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时间:2022-05-15 08:57:16

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思考

摘 要: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以往对大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存在一定误区,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多变的形式给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提出了新课题、新挑战。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要从增强教育者的政治素养和自身修养入手,从精心设计教育载体入手,从增加大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入手,从拓宽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入手,真正增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误区;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2)11-0093-02

一、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存在的误区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党中央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教育。面对当前国际、国内复杂形势,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应该贴近大学生的实际,一直以来我们在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积累了一些做法和经验,但依然存在着误区:

(一)教育内容存在着理论硬性灌输过多,过于强调政治信仰,忽略大学生个体的现实想法和需求

理论灌输在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是一个重要途径,但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不能完全依赖这种硬性灌输。以硬性灌输的形式将过于高远的理想信念强加给学生,把理想的目标与实现理想的过程割裂开来,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甚至还会产生负面效应,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

(二)教育方式过于死板和单一,缺乏针对性强的教育模式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他们的成长经历和教育背景都不相同,在理想信念养成过程中,每个学生面临的问题不同,单一的教育方式就不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

(三)教育对象上没有建立起平等有效的教育平台,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强调学生的被动性

大学生在接受教育时更希望自己是被理解和尊重的,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建立起一种平等的教育平台。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尊重和理解大学生本身的思想和行动。若把大学生仅仅作为被教育的对象,教育就不会引起学生的共鸣,起不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在教育过程中,留给学生的自主选择较少,导致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空间较小。

二、贴近大学生思想与生活实际进行信念教育

尤其是当前“90”后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在校大学生的主体,针对“90”后大学生这一更加更加务实、更加关注自我的群体,理想信念教育更应该转换角度,丰富形式,与时俱进,贴近大学生思想与生活的实际。可以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

(一)固本根基,加强辅导员自身的理论素质与职业修养,为理想信念教育奠定基础

班都拉的社会学理论告诉我们,重视言传身教,是成功对学生教育必须遵守的原则。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最“近”的人,跟学生接触最多的人,要率先垂范,不断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提高自身修养,通过自身的一言一行在无声中影响和教育学生。辅导员在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过程中要以深度辅导为媒介,为理想信念教育注入人文关怀,将学生在成长成才中遇到的各种思想困惑和生活困难作为教育的切入点,帮助学生逐步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在帮助学生的过程中拉近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成为学生可以信赖的朋友,将传统的理论灌输转化为循序渐进的引导,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以深度辅导为纽带,促进辅导员和学生的平等交流,在交流中辅导员充分尊重和理解学生,创造一种平等沟通、平等交流的氛围,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将情感体验融入到教育中,教育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将抽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将书本知识地体现在现实中,这样才能使理想信念教育引人入胜、亲切易懂。以深度辅导为载体,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的人格影响。辅导员和学生通过深度辅导能够进行充分的沟通,在沟通中,我们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先做到,而且还要做得好,真正地做到言传身教。这样的理想信念教育才能够可信、可学、可亲、可用,才能在大学生中产生巨大影响力,真正引领学生。

