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探析

时间:2022-05-14 08:06:09

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探析

摘要:目的 探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序的应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2月1日~2014年1月1日收治的98例冠心病患者,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措施,给予B组患者预见性护理措施,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等进行对比。结果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9.4%,B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冠心病;预见性护理程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护理在临床治疗中发挥的作用日益突出[1]。为探析冠心病患者护理中预见性护理程度应用效果,我院对收治的49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98例患者均为我院2012年2月1日~2014年1月1日收治的冠心病患者,经检查所有患者均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按住院序号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男29例,女20例,年龄43~80岁,平均年龄(60.23±0.91)岁。B组患者男30例,女19例,年龄41~78岁,平均年龄(60.21±0.9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检测、病情观察、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预见性护理,主要包括病情评估、心理护理,预防并发症护理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等进行调查与统计[2,3]。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x±s表示,对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30.6%,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2.3%,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满意度对比 A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69.4%,B组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1.8%,两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冠心病为临床常见病症,其主要是一种因冠状动脉发生器质性狭窄或阻塞,从而导致心肌出现缺氧、缺血甚至坏死的心脏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心绞痛、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猝死等[4,5]。为有效提高冠心病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49例患者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为护理人员根据自身护理经验,对冠心病治疗过程中已经发生或潜在发生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制定预防措施,从而有效避免或减少问题对治疗效果产生的影响[6]。

我院对患者实施的预见性护理措施主要包括:①病情评估。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对患者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准确评估,做好相关预防工作。②物品准备。对患者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对相关器械、物品进行准备,保证其摆放顺序整齐,标识清晰,避免使用过程中出现失误。③心理护理。患者自身对病情的不了解,导致内心极易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严重影响到治疗效果,对此护理人员应向患者就冠心病相关信息进行讲述,引导患者保证心态平稳、平衡。④饮食护理。叮嘱患者食用清淡、丰富、易消化的纤维食物,避免患者出现便秘,以免加重心脏负担。

通过对上述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可知,实施预见性护理措施的患者不良反应率较低,满意度较高,可达到91.8%,明显优于一般性常规护理措施。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充分结合自身实践经验,深刻剖析问题发生的原因,深入思考解决措施,从而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及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清,周小香,李丽.预见性护理程序在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5):994-995

[2]李晓燕.预见性护理在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国家护理学杂志,2013,32(2):300-301

[3]苏丽平.冠心病介入治疗并发生的观察及护理[J].工企医刊,2013,26(6):493-494

[4]叶红.实施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心功能不全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6):958-959

[5]佟翠娟,李艳梅,魏民.预见性护理对老年冠脉介入治疗护理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2,14(3):118-119

[6]张晓刚,陈玉琴.预见性护理程序在住院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求医问药,2012,10(10):589.

上一篇:手背浅静脉逆行穿刺的临床应用和体会 下一篇:疫苗稀释剂的重要性及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