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多种策略提升数学能力

时间:2022-05-18 04:23:02

运用多种策略提升数学能力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充满着对新鲜事物的敏感和爱好想象的特点来激发他们的思维。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要善于启发,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方位地大胆去尝试。大胆创新,这样才能开拓学生思维,培养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全面、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关键是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只有优化数学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师生只有共同合作、相互交流、探索研究,才能真正培养数学能力。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情知交融,创设愉悦和谐氛围

兴趣对于学好一门功课,掌握科学知识,具有积极作用。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从实际出发,考虑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紧密联系学生的现实世界,想方设法创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现实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开展思考、分析、操作、判断、交流、讨论等活动,使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和数学的作用,从而增强学生探究欲望。

数学课堂不仅仅是知识性氛围的学习活动,而且是包含着强烈浓厚的情感体验活动。课堂教学中,教师怀着崇高的爱去传授知识,通过水到渠成的点化和潜移默化的感染学生,像春雨润物那样的言传身教,才能使学生受到启迪,使他们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保持丰富而高尚的情操。因此,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去启迪学生,才能引发学生的情感,使之产生共鸣。融洽师生关系。才能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去探究知识,使情与知相互融合,创造出智慧,提高教学效率。比如,我在借班举行公开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创造和谐愉快的氛围,我先向学

生介绍自己有“交朋友”的兴趣和爱好,然后邀请学生介绍周围同学的姓名前后左右转动,学生听到老师要交朋友,感到老师平易近人,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距离,纷纷举手,四面转动相互介绍与他相对面的同学。这样既创造了活泼的课堂气氛,又消除了师生之间的陌生感。同时对“相等”一词有了直观的理解,突破了教材中“相对”的难点,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奠定了基础,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趣中启思,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兴趣是发展思维能力的巨大推动力,心理学研究,人在情绪低落时的思维水平只有情绪高涨时二分之一。由此可知,兴趣是学习的最好老师,因此,我们数学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思维较快地进入最佳状态,从而达到获取知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目标。因此,我在教学中注重把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贯穿于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自然地投人到学习活动中,努力发展学生创新思维。例如,在一节复习课上,我出示一了这样题目:“修一条长1500米的水渠。3天修了全长的 ,照这样计算多少天能修完这条水渠?”我用鼓劢性的语言诱发学生的兴趣:看看哪个同学最聪明?解法多?并能找出最简单的解法?”学生们通过探索尝试,给出多种解法。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使学生体验了“异想天开”、“独辟蹊径”之美。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运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好奇心,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三、寻中求知,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现代教学观要求课堂教学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积极地创造和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引导全体学生生动活泼,主动获得全面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动手、动脑,善于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努力探索获取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发展能力。

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是新知的探究过程,这一过程不仅要使学生形成概念,理解规律,学会解题方法等教学任务,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任务。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先告诉学生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再引导学生找理由,讲解这个结论的正确性。结果有的学生用测量的方法来验证,用量角器分别测出三角形3个角的度数,然后把他们加起来是180度;有的用长方形来验证,因为长方形4个角都是直角,因此它的内角和是360度,然后在沿长方形的对角线剪开,得到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度,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教给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方法,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促进学生解决问题

传统的问题情境是以封闭的形式呈现问题,只要求学生运用特殊或常规的方法得到固定的答案。而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是对这些问题做一些变动,如改变设问。方式或设问方向,或隐蔽条件,多余条件,或条件不完备,鼓励学生用发散性的思维解答,得到结论不是单一、固定的答案。每节课的开始我都坚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口算、操作、说思维过程、思维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学生学习新知做好知识迁移,思维方法和心理因素方面的准备,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例如,传统的问题7+5=12。改变设问的方式,变成口+口=12,这时学生就必须开动思维,去得到各种各样的答案。又如,88÷2=44如果改变设问方向,变成8口÷2的商是最大,口里的数是几,或商要最小,口里的数是几,或商要是偶数,口里的数是几,商要是奇数,口里的数又是几。由于这种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思维性强,知识容量大,在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表现个性化解题方式,发展学生的自主探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解答这类问题起点低,层次多,答案不惟一,策略多样化,因而更容易使学生获得成功,学生更愿意去做,去探索,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总之,广大教师只有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并结合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在课堂教学过程上下功夫,合理运用数学教学策略,才能真正提高和发展学生的数学能力,才能真正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才能充分地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

上一篇:郑州市传统古建筑的概况研究 下一篇:浅谈小学英语学科如何进行德育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