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北京清真寺女性空间

时间:2022-05-14 02:06:09

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受女权主义思潮的影响,西方城市规划和建筑理论界开始将女性纳入关注范围,一方面返身检讨既往的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历史及理论,另一方面,女性主义提供了新的评价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的准则。建筑学专业引入女性主义,表达了贴近生活实践以及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普遍人文关怀。人类的范畴既应包括男性,也应包括妇女和儿童。

在当代北京城市空间研究中,尚没有专门关注女性生存空间。本文试图以清真寺中的女性空间为研究对象,将对女性的关注引入北京城市空间的研究中。同时,清真寺女性空间作为一种通常消失于学术视野之外的微观空间类型,也有利于丰富北京城市空间研究的范畴。

女性空间与北京清真寺女性空间

“女性空间”,常常让人联想到带有“女性气质”(feminine)的空间。这种空间由于女性的参与,或为女,而沾染上普遍文化定义中的如阴柔、细腻等女性气质。本文避开了纯粹的“男性气质”、“女性气质”的文化理论纠葛,而以空间活动的主体――“人”作为定义的根本。因此,这里的“女性空间”,专指女性以主体身份参与其中的空间。女性作为主要使用者,对空间生产的影响大于与她处于同等位置的男性。

对中国中原地区的清真寺来说,女性穆斯林主要使用的空间为女礼拜殿和女水房。本文以下对北京清真寺女性空间的研究,就以这两种空间为主。

一般特征

2007年1月至5月,作者调查了北京五环以内及周边地区的39座清真寺,清真寺中的女性空间具有如下普遍特征

第一,普遍存在供女性穆斯林使用的礼拜空间和女水房。不管是处于闹市繁华之地,还是隐身偏远乡村,清真寺不论大小、新旧,普遍都为女性穆斯林设置了冲洗和礼拜的空间。空间的大小、位置和质量等物质状况可能会因为清真寺周边穆斯林的多少、清真寺本身空间的大小和经济状况的好坏而有所差别,但无一例外,都设置了专门服务于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和女水房。

第二,空间布局上普遍以男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为主,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为次。到目前为止,北京尚没有完全独立的清真女寺。如果有所谓的“清真女寺”,一般只是依附于男寺的一处专供女性穆斯林礼拜的院落,其管理仍隶属于男寺。它们往往偏居男寺之一隅,或完全脱离于整个清真寺的核心空间轴线体系,或者服膺于男寺所主导的空间逻辑之下,体形小,仅由一些满足基本功能需要的建筑围合而成,缺乏通常意义上作为~个完整的清真寺必须有的邦克楼和望月楼。

当男女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位于同一个院落但处于不同的大殿中时,男礼拜殿必定占据院落中坐西朝东的质量最好、体积最庞大的建筑物,女礼拜殿则位于南、北厢房,面积相对狭小。

当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与男穆斯林同处一个大殿时,这时的女性穆斯林礼拜空间要么位于男穆斯林礼拜空间之一侧(南,北侧),要么位于男穆斯林礼拜空间之后,二者之间用隔墙、屏风、布帘等隔开。

第三,男女水房之间没有明显的主次差异。虽然在调查中发现,多数男水房的空间要比女水房大,有的清真寺的男水房的位置要比女水间好,但二者之间并没有明显和必然的主次关系。通常情况下,男女水房毗邻或相对,以便于男女穆斯林寻找。大小的差异主要源于进清真寺礼拜的男女穆斯林人数的多寡而不同。但通常情况下,同一个寺里的男女水房的设施和装修程度都是相同的。这从教义上比较好理解。伊斯兰教注重清洁,因此礼拜之前的冲洗对于男女穆斯林同等重要,并不存在性别差异的问题。实际上从建造上来说,男女水房临近,也是最经济、方便的使用方式,利于节省管道和安排上下水。

内部特征

从室内空间布局上来讲,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与男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有较大的相似性。

在中国,穆斯林的礼拜方向都是朝西:礼拜的地方往往先满铺地毯,然后再用其他花色的毯子铺设一排排的跪拜位置。当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位于男性穆斯林礼拜空间内的时候,女性穆斯林很有可能与男性穆斯林在同一排上礼拜,但彼此之间会有布帘或屏风隔开。通常情况下,不管是男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还是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都在两侧准备了凳子或桌椅,以供无法在地面上跪拜的老年男女穆斯林使用。

但从室内陈设上来讲,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与男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具有根本的不同,而且这种不同往往容易被缺乏伊斯兰教知识的人所忽略。

一方面,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没有敏拜尔,一种供阿訇在主麻或节日时站在上面讲经的木制台阶。但对男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设施。如果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位于男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内,敏拜尔就更没有必要设置了。

另一方面,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没有宫殿,即通常位于清真寺礼拜大殿端头的凹进去的空间。现在虽然有些清真寺的女礼拜殿在西面的墙上设置了类似于宫殿的拱券或其他装饰,但按照教法规定,这些东西都不被允许。

