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作业生活化的探索和思考

时间:2022-05-18 10:46:30

课外作业生活化的探索和思考

摘要 教师在关注课堂教学方式转变的同时,也应关注作业的内容、完成的方式是否与教学同步转变,进而达到逐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目的。笔者就“生命科学”课外作业生活化进行了一些探索思考

关键词 生命科学 课外作业 生活化

中图分类号 G63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2―0063―02

作业是学习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海市中学生命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生命科学课程教育应与人类的日常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生命科学知识解决自身实际问题及生活相关问题的能力”。在新课程背景下,生命科学作业体现生活化是教师必须要深入思考、积极探索的一个课题。笔者于2010年1月对任教的初二年级234名学生做了生命科学作业现状的调查(表1)。

由于课时有限,生命科学作业一般都放在课外完成。根据以上调查,发现学生对陈旧的作业形式非常没有兴趣,为此,笔者就初中《生命科学》课外作业的生活化做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

1 生活化课外作业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命科学的许多内容取材于日常生活,与生活有着密切联系,笔者因势利导,尝试将作业的形式、内容更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亦即作业生活化,希望以此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让课外作业内容更贴近现实生活,更有利于学生去发现、探索、应用所学知识?如果作业能始终围绕学生生活,学生就可以通过亲身经历、感悟,逐步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最终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例在学习“医学常识”时,根据教学内容,笔者精心设计了2个预习作业和1个课后巩固作业:①课前调查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及日常服药情况(表2);②整理家庭小药箱(①②作业将用于课堂教学时交流展示、评比);③课后请根据家庭成员健康状况,联系本节课已经学习的知识,尝试着为自己的家庭配置小药箱(表3)。

一学生课后感言:上周末,我对家里的药箱来了个“大扫除”,利用课上学过的知识对药品分门别类,逐一整理。还把过期的药品统一打包,送到了小区旁边的国大药房,请他们帮助处理。没想到,从来不肯表扬我的爸爸对我大加赞扬,太有成就感了啊!我喜欢这种有实际意义的作业。

通过这样的尝试,学生们真正体验和感受到学习、作业带来的快乐,有效调动了学生今后学习的兴趣。由此可见,作业不应是知识的简单重复,教师只有精心设计,学生的学习态度才会有积极的转变。

2 生活化课外作业可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学习是为了生活和探究。生活化作业可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创设学习、探究知识的情境,有效地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兴趣。

例如“城市环境保护”一节,对于教材内容学生缺乏直观感受。如何让学生参与到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去呢?笔者设计了“共建绿色家园”课外探究活动。

首先,确定探究内容。按就近原则将学生4-6人编成若干小组,实地考察小组中某一位同学所居住的小区,观察和了解所在小区的环境问题(绿化、垃圾分类情况、废电池专用收集箱、宠物粪便、小车乱停放等),围绕所观察到的问题,小组进行商量和讨论,确定自己小组探究的主题。如:社区居民环保护绿意识的问卷调查、社区绿化分布现状、社区绿化管理情况、主要绿化树种、宠物扰民等。

其次,制定探究方案。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根据确定的探究主题,制定具体探究方案,主要包含探究的具体内容、时间、手段和方法。如陈嘉雯小组根据小区宠物的管理问题制定了宠物扰民的探究内容。

再次,根据探究方案,如制定调查问卷,制作访谈、观察提纲等,进行实地走访、调查活动,并在实地调研活动中不断修改和完善方案。

最后,汇报交流。各小组提交本组探究小结报告,相互交流,接受评议与质询。在一段时间的努力下,师生共同形成“共建绿色家园”探究报告。

为鼓励学生,教师建议学生以小主人翁的姿态,将各自的报告提交给居委会或街道,作为小区今后环境绿化建设的参考。其中陈嘉雯小组提交的《关于罗山四村宠物扰民问题的一些解决方案》得到了居委会和街道文明办的肯定。

陈嘉雯在总结中说:通过反复讨论,我们决定探究小区宠物扰民问题。我们制作了调查问卷,并对学校周边小区进行了调查;走访了居委会,调查关于宠物狗扰民的立案;我们还去了罗山警署,进行一系列的调查……这次的探究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不仅了解了一些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环境问题,更学会了如何与陌生人沟通。

又如通过学习“人体的呼吸系统”一段知识,激发学生探究“香烟的危害离我到底有多远”等问题的兴趣。通过这些作业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香烟对身体的危害,从而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一段时间尝试发现,不仅学生对课堂学习有了兴趣,他们对自己身边事也充满兴趣,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人造鸡蛋、地沟油、苏丹红等对人体产生的危害。这一些生活化的课外作业都从不同角度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 生活化课外作业可以引导学生关爱生活

生命源于生活,老师有责任教会学生每时每刻感受生命的气息、关爱生活。只是空洞地讲道理,要学生学会去关爱他人,几乎没有效果。为此,在布置课外作业时,为学生创设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表达对他人的关爱,去体会关爱他人后的愉悦心情,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内在热情。

例如在进行“制定健康计划”时,为提高计划的针对性、科学性,布置了课前作业:调查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通过调查客观评价自己和家人的健康状况(表4)。

一学生活动后说:我发现原来妈妈身体一直不好,爸爸有高血压,可他还经常在外喝酒!而我平时只要有点不舒服,老爸老妈就紧张得很,嘘寒问暖,惭愧啊!看来要好好关心一下他们了!

又如在讲到艾滋病时,播放姚明做的艾滋病公益广告,指出这是人类尚未征服的传染病,提醒学生传染病的防治任重道远,要全社会关注。那么艾滋病到底是怎样一种疾病?我们应如何对待艾滋病人?课外作业是:我对艾滋病的了解及看法。希望通过课外拓展学习,引导学生了解艾滋病,正确对待艾滋病人,关爱生活,关爱生命。

一段时间的尝试以后,在2010年6月,再次对234名学生做了生命科学生活化课外作业情况调查(表5):学生对于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兴趣很大,大多数学生都乐于完成。

正是由于生命科学与我们的衣食住行、生产实践、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只要教师善于把生命科学作业生活化,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乐于探究生命科学知识,真正实现知识的内化,让学生发现原来生命科学就在自己身边!由此可见,知识来源于生活,生活化的作业更有利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

生活化的课外作业给教和学带来了新的活力,但生活化的课外作业并不是游戏。如何准确设计作业内容、选择合适的作业形式等,还有待于教师在今后不断的实践中去探索。而怎样的评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更有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

上一篇:细胞表面的信息天线 下一篇:户外课程资源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合理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