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救治

时间:2022-05-14 01:40:24

【摘要】 目的:探究伤性失血性休克的临床救治方法及救治效果。方法:择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患,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救治方法进行分组:以非限制性液体复苏方法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以限制性液体复苏(Limited Fluid Resuscitation,LFR)方法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对比组间救治结果。结果:两组补液到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液体复苏量,患者呼吸窘迫、脓毒症及多器官衰竭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限制性液体复苏;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 救治方法; 救治效果

doi:10.14033/ki.cfmr.2016.34.08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145-02

所谓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指的是患者的机体受到了严重的损伤并因创伤而发生大量的失血,其循环系统与微循环系统失去有效灌注,致使各脏器组织因缺少血氧供应而发生代谢紊乱与功能衰竭,严重者甚至因此而死亡。据一项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近400万创伤患者,其中有33%左右死于创伤引起的失血性休克[1]。针对这种危及患者生命的临床急危症状,医护人员多以LFR等方式予以救治。本文就这种急诊救治方法的效果进行如下分析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2014年4月-2016年4月由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0例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病患,按照所采取的不同救治方法进行分组:以非LFR方法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对照组,以LFR方法治疗的半数患者归入研究组。纳入标准:无高血压史,受伤至入院时间在2 h以内,创伤部位位于胸部或腹部,有面色苍白、心率加快、呼吸脉搏微弱、血压下降、尿少等临床表现。研究组中男31例,女9例;年龄22~72岁,平均(47.22±10.84)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1例,高空坠落13例,利器砍伤16例;休克程度:轻度11例,中度22例,重度7例。对照组中男30例,女10例;年龄23~73岁,平均(47.56±11.05)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12例,高空坠落14例,利器砍伤14例;休克程度:轻度9例,中度21例,重度1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行统计学对比。

1.2 方法

在两组患者入院之后为其实施紧急抢救,首先对其伤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基于患者的实际情况制定应急方案;之后为患者将口腔内的分泌物与异物清除干净,保持良好的头位,使呼吸道处于畅通状态,为患者作气管插管,以呼吸机作辅助呼吸;最后取远离创伤处的大静脉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1条用于输血,1条用于液体复苏。此外,还需对患者心脏停跳、开放性损伤、大血管破裂等问题进行对症治疗[2]。

对照组以非LFR方法进行治疗,于休克早期为患者使用平衡液、浓缩红悬液与胶体液,于活动性出血未得到控制之前行充分液体复苏,以上液体快速补足,直至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60 mm Hg以上或收缩压达到100 mm Hg[3]。而研究组在患者出血无法控制时以LFR方法进行治疗,先行恢复患者的血压,在收缩压恢复到90 mm Hg之后为其控制补液速度与复苏液体用量,确保血压的平稳。行液体复苏之后,两组患者均需接受护理人员对其意识状态、神态表情、血液灌注情况、皮肤黏膜变化等监护,以便随时进行应急处理。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补液到手术时间,液体复苏量,患者呼吸窘迫、脓毒症及多器官衰竭综合征的发生率及病死率。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补液到手术时间和复苏液体量比较

研究组补液到手术时间稍短于对照组但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复苏液体用量远远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比较

研究组呼吸窘迫、脓毒症及多器官衰竭综合征的发生率及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在临床上极为常见,是一种最为严重的急症,患者在遭受巨大创伤后于短时间内失去大量血液,导致血流动力学处于极为不稳定的状态,诸多脏器组织失去有效灌注,因缺血缺氧而发生细胞坏死,从而诱发心脏、大脑等多个器官发生功能衰竭[4]。由于此病会导致患者死亡,因此有效的急诊治疗便非常重要,一般而言,临床多采取“院前急救入院评估伤情呼吸道护理止血止痛液体复苏”的流程进行处理[5]。

院前急救主要是对患者的创伤给予简易处理,如:为心脏停跳患者行心脏复苏、为血气胸患者行胸腔引流、为骨折患者清创止血[6]。这些措施的实施意义在于缓解患者伤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入院后的伤情评估除了可以使医护人员掌握患者的基本情况,还有助于医护人员决定适宜患者的平衡液和晶体液种类。部分患者可能存在多发性创伤,若创伤为开放性,一般可以及时发现及时处理;若为闭合性创伤则可以借助伤情评估来发现,进而及时采取措施处理,避免患者因最佳时机贻误而出现不良结局。

呼吸道护理可以确保患者气道的通畅,如此可以确保氧气的充足供应,缓解器官组织因缺氧而导致的功能衰竭;此外,呼吸道护理还可以避免患者发生窒息,机械通气对呼吸窘迫也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止血措施的施意义在于减少患者血容量的继续流失,确保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止痛措施的实施意义则在于减轻患者的痛苦,避免手术期间出现应激反应,导致急诊救治失败。

液体复苏在急诊救治中最为重要,传统的非方法为患者在早期以快速、足量的方式补充液体,力争使患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恢复正常的血压水平。然而,经过临床研究发现,这种方法会导致机体失血代偿机制的紊乱,反而会增加呼吸窘迫、凝血障碍、脓毒症等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因其造成的“死亡三角”-体温下降、持续出血、血液稀释,则更容易导致患者死亡[7]。从表2数据便可以发现,研究组的呼吸窘迫、脓毒症及多器官衰竭综合征发生率依次为15%、12.5%、10%,其死亡率仅10%,均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创伤性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关键在于抗休克治疗和止血治疗,而可以有效补充血容量,确保血流动力学的平稳,具有鲜明的抗休克疗效,因此临床可为患者采取此方法进行救治。

参考文献

[1]吴燕.创伤性失血性休克184例的救治体会[J].实用临床医学,2014,15(3):36-37.

[2]陈旭文,李素婷.创伤性失血性休克70例急救体会[J].岭南急诊医学杂志,2014,19(6):498-499.

[3]张秉武,尉桂新,杨明星.限制性液体复苏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中的临床应用[J].临床误诊误治,2015,31(11):103-105.

[4]顾松涛,王素斌,李思伟.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135-136.

[5]董嗣庆.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诊救治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5,14(3):146-149.

[6]闫红.创伤性休克患者的院前急救及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264.

[7] Bur?a F,Pleva L.Anaerobic metabolism associated with traumatic hemorrhagic shock monitored by microdialysis of muscle tissue is dependent on the levels of hemoglobin and 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 a prospective, observational study[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Trauma Resuscitation & Emergency Medicine,2014,22(1):1-9.

[8] Vardon F,Bounes V,Ducassé J L,et al.Out-of-hospital equipment of emergency medical services for hemorrhagic shock management: can do better[J].Annales Francaises Danesthesie Et De Reanimation,2014,33(12):621-625.

(收稿日期:2016-08-24)

上一篇:剖腹产手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 下一篇:保乳手术与改良根治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