(二)精心设计,搭建理想信念教育平台,为理想信念教育营造氛围

理想信念教育不是孤立的,而应融入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就是学生,精心设计的校园文化活动能发挥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是学生进行自我认知、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很好载体,也能营造出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形式上我们可以通过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活动,帮助学生把握好自身的社会定位和发展要求,在学生规划自己未来的过程中理解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开展大学生生命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帮助大学生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引导学生探讨生命的意义,陶冶学生的健全人格,建立健康向上的人生观;开展生命挫折教育活动,使他们遇到困难时能够继续坚持、不懈奋斗;开展大学生的孝道教育、感恩教育活动,沿着“感动——感悟——感激——感恩”这条脉络,由浅入深的唤起学生最朴素和高尚的道德情感,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和情感观;开展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医学专业为例,近几年我们一直将理想信念教育融入到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中,每年开展以誓言伴我行——“医学生誓言”宣誓暨医学新生教育活动启动仪式,学院全体领导和老师以及所有医学新生参加,强调全员育人。“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当同学们面对国旗,举起右手,郑重承诺的那一刻,学生已经深深体会到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与使命,誓言不再仅仅是一个承诺,更意味着一份神圣重任落肩。仪式上我们请来医学院的老教授为全体同学做“爱国、责任、公德——解读医学生誓言”为主题的教育报告,老教授用朴实的语言以其从事医学教育事业几十年的实际行动向所有同学诠释了如何践行医学生誓言,那一刻学生坚定了继承和维护医学事业荣誉的信念。为使医学生更好的践行誓言,我们设计贯穿大一至毕业的系列教育活动,以“重温医学生誓言,争做文明大学生”为主题,用心搭建医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平台,强调全程育人。每年5.12护士节举行护理专业新生授帽仪式,邀请护理学界前辈为新生授帽,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体会白衣天使服务于全人类的神圣感和自豪感;在每年“世界爱牙日”等医学节日进行主题宣传和义诊活动,将专业学习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学生的职业道德情操;每年举办的“本草采风”中药知识与技能大赛,寓教于乐,学赛结合,增强了学生将中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宝贵遗产发扬光大的信心;誓言伴我行医学生教育活动成为我院一种良好的教育载体。

内容上我们通过开展演讲、辩论、征文、合唱、报告会、座谈会、论坛等活动弘扬主旋律,以契合大学生特点、易于大学生接受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升华理想信念。如举行的“榜样在身边---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巡讲”报告会,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挖掘不同优秀学生身上的闪光点,用学生教育学生,用学生引导学生,用学生的身边人、身边事来感动学生,引起学生共鸣。

(三)知行统一,增加学生社会实践机会,将理想信念根植于实践中

理想信念教育离不开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感知和领悟,只有理论联系实际,只有学生亲身体验,才能增强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通过文明共建、科技服务、社会调查、环境保护和扶贫帮困等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切身感受,了解社会、认识国情,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做到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我们一直鼓励、支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社会实践在育人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在学生社会实践个人感受中这样写到“对于人生阅历尚浅的我们,去到一个贫困的地方支教曾只是电视上的一个画面,或者自己脑海中的一点想象。但是,当我们真正踏入那片土地的时候,心中的震撼才真正从自己的心中涌出。学校给了我们这次机会让我们去体味,去感受,去感动!”通过学生的实践感受不难看出,社会实践是砥砺学生品格的重要途径。要充分发挥志愿者协会、各种公益类社团的作用,扶持、鼓励学生多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公益活动,增加学生投身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的机会,让理想信念教育获得植根生长的土壤。

(四)多元载体,拓宽理想信念教育途径,将理想信念教育注入时代元素

为更加贴近学生,我们可以利用现代化的网络平台对大学生进行教育。通过现代化网络教育平台能够快速的及时的了解到学生行动和思想的现实状况,与学生的沟通建立在一个相对平等宽松的环境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我们可以通过开设辅导员校内网主页,通过浏览学生心情短语和日志掌握学生的情况,作为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的依据;通过建立博客,可以把自己工作中的体会、感悟、心情等写成文章与学生分享;通过E-mail、MSN、QQ等多种网络平台,用学生喜爱的方式进行对话。有些时候你的一点感想,一句心情都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对学生的教育起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教育平台对学生进行教育有更为灵活的时空选择,成为面谈形式之外的重要补充。

三、结语

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过程,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教育的根本,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落脚点,在整个教育的过程中要秉承着大爱精神,认真研究、分析我们的教育对象,努力需找教育的切入点,精心设计教育载体,真正地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

参考文献

[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Z].中发[2004]16号.

[2] 曹文泽,王舒圆.“深度辅导”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促进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0,(12).

作者简介:薛峰(1978-),男(满族),辽宁丹东人,大连大学医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研究;孙亚飞(1980-),女,辽宁大连人,大连大学美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上一篇:高职酒店英语课程技能培养探析 下一篇:铁路施工企业薪酬管理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