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关系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5 06:32:33

理论与实践关系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使用这一规律,其次给出了应用这一规律产生的教学效果,最后阐述了它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必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理论实践关系;教学方法;计算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7)12-0008-03

1引言

当前,在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中存在计算机理论水平不高、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低下等诸多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有客观的也有主观的,比如学生没有实际操作的环境、教学方法存在弊端等,归根结底都是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1]: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实践是理论的基础,是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实践对理论起决定作用,理论必须与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为实践服务,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可以总结为“实践-理论-实践-…”的形式,这一规律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2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1教学方法中的理论与实践

教学方法是指为达到教学目的,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导的,师生相互作用的动作体系[2]。它既包括了手段和方式,又体现为教学过程的结构和程序。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教师一般容易走上两个极端,一是只按照课本讲述原理;二是只注重应用,不涉及理论[3]。这正是教学方法上的理论与实践相脱离。

根据教育改革的成果,我们认为在目前比较提倡的教学方法中有三种可以作为教学方法的典型代表,它们是:案例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任务驱动式教学法。这三种方法的核心分别是案例、启发和任务。在一定意义上,案例式教学是选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例子讲授给学生;启发式教学是根据正在讲授的知识,激发学生思考,获得新的知识;任务驱动教学是给学生预留任务,促使其自学并应用所学知识来完成任务。这样看来,这三种教学方法也正是“实践-理论-实践”的三个环节。学生对例子的掌握是实践环节;引导学生根据例子进行思考,总结例子中反映的规律,这是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要求学生根据总结的规律完成作业,这是从理论到实践的环节。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发现先前总结的规律并不适用,在经过不断验证之后又有新的结论,这实际上是一个新的从实践到理论的过程。这样的过程循环往复,印证了“实践-理论-实践-…”的规律。

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中,综合应用这三种教学方法也就是对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的具体使用。在具体应用这一规律时,应该遵循以下的原则:以实例的讲授为主,并从实例中简单总结理论,同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理论总结,而从理论到实践这一环节则通过要求学生完成作业的形式来实现。

2.2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中的应用

在计算机公共基础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4]的教学中,学生一般仅具有计算机文化基础的知识,而对于程序设计则是完全陌生的。在介绍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各种语句的使用,尤其是讲授循环结构和循环语句的使用时,应用这一规律是行之有效的。

在介绍循环结构和循环语句使用时,一般先采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用不同的循环语句来实现。例如:求2n。通过分析,这实际上是求n个2的乘积,可以用n个乘法表达式来表示:

由于每个乘法表达式都是S=S*2,可以用循环结构来解决这一问题。确定使用循环结构之后,各种循环语句都可以将它实现。

(1) 使用While…Wend语句时,程序的主体部分为:

While c

s = s * 2s的初始值为1

c = c + 1

Wend

(2) 使用Do…Loop语句时,程序的主体部分为:

Do While c

s = s * 2

c = c + 1

Loop

(3) 使用For…Next语句时,程序的主体部分为:

For c=1 To n

s = s * 2

Next c

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掌握各种循环语句的使用过程,是一个例子学习的实践环节。

接着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例子总结循环语句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例子思考程序中各语句的功能和作用。例如:通过三种循环语句的对比,在使用While…Wend语句和使用Do…Loop语句时,都有一个语句:

c

循环体中的语句都是:

s = s * 2

c = c + 1

而使用For…Next语句时,在循环体中除s = s * 2语句外,可以没有语句c= c + 1。接着在VB环境下运行程序,程序可以正常运行;再将使用While…Wend语句和Do…Loop语句时循环体中的语句c= c + 1去掉,这时程序不能正常运行。然后总结出:使用While…Wend语句和使用Do…Loop语句时循环体内都必须有改变条件的语句。同时可以提出问题:

语句c

这一环节可以使学生通过总结和思考,明确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和程序中各个语句的功能和作用,是一个由实践到理论的环节。

然后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法,给学生布置使用循环结构的编程练习题,让他们根据总结出的循环语句的使用方法和程序中各语句的功能和作用来做习题。例如给学生留习题:求“n!”。这一习题在循环结构和循环语句的使用上和例题是完全一致的,区别之处在于程序的循环体中s = s * 2应该改为s = s * c,而这一改动需要学生首先对语句c

2.3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在计算机专业课程中的应用

计算机专业课程中,有一部分选修课程会涉及到软件使用方法的详细介绍。在介绍软件的使用方法时,一般具体内容比较细而多,细是指涉及到的内容都是在使用中所用到的具体细节,是比较基础的部分但同时又很重要;多是指具体内容涉及到的知识点很多。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进行教学的效果尤为明显。

在讲授过程中,以一个大的例子表达一个讲解的主题,在这个例子中贯穿具体的内容。这样以实例作为平台,就有了一个大的框架,有了主题,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有关内容的介绍,学生会感到思路明晰,印象深刻。例如:在Dreamweaver中对属性[5]进行介绍时,每种对象都有不同的属性,每种属性都可以有多种属性值。在具体讲解时,就以例子中所使用的属性值为依据介绍这种属性的作用。比如框架中“目标”属性的设置, 属性值leftframe表示在框架左边显示,可以推断“目标”属性是用来设置链接页面所显示的位置,在此要求学生考虑mainframe、topframe、_self、_parent应该表示链接页面在什么位置显示。学生在实际操作时,往往会先模拟例子进行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对属性中未提及的属性值进行测试,检验自己的推断,然后将其应用于自己的实际制作中。

