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是提升高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时间:2022-05-15 09:00:22

比较是提升高语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当前教育环境下,学生欲在高考获得理想的语文成绩,需广泛充分的阅读来提高自身能力。因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极为必要。特别是新课改的实施,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是一个良好的契机。本文结合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提出一些语文阅读教学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高语阅读教学中的弊端

1.学生缺乏主体意识:在应试教育下,主要为老师讲解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思维围绕着老师转,跟上老师的教学进度,被动地接收知识。学生的学习、思考能力培养不够,主动意识严重缺乏。部分学生甚至认为阅读不需要学习,可有可无,学生的阅读能力低下,知识面过于狭窄,语言文字功底欠缺。

2.应试化阅读痕迹过重:阅读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思考认知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容量,促进思维的拓展,开阔阅读的视野,使学生从阅读中得到感悟和启发,达到教育的目的。然而,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往往为了高考而阅读,常常被高考牵着鼻子走,使学生没有真正体会到阅读的乐趣,达不到阅读教学的目的,使阅读失去了原本的功能与魅力,阅读的整体效果也大打折扣。

二、有效比较的具体实施办法

1.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高中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大,但自我约束力差,极易受外界的影响,老师在培养高中生养成阅读习惯时,应注意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进行有效比较,从而激发学生的求胜欲、求知欲。

第一,打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将班级同学分成若干小组,同时将每个组的组名、组队理念等进行阐释。每组每天进行阅读并记录阅读心得,每次阅读课各小组交流体会、进行评比,选出最爱读书的阅读小组,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渴求。

第二,树立榜样。可设立“最爱阅读奖”来奖励那些态度认真、有精彩感悟的学生,让同学感受到榜样的力量,通过同学之间的良性竞争以及有效比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当一些人认真看书,逐渐会影响到全体这种榜样的力量不容忽视。

2.将相关文章放在一起有效比较

将有关联的文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从而有利于学生更全面地了解到作者的写作意图,更好地提高其阅读水平。如在学习《始得西山宴游记》时,可将其和《钴鉧潭西小丘记》等“永州八记”结合起来阅读,通过这些山水游记,学生就可以感知当时社会政治状况。自然的美景与柳宗元被贬永州后的内心的悲愤、孤独形成巨大的反差,将两者进行比较,更能加深对柳宗元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将相同风格的文章放在一起对比阅读,如高中所学的朦胧诗,将舒婷的《致橡树》和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对比阅读,可以设置以下问题:海子与舒婷思想上的差异与其经历有何关系?两首诗虽同属一个流派,但整体差异在哪里,你更喜欢哪一首?这样的对比,可以让学生迅速感受到差异,感受到文化的魅力,从而逐渐提高阅读兴趣。

3.将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进行比较阅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孕育出不同体裁的文学作品,每一类型的作品都有其显著特点,将不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有效对比,从而让学生感受到不同文学作品的差异与魅力。如在唐诗、宋词、元曲中各选一首,放在一起进行对比阅读,选择相同内容不同体裁的作品进行对比阅读,从而加深学生对各种体裁的了解与认识。还可以将我国的元曲与外国的戏剧进行对比研究,如选择《西厢记》与《罗密欧与朱丽叶》对比,首先阐述两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其次将其中相关联的内容进行对比,如主人公对爱情的看法,最后精读文本,感受中西方文学的差异,进而更好地认识不同文化。

4.拓展对比阅读

当代中学生受快餐文化影响较大,并且知识水平以及认识能力有限,思想不够成熟。当他们在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因而阅读教学要在一定基础上进行拓展,引导他们开阔视野,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如学了《我与地坛》补充《命若琴弦》, 感受被命运捉弄的人如何鼓足勇气生活下来以及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学了文天祥的“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补充诸葛亮的“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让学生在对比阅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拓展知识面,提升文化品格从而提高阅读水平。

三、小结

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广泛采用以上几种有效比较的方法可以显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他们的知识面,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进而使他们获得优异的语文成绩。

上一篇:从运动训练学角度分析篮球中的传接球技术 下一篇:BTV马年春晚再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