法之一,探索既能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能挖掘学生的潜力。如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圆锥的体积,由于圆锥的体积公式v=1/3sh较为抽象,学生很难掌握并将其应用于实际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索,让学生去找等底等高的空心圆锥和圆柱各一个,准备足量的水,然后向圆锥装水,待装满水后再将水倒入圆柱体内,看要几次才能装满,在这个过程中先让教师表演,学生跟着做,结果3次就能够把圆柱装满,从而得出圆锥的体积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三分之一,由于圆柱体的体积公式v=sh,从而推导出圆锥体的体积公式v=1/3sh,并让学生灵活地应用于实际中。

六、直观转化,开拓知识面

现行的课本知识大部分限于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基础的知识,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于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提高。

如在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时,基本公式:C=2πr=πd,在这个过程中,要特别向学生说明:符号“C”表示圆的周长,符号“π”表示圆周率,并且强调它是一定的,即“3.14”,符号“r”表示圆的半径,符号”d“表示圆的直径。进行时让学生根据公式C=2πr或c=πd推导,同时还要让学生知道“r”与“d”之间的关系,即d=2r,已知道其中的一个量,即可以求出另一种量

C=2πr推导出r=C÷π÷2

C=πd推导出d=C÷π

这样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而提高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总之,学生学习活动中的学习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必须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不断地积累,寻找更佳的学习方法。

上一篇:浅谈英语有效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下一篇:中职学生受挫心理主要表现及耐挫力的培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