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历未封存 4年后医院因举证不能被判赔

时间:2022-05-17 02:06:46

病历未封存 4年后医院因举证不能被判赔

医疗纠纷发生时,大多数医疗机构认为病历、现场实物的封存对医疗机构不利,特别是在基层,大多数医疗机构往往不愿意封存病历、现场实物,甚至会私自更改、销毁病历和现场实物。殊不知,这种做法反而会将医疗机构置于诉讼的被动境地。为避免这种情形的出现,在发生医疗纠纷或医疗事故争议时,基层医疗机构应该合理、及时地对病历和现场实物进行封存,才能在保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的同时更好地保护医方。

案例回放 2004年10月,57岁的王某因左下肢无力前往某县A医院治疗,被诊断为“脑梗死”以及“脑梗死后遗症”。次日上午,王某在输液过程中出现寒颤、手足紫绀等症状,医院发现后立即停止输液。输液反应消失,但A医院未将残留药液及输液器械留存。11月,王某出院,出院诊断为“脑梗死、脑梗死后遗症”。此后,王某病情不断加重,2008年2月王某因“呼吸衰竭、脑血管病后遗症”死亡。

2008年6月,王某家属将A医院告上法庭,认为医院的失误导致其出现输液反应,以致病情加重。A医院认为王某的死亡是疾病的自然发展造成的,且患者家属在4年后才提讼,不合法,医院拒绝赔偿。

法医鉴定认为,由于医院未将药液及器械保存,致使无法查明输液反应原因,故认定输液反应与医院的治疗行为存在因果关系。

法院审理认为,由于医院未封存病历,导致医疗事故鉴定不能进行,故医院应承担主要责任,法院判决该医院赔偿患者家属医疗费、死亡赔偿金、精神损失费等36.5万余元。

律师点评

封存病历、现场实物是寻求诉讼的有利保护

解决医疗纠纷,最重要的是要分清医疗纠纷的性质、确定双方的责任,这就需要援引证据进行支持。哪方的证据充分,哪方就有可能在医疗纠纷中获得胜诉。

一般而言,证据都由医疗机构保存。为了保证证据的客观、真实,就需要在医疗纠纷发生后,对证据进行保全,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病历、现场实物的封存。

《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施行以前,医疗行为引起的人身损害案件的举证责任是倒置的,即由医疗机构就其医疗行为无过错、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举证。如医疗机构不能证明医疗行为不存在过错且与患者损害后果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就会推定医疗机构存在过错且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这种情况下,封存病历、现场实物就意味着保全证据。封存病历、现场实物能够在发生医疗纠纷时提供准确、真实、客观的原始资料,以便查明事实。

在基层,很多医疗机构往往不愿意封存病历、现场实物,甚至会私自更改、销毁病历和现场实物。殊不知,这种做法反而会将医疗机构置于诉讼的被动境地。在本案中,如果A医院当时封存了病历、现场实物,也许就能够证明王某的死亡系病情的自然发展,医院的治疗不存在任何过错,也许能出现转机,而不至于如本案般觉得冤枉和可惜。

灵活掌握诉讼时效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关于人身损害(包括医疗损害)的诉讼时效规定,其诉讼时效期间为1年。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8条规定:“人身损害的诉讼时效期间,伤害明显的,从受伤害之日起算;伤害当时未曾发现,后经检查确诊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这里的“从伤势确诊之日起算”,不能只仅仅理解为伤情的确诊,还应理解为“并能证明是由侵害引起的”,即还应包括侵害人的确定。

因此,患者在医疗机构接受诊治后,可能会在相当长的时间以后,才提讼,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

相关链接

封存病历、现场实物相关规定

关于病历的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六条规定:“发生医疗事故争议时,死亡病例讨论记录、疑难病例讨论记录、上级医师查房记录、会诊意见、病程记录应当在医患双方在场的情况下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病历资料可以是复印件,由医疗机构保管。”

关于现场实物的封存,《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十七条规定:“疑似输液、输血、注射、药物等引起不良后果的,医患双方应当共同对现场实物进行封存和启封,封存的现场实物由医疗机构保管;需要检验的,应当由双方共同指定的、依法具有检验资格的检验机构进行检验;双方无法共同指定时,由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疑似输血引起不良后果,需要对血液进行封存保留的,医疗机构应当通知提供该血液的采供血机构派员到场。”

《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第二十条规定:“门(急)诊病历档案的保存时间自患者最后一次就诊之日起不少于15年。”这是关于病历保存的规定,而不是关于病历封存的规定,而且也没有涉及现场实物的封存。相关法律法规没有规定封存病历、现场实物的期限,这是对医疗机构举证责任的变相加重。

上一篇:保障用药安全 须把好药物不良反应监测防线 下一篇:常用的危重疾病严重程度评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