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初探

时间:2022-05-15 04:50:07

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构建与初探

摘要: 本文通过对胜任力模型的方法及基本思路入手,根据对某高校教师访谈和问卷调查据分析,提出高校教师胜任力素质特征,对相关胜任力及其模型和高校高校教师的管理进行了论述。

Abstract: Starting from methods and basic idea of competency model, this paper proposed university teachers competence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interviews and questionnaires to a university teachers, and carryied out discussion on competency model and the management of university teachers.

关键词: 胜任力;胜任力模型;高校;高校教师

Key words: competence;competency model;universities;college teachers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5-0277-02

1 胜任力概念及其发展

“胜任力”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Mc

Clelland于1973年在《测量胜任力而非智力》一文中正式提出,包含将特定工作中有明显成就的优秀者与普通者区分开来的个人的深层次特征和表现,它可以是个人动机、特质、自我形象、态度或价值观、某领域知识、认知或行为技能等任何可以被可靠测量或计数的并且能显著区分优秀与一般绩效的个体特征。他在文中强调回归实际,从第一手材料入手,直接发掘那些能真正影响工作绩效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为提高组织效率和促进个人事业成功做出实质性的贡献。他把这种直接影响工作业绩的个人条件和行为特征称为胜任力。

本着系统性、相关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更多人认为胜任力,具体是指在特定工作岗位、组织环境和文化氛围中绩优者所具备的可以客观衡量的个体特征及由此产生的可预测的、指向绩效的行为特征。

随着时代的发展,胜任力的概念得到了丰富,目前认为胜任力应当包含职业、行为和战略综合三个维度。职业维度是指处理具体的、日常任务的技能;行为维度是指处理非具体的、任意的任务的技能;战略综合维度是指结合组织情境的管理技能。

2 教师胜任力评价体系

2.1 分析对象 本文以某高校教师为研究对象,教师432人,其中高级职称100人,中级职称226人,初级及其他108人,发放问卷300份,有效收回263份。

2.2 分析方法 本文通过行为事件访谈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获得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的各项指标。首先进行了访谈,根据各个职称的不同分别访谈了10位各职称阶段教师代表,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人,通过对访谈对象的关键事件进行编码,对每一行为事件抽象出所包含的导致成功或不成功的胜任力因素,为问卷调查提供依据,在访谈记录中我们得出表1。

对教师代表的阶段访谈后,我们确定22项胜任力特征值为本次问卷的特征指标(可多选或不选),对全院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收集整理后对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全院教师认为做好本岗位工作所必须具备的胜任力特征指标中(A代表出现频率多、B代表较多、C代表一般)。

2.3 指标的确立 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两种方法得出的指标的频度较为吻合,二者趋同,所以我们得出高校教师胜任力模型如表3。

以下为各高校教师胜任能力的表征:

①知识。知识是高校教师乃至所有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教学工作就无从谈起,高校教师作为在大学教学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知识传播、创造和运用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高校教师就代表着知识的力量与表现,他们的事业与发展知识密切相关。包含学科基础知识、学科前沿发展知识、教育理论知识等

②教学技能。教学技能是教师的职业技能,利用自己掌握的教学理论,进行教学活动,并形成自己的一套教学行为系统。教学技能是教师必须要掌握的教育教学技巧,教学技能的水平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并对教学活动的创新有着积极的作用。通常来说,教学技能主要包括五个方面: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批改和课后辅导、教学评价、教学研究。

③职业态度。从心理学上讲,态度是人们在自身道德观和价值观基础上对人或事物的评价和行为倾向。态度表现于对外界人或事物的内在感受(道德观和价值观)、情感(即“喜欢-厌恶”、“爱-恨”等)和意向(谋虑、企图等)三方面的构成要素。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说过:教师的态度决定教育的成败。高校教师职业态度主要体现为对学生、对工作、对教育事业的态度。因此从态度上来说,合格的高校教师应当具备以下素质:热爱教学、治学严谨、诚实正直、尊重他人。

④动机。动机,在心理学上一般被认为涉及行为的发端、方向、强度和持续性。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个人的动机主要包含自信、目标明确、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

3 结论

综上可见,高校教师胜任力侧重于高校教师的知识、教学技能职业态度、动机这几个核心方面,其中尤以学科前沿发展知识、课堂教学、热爱教学、治学严谨、诚实正直、自信、目标明确、社会责任感、奉献精神、身体健康等具体特征为最为重要,这也与高校教育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

胜任力模型在我国教育行业,现阶段还是一项较新的管理工具和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尤其在高校教师绩效考核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胜任力模型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是衡量胜任力模型最重要的两个标准,只有在实际高校教育实际工作中对胜任力模型进行调整和完善,并有效的加以利用,才能实现真正的推动高校教师考核机制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琴轩,朱牧.人力资源专业人员胜任力研究.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1(10):20.

[2]程凤春.学校管理者胜任力研究及其成果应用.比较教育研究,2004(03):10.

[3]强国民.胜任力视角下高校教师招聘体系探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0(04).

上一篇:你家狗狗“皮痒”了没? 下一篇:以就业为导向促进《工业现场总线》课程教学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