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情感的交融之地

时间:2022-05-19 05:48:45

语文,情感的交融之地

【问题背景】

情感是作者作文的灵魂,是教者教文的灵魂,是学者学文的灵魂。这就决定了教师在阅读中必须架起一条沟通作者情感与学生情感之间的桥梁。只有真正触动情感的语文课才能带给学生精神的愉悦、美的陶冶、心灵的净化,才能带给他们长远的影响。《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在思维和情感震撼中领会作者的思想蕴涵。课标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而情感又是连接着教材、老师、学生的一条纽带。可见,语文课堂应该追求文本、作者、教者、学生之间的多向的情感交流。这种情感的交流是学生与作品的直接对话,是师生之间的心灵交融,是作者之情、文本之情、学生之情、教师之情汇流而成的生命润泽。在语文教育中,营造情感氛围,调动学生的阅读情感,使学生置身于一个有血有肉的精神境界之中,拨动学生的情弦,使他们在情感的激流中领略作品的艺术情感,提高语文素养和生命品位。下面,笔者将结合具体的课堂实例,谈谈语文课中的情感教学的几点思考:

【案例描述】

师:你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到了哪些描写英子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师: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个词体会到的·

生1:我从英子“把头低下去”体会到她很害羞,当同学们看向她的时候,所以才把头低下去的。(课件用红字突显出“低”)

生1:全班四十多双眼睛都向她看过来了,她肯定是很害怕才把头低下去了。生2:她也很紧张。[学生理解的都很正确,但我发现他们的发言缺少了情感上的共鸣]

师:同学们,把头低下去也就够了,你还注意到它前面用了一个什么词·(课件用红字突显“立刻”)立刻是怎么样的·

生1:马上。生2:速度很快。生3:一下子。[教师特意加快了指名的速度,以突出英子低头的动作之快,为下面学生讲感受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师:你感受到什么·

生1:她非常害怕。

生2:因为同学们是一齐看过来,所以她非常紧张。[这两位学生都特别强调”非常”两个字,可以听出此刻她的内心是有感触的,而且比刚才发言的同学感触更深了,表述时的情感更激情了。可见,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能够使学生更易走进文本,产生心灵与文本的碰撞。]

师:是呀,英子平时是怎样的一个女孩·

生1:她得过小儿麻痹症,从来都不愿意让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

生2:她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从来不和同学交往。

生3:她总是最早一个来到学校,最迟离开学校。

师:那是因为她得过小儿麻痹症,腿脚落下了残疾,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她是多么自卑呀!当同学们的眼睛一齐投向她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害羞,多么的害怕,多么的紧张啊![教师用情地描述英子的情况,全场很安静,同学们陷入了无限的对英子同情的情绪之中,,再次促发了学生内心的情感与感受。]

指导朗读:

一生读,师评:老师听出了英子非常的害怕,害怕的把头低了下去。

一生读,师评:老师似乎看到了同学们四十双眼睛一齐投向英子的那一刹那。

一生读,师评:老师听出了英子非常害怕,因为她是“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在前面情感铺垫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是那样的有血有肉,让人体会到了孩子那善良的心灵。]

师:你还找到了哪句描写英子的句子·(指名读句子)

生: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哪些词让你感触最深·

生:我觉得英子站起来的速度很慢很慢,因为课文里说她是慢吞吞地站起来。

生:英子很不愿意上去。[学生的语气显得很无奈。]

生:她怕上去被别人笑,因为她的脚是残疾的,走路的姿势很难看,她不愿意让别人看见她走路的姿势。[学生的语言是那么富有感染力,我想,她之所以能这样动情地讲出来,那是因为她走进了文本,走进了英子的内心世界。]

师:所以当老师叫她上讲台时,她先是——犹豫了一会儿。

师:真是左右为难呀,英子就在那里犹豫着到底上去还是不上去呢。

生:我从“眼圈红红的”的体会到英子那时非常害怕,眼圈都红起来了,肯定很想哭了。[对于这些描写英子的外在动作、神情的词语,学生都能说出自己的体会,而通过对这些词语的感悟,学生内心的情感更加深刻了。]

