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 尊师重教

时间:2022-05-19 04:52:2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影响学生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灵中最敏感的一个角落――人的自尊心。”笔者深深体会到,要做好教育工作,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和关爱学生。“以人为本,尊重学生。”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是老师教育好学生的前提。

当学生违反纪律时,我们要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前提下,选择恰当的方法来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以下三点:

一 尽力避免公开“揭短”

在现实中,有的老师习惯将违反纪律的学生叫到办公室,当着许多老师的面狠狠批评他,最后往往只是简单地说一声:“回教室去!”当然,老师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这种方法不妥当,易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甚至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与老师对立。事实上,违反纪律的学生在众多老师面前,往往不肯把违反纪律的原因说清楚。这样,老师就很难掌握真实情况,教育工作就难以对症下药。相反,如果把学生叫到房间或户外等附近无“外人”的地方,并努力创造和谐的气氛,以尊重关爱的语气对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效果会好些。

例如,为了教育学生不迟到,我曾让迟到的学生在教室门口站一段时间。实践告诉我,这样做效果不好。迟到的学生在众目睽睽之下站在教室门口,心里不舒服。事实上,学生迟到是偶然的。作为老师,最好的做法是先平静地问清学生迟到的原因,如是实际困难造成的,应给予同情和帮助,即使是因贪玩而迟到,也不必当众指责,而应耐心细致的“个别”教育。

有一次,我班的两个学生迟到,当我知道他们是因为在家里煮木薯而迟到时,就马上问他们的木薯是否熟透,提醒他们当心中毒。当我知道他们还没吃木薯,又见他们跑得上气不接下气时,即以“表扬”的口吻说;“你们煮木薯还没吃,为上学又跑得不接下气,这说明记着上课,还有时间观念。不过你们想想,为什么不早点煮呢?”他们惭愧地低下了头,并发誓以后不再迟到。然后,我让他们回到教室上课。我认为这样充满情感的批评教育,远比训斥或让他们站在门口好得多。

二 适时替学生“遮羞”

因为人人皆有向善疾恶之心,加之青少年学生思想往往不成熟,犯错误常常是极为偶然的。所以在教育工作中,我认为,在发现学生犯错后,有时根据实际情况,不把学生的错误公之于众,适时地替犯了错误的学生“遮羞”,充分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并在私下里给予热情的关心和积极的引导,让学生“悄悄地”改正错误,这有利于学生弃恶扬善,健康成长。

一次,我班一个学生买早餐的几元钱被人偷了,后经查明,是本班的一个女生所为。

我当时很气愤,准备在全班同学面前批评她。但转念一想,这样做,她能承受吗?以后她在同学中还抬得起头来吗?最后,我决定不公开批评,只进行个别谈心,把她带到无人的大树下,对她做了耐心细致的教育工作。她悔恨痛哭一场。我见她悔改之心极为坚决,就告诫班中几个知情的同学不要张扬此事。事后,她彻底改正了错误,变得积极向上,乐于助人了。

又有一次,其他班的几个同学乘我班学生上体育课时到我班偷学习用品,被我捉住了。我在严厉教育的同时,设法替他们“遮羞”,给他们悄悄改正的机会。一段时间后,我向其班主任了解情况,知道他们不但改正了错误,还做了许多好事。看来,对于一时糊涂犯了错误的学生,只要他对自己有了充分的认识,并能彻底改正,作为教育者,不公开学生的过错,并适时替学生“遮羞”,又有什么不好呢?

三 过激批评后要“降温”

喜怒哀乐是人之常情,老师也一样。当学生严重违反纪律,特别是顶撞老师时,老师往往会大发雷霆,这时对学生的批评就可能会出现过激行为。对此,我觉得,事后老师要放下架子,主动“降温”,找学生推心置腹地谈心,并诚恳地道歉。这其实也是对学生自尊心的保护,可以排除学生憋在肚子里的“闷气”,消除师生间的隔阂,让学生更冷静地反省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否则,学生心有余怨,对立情绪难以消除,教育工作就难以开展。

上一篇:中学生行为失范的心理探究及对策思考 下一篇: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巧”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