在制作技巧的介绍中,可以先将技巧使用的效果展示给大家,然后通过演示具体的制作来介绍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将制作技巧中的某些步骤进行适当的变化,就能够产生不同的效果,这时就要引导学生思考怎样进行改变,同时要求学生总结各种方案以便在以后的制作中使用和验证。比如Dreamweaver中介绍表格边框技巧时,对填充、间距、边框的设置,可以产生不同的边框效果。首先给出制作好的例子,然后通过水平细线和细线表格的实际制作介绍填充、间距、边框的意义,再配合插入1×1的表格来实现立体表格,同时让学生思考怎样设置填充、间距、边框这三个属性配合插入表格实现隔距表格,还有没有其它的方法来实现隔距表格。最后要求学生上机实验时具体设置填充、间距、边框这三个属性,并且使用其它的方法来实现。

3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的应用效果

计算机公共基础课“Visual Basic程序设计”的教学中,在介绍程序的三种基本结构和各种语句的使用时,我们采用了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先使用案例式教学方法,举出日常生活中的简单例子;接着使用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例子总结使用中的注意事项,同时引导学生根据例子思考程序中各语句的功能和作用;然后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方法,给学生布置编程练习题。通过使用这一规律,学生对三种基本结构和各种语句的使用方法、程序中各语句的功能和作用有了清楚的认识和理解,在实际编程过程中能够熟练的使用各种语句进行程序设计,编写的程序可读性和正确性很高。

在计算机专业选修课程网页制作、动画制作[6]、计算机辅助制图[7]等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使用了这一规律。以实例作为平台进行介绍,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安排相关内容进行练习。在考核时,我们采用了交考试作品的方式。对于作品当然有一些具体的要求,这些要求一般是技术上的,也就是对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的考核;在内容上,我们只是确定了作品的题材而不限定具体的内容,这为学生能够进行自创意设计保留了很大的空间。

为了进一步验证使用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的教学效果,我们对在不同教学方法下相同年级学生的Flash作品成绩进行了统计。在此次统计中,学生的平时成绩满分为30分,考试作品成绩满分为70分,所使用的考试要求和分值标准如下:

(1) 作品内容:以“农业信息化”为主题自创意制作Flash短片;

(2) 作品要求和分值:

①、至少包含一个自绘的对象(3分)〈列出使用到的工具(2分)〉;

②、包含文字〈制作文字特效〉(4分);

③、包含各种元件,每种至少一个 ――图形(4分)、按钮(4分)、影片剪辑(4分);

④、动画中具有形状渐变(4分)和运动渐变(4分);

⑤、具有四个以上的图层〈图层名称要和本图层的内容相符合〉(2分),至少有一个遮罩层(5分)和一个引导层(5分);

⑥、包含声音(3分),声音与影片同步〈影片停止声音也停止〉(3分);

⑦、具有交互式动画效果〈注明编程(3分)的位置(2分)〉;

⑧、同时提交.fla(4分)、.swf(2分)、.exe(2分)三种类型的文件;

⑨、描述制作过程的详细步骤(8分),写出制作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体会(2分)。

表1是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得到的统计结果,表2是应用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的统计结果。

通过对表1和表2进行对比,Flash作品的优秀率(90~100分)由原来的3.3%上升到15.3%,增加了12个百分点;良好率(80~89分)由原来的18.7%上升到34%,增加了15.3个百分点;不及格率(60分以下)由原来的11.3%下降到4%,减少了7.3个百分点。很明显应用了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之后,学生能够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和技巧,能够根据某一题材进行自创意设计,作品质量明显提高,教学效果比较理想。

4结论

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通过以上对如何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使用这一规律,以及应用这一规律产生的教学效果的介绍和分析,可以看到: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理论与实践关系规律必将提高教学质量。我们将继续研究如何更好的在计算机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应用这一规律,使得它能够最大化的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杨耕,范燕宁,谭培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概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杨小微. 现代教学论[M]. 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

[3] 甘健候. 网路与课堂教学相整合的计算机专业教改研究[J]. 计算机教育,2006,(26):31-33.

[4] 余华,何玉香. 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基础[M].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5] 张大鹏, 张威, 陈海波. Dreamweaver MX网页设计[M]. 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3.

[6] 倪洋,苏峻,闻利群. Flash中文版实用教程[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4.

[7] 石秀山,赵钊,毕子让. AutoCAD辅助设计标准教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作者简介

翁梅(1959-),女,副教授,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系主任

冀亚丽(1979-),女,硕士,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系教师

刘倩(1978-),女,助教,河南农业大学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计算机系教师

本文获2006年11月河南省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壹等奖。

上一篇:高等职业教育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探索 下一篇:基于EDA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实践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