师:是呀,她害怕的都快哭了。同学们,就是这个自卑的女孩,这个忧郁的女孩,这个从来也不愿让别人看见她走路姿势的女孩,此时却要上台讲故事,内心是多么痛苦与害怕,又是多么地左右为难呀。

指导朗读:

一生读,师评:这个英子很不情愿站起来,慢吞吞的。

[我缓慢地拍拍孩子的肩膀,无奈地说。]

一生读,师评:我听出了英子非常犹豫,到底是上去还是不上去。

一生读,师评:我听得出你非常地心疼英子,英子的眼圈都红了。

[有的学生朗读时连声音都发抖了,从中可以听出他们是用自己的心在读,他们是用自己的情在读。通过朗读,他们领会了文本所蕴藏的情感,与作者达到了心灵上的共鸣。]

【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语文课堂应该让学生在深厚的情感积淀中进行学习。

一、生动的文本,感悟情感

在阅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精读课文的精彩语句,抓住文章的关键词句反复琢磨,细细品味,体会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中渗透的作者情感因素。从而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在感悟中受到感染、熏陶,获得真切的情感体验,并与作者产生共鸣。此刻,文字就不再是静止的符号,而是充满激情,充满活力的有声有色的画面、形象。学生也在同文本真真切切地畅谈中,获得了激情的勃发和对生命的感悟,走进了作者的感情世界。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抓住两个重点句以及句子中的重点词“低”、“慢吞吞”等让学生去体会,学生通过与文本的接触,讲出的体会是富有情感的,从学生饱含深情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确定学生对语言文字是有深刻感悟的,并且这种感悟在与文本不断的交流中变得更加强烈了,他们在与文本语言的碰撞中渐渐进入了课文所描述的情景之中,走进了作者的感情世界。

二、用情的教师,激感

教师要将自己的思想感情进入课文情境之中,用富有情感的教学语言点燃学生心中的情感之火,陶冶学生的情感,触动学生的感情深处,使他们受到深切的影响。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强调:“做教师的绝不能没有表情,不善于表情的人不可能做教师。”看来,教师越是“演技”娴熟,传情达意到位,课堂就越有艺术性,越有感染力。为此,教师要以丰富而真诚的情感将自己与作者的感情交流通过表演传达给学生,从而去扣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的感情波澜,引导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作品传递的情感。

在上述教学片断中,当学生谈出了自己内心的感受,为了让孩子们更进一步地体会英子的内心世界,走进英子的内心世界。我抓住时机,采用与文中作者同步的、协调的基调,运用缓慢的、同情的、递进的、心疼的语气烘托气氛,从而用教师语言的强感染力适当地营造了情绪场。在我用语言深情地描述时,我看到了同学们表情中透露的同样也是同情、心疼、深情……,甚至,我还从他们的眼神中领会到了他们从内心萌发出来的对英子的爱。全场变的悄无声息,孩子们完全陷入了文中的情感,师生在没有痕迹的对话中随着教材的情感而动情。

三、动情的朗读,升华情感

“文中自有情在,读中自能悟情。”朗读可以把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把储存信息的文字符号载体变成带有朗读者情感色彩的抑扬顿挫的语音,这样往往会还原出作者本身所要传达的情意,使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使学生受到直接的感染。

在上述教学片段中,这两句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的句子,虽然字数不多,但是却反映出了英子的内心世界。为了领悟文中的情感,我在品析重点词句,并配以教师动情地情绪氛围创设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帮助学生以读促理解,以读促情,读中增情,促进学生主动地朗读,入情、悟情。从而把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融于声音之中,通过朗读来触动心灵,引起共鸣。指名学生朗读时,有的学生朗读时的声音都颤抖了。可见,在朗读的过程中,学生再次被文章的情感所打动,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情感是语文的灵魂,它蕴藏于文本的字里行间,它流露于教师饱满的热情之中,它体现于学生用情的琅琅书声之中。让我们的语文课走进孩子们的精神世界,让语文课中丰富的情感在学生的感情世界里沉淀。

上一篇:初中语文课堂导入方法之我见 下一篇:中考语文复习与非智力因素的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