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规划建设探讨

时间:2022-05-14 06:49:08

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规划建设探讨

【摘 要】各个高校经过多年信息化建设,已建成一系列应用业务系统平台,对业务开展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随着信息化的推进,高校会开发更多的业务系统以满足师生的需要求,这就需要对已有的业务平台和新开发的业务平台进行规划和整合,达到资源优化、合理利用的目地。作者以所在单位为例,对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的规划建设作简要探讨。

【关键词】应用系统;规划;云平台;SOA

0 引言

信息化校园建设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规划到实施,每一步都要走踏实,每一步工作的前期规划做好了,做周详了,就会给下一步工作的开展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会少走很多弯路、重复的路。

1 总体设计

1.1 信息化应用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校园信息化平台,我们采用顶层设计思路, 以服务于全校师生的教学、科研、生活为目的,包括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体系,基础设施层,基础服务平台,信息服务,业务系统六大方面。[1]其中基础设施层:硬件和网络支撑,包括网络资源、硬件服务器、存储等;基础服务平台:包括支撑软件如数据库、中间件、工作流引擎等。基础服务平台将提供标准开放的访问与调用接口API。业务系统:电子校务协同化,包括办公、教学、学工、人事、科研等,基于工作流引擎,实现协同化管理与服务;资源知识一体化,实现学校各类资源如教学、学术、数字图书、数字档案等的整合与统一检索,并能基于知识库与数学建模的基础上实现智能化推送;智能决策智能化,基于数据中心实现各类数据的综合查询、报表、分析、辅助决策;文化生活社区,基础SNS网络社区服务实现管理信息系统服务与文化、娱乐、生活信息服务的无缝集成,实现方便的群组服务;信息服务:实现各类信息服务的注册、、重组、调用等服务管理,为师生提供高效、便捷、互动的信息服务。信息安全、信息标准、管理、保障体系:包括信息安全的策略、组织与评估、信息技术标准、管理制度、组织机构、运维保障体系等。

通过对上述架构的数字化校园的实施,向学生、老师、行政人员、领导、校友、家长、公众等校内外用户提供与其身份和权限相适应的全方位的信息服务,同时,以业务流程的纽带作用,通过信息的有序合理地流动,提高师生业务办理的自动化水平,促进学校各类管理活动效率和质量的提高。

1.2 技术线路

基于SOA的数字化校园架构设计,其核心是建立学校SOA架构的技术标准,目的在于提高应用系统软件的重复使用率和可扩展性,减低IT资源的投资和风险。[2]其中服务管理平台,面向服务的SOA架构包括WEB服务、URL资源功能服务、WEB剪辑、Iframe集成服务、RSS集成服务、API集成服务、Portlets集成服务。通过服务管理平台SMP来实现服务的集成、注册、、管理;第二,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化校园总体规划包括基础架构即服务,实现服务器、存储、网络、操作系统的虚拟化;平台即服务提供各类支撑共享服务;软件即服务,提供各类信息服务。第三,基于J2EE、.Net平台,采用面向对象的组件技术,所有模块基于组件开发,可插拔,并为后续开发提供应用编程接口;采用基于Web Services的统一数据交换服务技术;采用基于物理的三层结构;采用高可靠解决方案――Oracle RAC;采用负载均衡、中间件集群实现。

2 核心业务平台建设规划

2.1 信息标准建设是整个数字化校园的基础,在全校范围内为数据库设计提供类似数据字典的作用,是实现全校所有应用系统信息资源交流与共享的必要条件和基础性条件。[3]

2.2 建设原则,第一,兼容性原则,必须和国家标准、相关信息行业标准相兼容;第二,唯一性原则,即一个代码只唯一表示一个编码对象;第三,规范性原则,代码的结构、类型以及编写格式必须统一;第四,可扩性原则,即必须为新的编码对象留有足够的备用码,以适应不断扩充的需要。除了上述四原则外,还必须遵守简单性、适用性、合理性、全面性等原则。