有些虔诚的女性穆斯林在礼拜时会穿上长及膝下的白大褂,遮蔽全身,因此有的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还有一些挂衣服地方。由于女性穆斯林在礼拜的时候并没有单独的阿訇领拜,如果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与男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相隔较远,往往还会在室内设置音箱等传声设施,以便这里的宗教活动与男性穆斯林那里保持同步。

由于礼拜前的大、小净对男女穆斯林来说是同样的宗教礼仪,因此女水房与男水房在空间布局和室内陈设上没有大的区别,都包括供洗大净用和小净净下时用的隔间,以及洗小净用的池圈。差别只在于数量多少和空间大小的不同。

空间使用

从空间使用上来讲,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具有两个特征,一是时间上的“离散性”,二个是空间上的“离散性”。

通常清真寺会将本寺每天五时合众礼拜的时间明确地标识出来。虽然实际上每番拜功只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既可,但因为教法对男性穆斯林有成班礼拜的要求,因此男礼拜殿的使用呈现按照一定时间的规律性。但女礼拜殿则不同。女性没有成班礼拜的要求,因此她们可以根据自己时间的安排上清真寺礼拜,并不是一个准点。

另外,由于女性没有成班礼拜要求,或说是不能成班礼拜,因此在礼拜时的空间使用在男性穆斯林会是整齐的行列式,在女性穆斯林则是散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位置。

后河沿清真寺的一位乡老对此有细致的描述:“这个时间是底盖尔,妇女家里要有孩子上学,老人吃饭,她把饭做完吃完饭,歇一会儿,她就上这儿来。洗完以后,底盖尔一入,她不按……。女的不是可以不排班吗7

自己就礼了。来这儿把撇失尼礼了,把中午这撇失尼先礼了,补上。补完以后呢,底盖尔一入时,正时,再把底盖尔礼了。底盖尔礼完,买菜回家做饭。然后呢,做饭回来,人家沙目都下了,男的都下了,她那儿洗完之后补沙目,然后等着,再礼虎夫滩。她就根据个人的时间,什么都不耽误。五个时候都礼了。男的不是聚礼么,得集体礼。女的没有。”

空间模式

由于北京清真寺中男女礼拜殿在空间位置和规模大小上存在的强差别性,以及男女水房之间的弱差别性,在对北京清真寺女性空间进行分类时,可以仅以女礼拜殿作为分类依据。因为女礼拜殿的空间存在密切地依托于男礼拜殿的空间定位,因此我们依据女大殿与男大殿之间的空间关系来命名北京清真寺中女性空间的不同类型。

根据中国传统建筑的空间等级,将清真寺女性空间划分为“寺”、“院”、“殿”、“室”、“位”五个空间层次院与院组成寺,多个殿围合成院,殿内有不同的室,同一室采取不同的位进行排班。由此可以将中国清真寺中的女性空间划分为六种基本类型:类型1,独寺型:类型2,同寺独院型,类型3,同寺同院独殿型;类型4,同寺同院同殿独室型类型5,同寺同院同殿同室独位型,类型6,同寺同院同殿同室同位型。到目前为止,伊斯兰教教法尚不允许男女同位而拜,因此类型6不存在。

调研中发现,北京清真寺女性空间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存在状态。因为建筑环境的稍许差异,它可能会既属于这一类,也属于那一类,并不能总是绝对地划归为五种基本类型之一。因而尚有4种处于中间状态的亚类型,即:类型1/2,既可独寺,也可同寺,类型2/3既可独院,也可同院i类型3/4既可独殿,也可同殿,类型4/5,既可独室,也可同室。从类型1到类型5,是一个女性空间逐步进入男性空间的层层递进的地“登堂入室”的过程,女性穆斯林礼拜空间与男性穆斯林礼拜空间之间的物理距离逐渐缩小,男女穆斯林彼此之间宗教活动的碰撞逐渐增多。

目前北京清真寺中的女性空间主要集中在类型1/2到类型4/5。虽然北京的穆斯林会将一些较大的、较独立的女性穆斯林的礼拜空间称之为“女寺”,但实际上由于它们并未自行管理,也没有专门的阿訇,并不能算是“独寺”,因此类型1实际上不存在,类型5则非常少见,只出现于某些特殊的情况下。

未来预设

从目前的调查来看,未来北京清真寺女性空间的发展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空间模式趋向:一是进一步隔离,修建独立的女寺,二是取消物质空间上的隔离,采用在同一空间内排班的方式。但前者似乎获得了更多的伊斯兰教精英群体的支持。作者认为,无论是隔离还是同室排班,将伊斯兰教教义中男女平等的观念落实到空间上是最重要的。在这方面,长营清真寺可以认为是比较好的例子,虽然不能说很完美。

改革开放以来,北京进入了大规模的城市建设时期。在此过程中,清真寺女性空间的命运跌宕起伏。从宏观分布上来看,短期内北京清真寺女性空间还将随着穆斯林群体的空间重组而变化。关注这种变化,将对提高北京整体城市空间品质有积极的作用。

上一篇:伦敦奥运会设施预览 下一篇:“瑰宝丛书”启动仪式暨建筑文化研讨会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