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之浅见

时间:2022-05-19 03:35:10

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之浅见

[摘 要]煤化工是指以煤为原料,经化学加工使煤转化为气体、液体和固体燃料以及化学品的过程。主要包括煤的气化、液化、干馏,以及焦油加工和电石乙炔化工等。面对传统煤化工产能过剩、新型煤化工技术及经济性亟待提升、技术标准和市场体系不完善、投资过热及生态环境约束等挑战,必须统筹规划、优化布局,加强创新、深化示范。提出建设新疆、内蒙、陕西、宁夏及山西等五大国家新型煤化工基地,建设绿色、低碳、高效新型煤化工产业。

[关键词]新型;煤化工;发展

中图分类号:TQ0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6-0448-01

1.发展新型煤化工意义

1.1 有效替代石油消费、保障石油安全

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加速推进,我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进口量也随之快速增长,对外依存度由2000年的27%飙升到目前的57%,预计2030年有可能超过80%,以石油安全为核心的能源安全问题日益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在加强国内石油生产和节约的同时,必须采取有效的石油替代措施,大力发展煤基替代、生物质替代、天然气替代和电力替代。我国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发展煤制油和煤化工等新型煤化工、实现煤基替代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应予高度重视。

1.2 优化煤炭消费结构、保护生态环境

我国煤炭消费分类占比是:发电用煤51%,钢铁行业消费16%,建材行业11%,化工用煤约5%,其他行业及居民生活消费17%。与直接燃烧的传统利用方式相比,新型煤化工有利于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有害重金属等污染物的排放,大幅提高煤炭转化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更符合煤炭绿色、高效、低碳的利用方向。发展新型煤化工也有利于带动传统煤化工结构调整和优化,低效落后的煤炭利用方式将逐渐淘汰,清洁高效转化的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1.3 推进煤炭资源地转变发展方式、提升发展层次

我国主要产煤地区地处中西部、东北等经济相对落后地区,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支持新疆、内蒙等省区发展一系列政策的深入实施,经济转型和结构调整的力度逐步加大,延伸和丰富煤化工产业链的要求迫切。但是,这些地区除能源与资源产业外,发展其它产业的比较优势不强,需要发展一定规模的现代新型煤化工带动地区经济发展。

1.4 推进新型煤化技术创新、建设煤炭强国

随着新型煤化技术创新力度的加大和示范工程建设的加快,新型煤化工技术进步将不断加快,其工艺流程和方案设计将更加合理,技术经济指标将不断优化,资源环境方面的不利影响将逐步降低,产业竞争力将日益增强,为我国从煤炭大国向煤炭强国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和产业基础。特别是新型煤化工技术的发展,也将带动煤气化技术及生物质能综合利用技术的进步,催生了煤炭气化、煤气净化等新型通用技术,带动了二氧化碳捕获利用、特种装备制造技术的发展。

2.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面临的挑战

我国煤化工发展历史较长,传统煤化工产业规模较大,2010年煤制合成氨、甲醇、电石等产品产量分别为4963万t、1574万t、1462万t,均居世界首位。“十一五”期间,在石油需求快速攀升而产量增长缓慢、油价高企的背景下,以石油替代产品为主要方向的新型煤化工快速发展,建成1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装置、3套16万吨级煤间接液化装置、3套大型煤制烯烃装置、1套20万t/a煤制乙二醇装置、一批采用先进气化技术的大型煤制甲醇和甲醇制二甲醚装置,开工建设了4个16亿―40亿m3/a的煤制天然气项目。经过“十一五”的努力,我国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煤制天然气等工程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新型煤化工产业有了一个良好的发展开端,并培养了一批具备较强的新型煤化工的企业和科研团队,为新型煤化工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同时,我国新型煤化工发展也面临着以下挑战和困难。

2.1 传统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

我国传统煤化工产业长期粗放发展引发的矛盾比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传统煤化工产能严重过剩,原料路线不尽合理,初级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整体技术和装备水平偏低,资源和能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节能减排压力很大。目前,我国甲醇产能过剩50%左右,电石产能过剩30%左右,合成氨产能过剩20%左右。传统煤化工企业小、布局分散,产业集中度低,整体竞争力弱,面临淘汰落后产能、调整产业结构的严峻局面。

2.2 部分地区盲目、无序发展新型煤化工产业

新型煤化工是高技术、高投资、高风险、高回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高油价下具有一定的经济优势,成为近年来煤炭、电力、石化等企业新的重点投资领域。新型煤化工项目投资大,对地方经济拉动作用大,所以有部分煤炭生产地不顾本地煤炭资源、水资源、生态环境、技术能力等方面的约束,纷纷规划和开工建设了一批煤化工项目,加剧了局部地区煤炭供需矛盾,也加大了节能减排压力。

2.3 新型煤化工发展更加受制于水资源及生态环境约束

我国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水资源相对匮乏和生态比较脆弱的西部地区,有些地区已经没有多余的供水空间。新型煤化工项目普遍耗水高,三废排放量大。在较低技术水平条件下过快发展煤化工,将进一步破坏一些地区脆弱的水资源平衡和生态环境平衡,有可能对当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2.4 新型煤化技术经济性亟待提高

大型新型煤化工项目技术复杂,资金投入大,工程建设和生产运行难度较大。一些核心技术初次商业化,工艺流程和技术集成尚需优化,全流程设备选择还需定型,在项目建设和运行管理上没有现成的经验可借鉴,许多工程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实践予以解决,项目经济性也需要长周期运行的验证。

2.5 产品标准体系亟待完善

部分新型煤化工产品质量和物化性质与传统石化产品有所区别,需要制定相应的输送、使用标准和规范。目前,醇醚燃料缺乏国家标准及配套法律、法规,在生产、销售和应用方面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需要加强引导和规范。

3.保障措施与政策建议

3.1 加强行业管理

必须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加快制定国家发展新型煤化工规划及产业政策,进一步加强项目审批管理,严格审批程序,促进新型煤化工产业有序、健康、科学发展。对于不符合产业政策等规定的新型煤化工项目,国家相关管理部门应不批准用地,不得发放贷款,不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

3.2 加强新型煤化工技术攻关

充分发挥已形成的各类新型煤化工技术研发平台的作用,组织企业和研究机构推动新型煤化工领域的科技创新,形成“基础科研、研发平台、重大装备、示范工程”四位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大公共财政投入,积极开发世界先进技术,并加快示范、推广和应用。

3.3 出台优惠扶持政策

要研究制定符合新型煤化工特点的土地、环保、财税和金融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支持国家批准建设的新型煤化工发展。要在确保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和生态用水的前提下,保障符合国家规定的新煤化工项目的合理用水。

3.4 加强咨询服务能力建设

建议成立国家新型煤化工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为国家提供重大政策和技术咨询,开展行业信息统计和重大问题研究,协调新型煤化工项目在研发、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5 加强与相关产业的衔接

合理安排新型煤化工项目的建设进度,确保煤炭开发项目与煤化工项目同步建成投产。做好与市场的衔接,同步规划建设煤制天然气、煤炭液化项目的输送通道,鼓励多种主体参与煤制天然气管道建设。

参考文献

[1] 杜铭华.新型煤化工发展战略探讨[J].中国能源,2003.

[2] 杜铭华.煤液化及煤基甲醇发展的几点讨论[J].煤化工,2006.

上一篇:运用CAD技术进行工程设计的优势与劣势 下一篇:高速铁路信号系统的安全评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