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时间:2022-05-16 01:13:56

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在高考指挥棒的驱使下,教师课堂上“满堂灌”,课下“题海战术”,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口头表达的欲望以及自我表现的勇气。课堂气氛沉闷、压抑也就不足为奇了。要想改变这种被动的局面,教师必须从自身做起,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培养学生自信心

学生不敢发言的病根,是源于缺乏自信。现代社会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社会,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应该拥有自信,勇于展现自我,推销自我。而在课堂上踊跃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无疑是塑造自我的第一步。只有意识到课堂连接着未来,将课堂作为展示自我的一个舞台,学生才会展现出极大的热情,逐渐由羞于发言转变到据理力争。课堂也就自然而然地动起来、活起来了。

二、承诺给学生减负

学生普遍厌学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课业负担过重。读不完的“书山”、做不完的“题海”使学生苦不堪言。无“质”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语文学习在稳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重视的是“懂”和“悟”。这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仅仅是靠做题就能达到的。为此,教师要向课上45分钟要质量,提高课堂效率,这能在很大程度上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课堂上来。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

1.鼓励学生查阅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如讲《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让学生准备《水浒传》的知识卡片,了解林冲的经历和主题曲《好汉歌》等。学生群情激昂,特别是唱主题曲部分,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表现欲,使学生收获了自信。

2.激发学生想像力。学习《春江花月夜》时,通过多媒体播放诗朗诵和画面,使学生进入诗中的情境,感受意境美,触摸诗人的情绪。而后再让学生将诗改编为散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3.活跃课堂气氛。当大脑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比平时高得多。利用这一特点,笔者开展了各种竞赛。如背诵诗词比赛:将全班学生分为四组,选出四个学生做评委,在背诵时间、准确率上做出要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看到自身的进步和差距。

4.注重小组讨论。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为学习创造和谐的环境。教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形成小组内讨论、组与组之间交流、教师总结的链条,引导学生从学习的竞争者向合作者转变,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在听取不同声音的同时培养学生谦虚博大的胸怀。

四、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传授知识的“霸主”,扼制了学生参与课堂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潜能。师生之间缺乏思想交流和情感沟通,课堂气氛很难调动。要想调动课堂气氛,教师首先要有和善、幽默、机智的态度,学生便会如沐春风,思想活跃,并时常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其次要淡化权威意识,乐于听取学生的意见,宽容学生的错误;再次要掌握发问技巧,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积极鼓励,逐步引导,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世界里自由翱翔。语文课堂迫切需要把足够的阅读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尊重学生,共同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敢于质疑,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学习《边城》一课时,笔者设置了一个问题:如果你是翠翠或傩送,会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翠翠,会向傩送大胆表白,幸福是靠自己争取的;有的说会找别人嫁了。有的学生说如果“我”是傩送会带着翠翠一起走,或者会娶有碾坊做陪嫁的女子……从以上答案中不难看出学生思维的流动、跳跃。接着,笔者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的社会环境是19世纪三四十年代,民风淳朴,人性友善,没有被现代文明浸染。然后,又分析人物性格。最后得出结论:傩送只能远走他乡,翠翠只能空守渡船。这是由时代特点和人物性格决定的。学生带着深深的遗憾发出一片叹息。在叹息中他们明白了人的行为、思想是受环境制约的,思想得到了质的飞跃。而学生这种活跃的思维,反过来也激发了教师的灵感,使教学灵感与课堂交相辉映。

五、让学生拥有成就感

学生对课堂不感兴趣,情绪低落,部分原因是源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其实,哪怕是小小的成就都会激发学生求知探索的欲望。因此,及时肯定、鼓励学生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学生的每一次发言,笔者都会给予热切的关注,用眼神鼓励、赞许,用真诚的话语肯定,用“老师期待你……”“你这样说我很高兴”的口气来提醒。学生的眼睛明亮了,笑容绽放了。每一个个体都得到了尊重,在尊重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六、让课堂与学生心灵对接

人人都有一个隐秘的心灵世界。那里有对人生、世界的感悟,有五彩斑斓的梦想。如果在语文课堂与学生的心灵世界之间架构起一座桥梁,语文学习必将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笔者从学生的心理需求出发,有意识地联系他们的生活,解决困惑,放飞梦想,触及他们的心灵。如《荆轲刺秦王》一文讲荆轲的“士为知己者死”;《信陵君窃符救赵》涉及侯赢的大义,为困惑于讲哥们儿义气的男生辨明真正的“义”是做人的大道理。又如讲《项链》,马蒂尔德因爱慕虚荣而陷入困境,又因抛弃幻想、投身劳动而走向成熟,彰显了女性的魅力,让爱幻想的学生明白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上一篇:浅谈如何从关注“教”向关注“学”转变 下一篇:浅谈有效教学在英语课堂的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