3 数据中心平台建设规划

为了建立一个可以为校内应用提供数据交换和共享服务、为领导提供决策支持、可管理、运行规范的、具有全校统一标准、集成校内各权威数据的数据中心。必须坚持稳定性、高性能、可扩展易维护、界面友好、标准化、安全性和跨平台部署等原则。建设过程中数据中心平台建设必须吸取共享库、大集中和数据交换三种模式的优点。其一是在共享库的基础上尽可能扩展数据集成范围;二是尽可能集成所有应用系统到数据中心平台运行;三是规范的数据变更流程;四是独立的系统就通过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实现数据集成与共享。[4]

4 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建设规划

平台规划建设过程中,首先要坚持标准化原则,符合LDAP v3版本标准,采用基于LDAP标准的目录服务器存储身份数据;第二是传输安全性原则,要求对用户登陆信息进行加密传输,所采用的加密技术不可逆;第三是数据安全性,用户登陆数据需要加密保护,并且不能被篡改;第四是高可靠性,采用合理的策略,提供数据定时、异地冗余备份功能,保证系统的可靠性。第五是系统容错性,系统必须具备较高的容错功能,确保正常运行。第六是接口开放原则,支持不同开发语言、不同应用服务器平台实现的应用系统的认证集成方式,提供WebService、API等方式。认证平台系统架构,包含数据层、认证服务管理层、接口层、服务层、认证接入层。包括组织机构管理、角色管理、单点登陆、身份同步、统一权限管理、中心认证服务、统一资源访问控制、资源访问安全审计及负载均衡等功能。应用系统的统一身份认证的实现,包括用户身份的管理和身份同步、用户身份的集成等。

5 信息门户平台建设规划

5.1 建设过程中,采用符合通用国际标准的、可持续升级的门户框架用于构建基于校园网异构应用系统的综合信息门户;整合并管理各种资源和应用系统,采用丰富的集成手段及统一的信息标准保证信息的统一;通过统一入口为师生提供安全的、集成的、个性化的、无缝的资源访问;校方可根据其提供的丰富的开发接口对门户网进行二次开发。[5]

5.2 建设原则:为满足校园信息化建设不断发展的需要,首先需要保证技术先进性原则;第二,为支持多种平台,支持跨平台部署,必须要可集成原则;第三是容错性及安全性,在系统运行中发现故障时仍能提供稳定、持继的服务,并且需要保证传输的信息不被非法盗取、用户身份被非法盗用;第四是高性能及可管理性,要求在大规模用户访问时仍能提供高速的服务,并且提供良好的管理界面。

5.3 功能实现:信息门户平台功能包括提供门户支撑框架:支持标准的J2EE技术,提供二次开发的应用编程接口API,实现用户自定义应用的改造;提供应用服务集成、管理:提供多种集成方案;提供个性化定制,包括菜单的顺序、板块的位置显示、个性化背景等;提供个人主页、个人数字档案、个人办公、个人统计等功能。

6 结束语

本文从应用系统建设的整体设计、技术线路、核心业务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和信息门户平台几方面简要阐述了高校应用系统的建设和规划,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 高校会有更多的应用需求,面临更多的问题,并不能简单地依靠采用某种新技术或新方法就能彻底解决,必须结合学校实际,通盘考虑、长远谋划、合理规划、分期推进、稳步实施,才能促进高校数字化校园的高水平建设。

【参考文献】

[1]黄永斌,王琦峰.面向服务架构的高校信息化应用平台及关键技术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9(5):22-25.

[2]王宏,王腊梅,夏明俊.高校信息化应用系统整合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2,9(308):128-133.

[3]陈凤鸣.高校信息化应用影响因素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 ,12(3):248-249.

[4]王华英.高校信息化统一数据平台建设探讨[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3:82-83.

[5]关栋栋.高校信息化建设:以闽江学院为例[J].计算机教学信息化,2013,3.

上一篇: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下一篇:简论防雷的重要性和防雷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