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研究

时间:2022-05-16 06:33:19

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研究

摘要:在21世纪的今天,文化产业已成为当代社会最阳光的产业,是当代世界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可以说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是之前任何产业都难以相提并论的。文化产业之所以具备如此强大的生命力与创造力,一方面离不开文化产业的创意性特质;另一方面,也与政府的大力扶持密不可分。但是,由于大众传播的流行化增强,传播媒介的发达与泛滥,文化产业正在面临着一系列知识产权的危机。如此一来,只有运用知识产权的保护,我国的文化产业才会真正地腾飞。

关键词: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知识产权保护

在当前的国际产业形势下,创新无疑是一切产业的灵魂。只有创新,一个产业才不会停滞不前。但随着国际竞争的增大,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任何产业一旦创造出一个新的产品,就会有很多的市场追随者甚至是市场挑战者对其地位发起攻击。此时,知识产权法制就对市场领先者起到了非常好的保护作用。这种情况在制造业是这样,笔者认为,在文化产业更加是这样。知识产权制度已然且必须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法律保障体系,也将会成为国际间文化产业竞争格局中的最主要且最有效武器。所以,完善和规范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对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我国在国际文化贸易中的地位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试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和知识产权问题上加以分析。

一、文化产业的真正含义

想要谈及知识产权对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我们应该回顾一下文化产业的精髓。文化产业是生产文化产品,提供文化服务的相关产品和企业的集合。它以追求利润为目标,并以满足精神需求为主要功能。在西方很多国家,文化产业还有另一种称呼:无形产业。因为文化产业在拥有大量相当显现的有形产品之上,还经营着无形价值。可以这么说,文化产业所从事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活动,本质上是从事知识和无形价值的生产和流通。

二、我国文化产业与知识产权

文化创意是文化产业发展的源头。就一个公司而言,创意存在企业运作的各个层面,从公司的管理到每项产品的研发、定牌和成型。现代社会的各种产业,尤其是依靠人类智慧的文化产业,和其十年前的模样都会大相径庭;能在未来一直不做改变的产业更是不可能的。日趋激烈的国际国内竞争和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网络时代、大众传播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文化产业必须在自身经营过程中不断地发挥想象,丰富内容和渠道,再通过知识产权法制来自己的产品成果。那么我们应该怎么解释知识产权呢?虽然不是每一件创意产品都可以称作是知识产权,但仍有许多可以。知识产权是人工构造物,在政府发明这一称呼后得以存在。各国法律对其加以不同的界定,并规定所有者的权利。可以这么说,知识产权完完全全是法律意义上的知识或财产。

在我国,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是以版权行业为核心,涵盖版权包括:新闻、影视、动漫、网络、广告、计算机软件、信息和数据、艺术创作、艺术品、演出、文物、教育、体育、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已作出了一系列的成果。从1979年开始,我国就开始筹划建立知识产权制度。1982年,我国出台了内地第一步知识产权法律《商标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开始正式建立;1984年推出《专利法》、1990年推出《著作权法》,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初步形成;1986年的《民法通则》也对知识产权保护做出了明文规定;1991年6月国务院颁布《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1993年颁布《反不正当竞争法》;1994年颁布《对外贸易法》;1995年颁布《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等等。并在之后,我国又分别对《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知识产权海关保护条例》作出修改,加以完善。可以这么说,我国已经有了一套知识产权法律制度。这样,文化产业中的产权方就可以依据知识产权法制保护自己的产品和创意,以防止盗版等不正当竞争手段。

三、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缺失

1.文化产业中基本法律保护制度的缺失

我国虽然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保护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相对比较健全的制度体系。但其中针对于文化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法律还不够完善。文化产业领域内的基本法律现在还处于相对缺失的状态。

2.文化产业法律保护机构的不完善

我国目前设立了众多的相关文化产业保护的部门,但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尚且不足。导致各部门职责不清楚,难以合作,这也成为了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最大瓶颈之一。

我国虽然已经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需要将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制体系加以完善与健全。任何一个产业都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而任何一项法律体系也是一项具有系统性的制度。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到现今这种程度,缺少的就是一个有效的体系的保障。

四、对完善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制体系的建议

全世界都在发展文化产业,大力发展创意经济,我国也在摸索中不断前进着。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存在着很多的不足,发展也遇到了很多的瓶颈。其中,当属知识产权这一问题最为凸显。面对这种局势,我们必须从完善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入手。

1.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文化产业发展的动力源是人类的创造力。而创意产品容易被模仿,其知识的原创性容易丧失,因此,创意产权的收益会大打折扣。知识产权保护实际上就是对创意成果的保护,也是对创意人合法权益的保护,更是对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环境的良好塑造。知识产权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资产,是决定文化产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所以,要发展文化产业,我们必须提高文化产业中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说白了,就是要尊重知识、尊重创新、尊重人权。

2.完善管理机制,落实知识产权保护政策

国家要明确文化产业管理部门,减少管理层次,避免复杂的管理网络。明确一个行业一个管理组织,产业专业领域以专业部门管理为主。另外,在这基础上加强文化产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协商,加强文化产业各管理部门之间的合作。

3.完善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立法

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在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发面已有部分法律出台,但这并不足以保护我国文化产业。

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现阶段属于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时期,已取得了一些成就,但还没有做好向下一个高峰迈进的准备。这时,我们就需要在已有的文化产业发展经验基础上完善和健全我国的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从而促进我国文化产业的大力发展。反过来,我国文化产业在此发展之后又会对我国文化产业知识产权法制的更加完善起到经验指导作用。文化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健全的知识产权法制保护体系,只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完善了,我国的文化产业才会向绚烂的明天迈进。

参考文献:

[1]张京城.中国创意产业发展报告2008.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8.

[2]顾江.文化产业规划案例精析.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

[3]约翰・霍金斯.创意经济如何点石成金.2006.

[4]上海市协力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事物中心.创意产业知识

产权管理.学林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李柳邦,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

上一篇:论中国元素在电视频道包装中的运用原则 下一篇:从呐喊到沉默――碧城仙馆女弟子的诗词与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