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措施

时间:2022-09-25 07:24:55

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的急救措施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09-0263-01

【摘要】目的:探讨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临床急救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对其实施相应的整体急救措施。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好转64例,占91.4%;无变化4例,占5.7%;恶化和死亡各1例,均占1.4%。结论:依据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与急救护理和组强管理相配合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随时调整,包括快速开放静脉通道进行血容量补充、保暖及吸氧和配合等,进行心理护理,医护密切配合,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命质量。

【关键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急救

近年来,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血类意外创伤却随着交通运输业和建筑业的发达不断增加,对人类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影响。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是指创伤作用于机体后引起大量失液、失轿、微循环灌注不足、有效循环不足,使组织和器官出现缺氧、缺血,导致代谢紊乱、多器官功能障碍等病理变化综合征[1]。若不及时有效抢救,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制定科学规范的急救措施是成功抢救的关键环节。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月收治的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患者70例,对其实施相应的整体急救措施,获得满意效果,现回顾性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0例,男45例,女25例,年龄16-72岁,平均38.9岁,受伤至入院时间为25-130min;创伤原因:交通意外伤40例,高处坠落伤18例,机器绞伤4例,其它8例。以胸部损伤为主者18例,颅脑损伤为主者19例,脊柱四肢损伤为主者17例,腹部损伤为主者16例。1个部位损伤者4例,多发伤者66例。对休克程度依据“估克程度分类参考标准”进行判断,其中15例为轻度休克,28例为中度休克,17例为重度休克。

1.2 方法

1.2.1 评估及判断创伤情况 患者创伤后最初60min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时间。在迅速采取措施治疗休克的同时,应尽快明确诊断病情及判断出血部位。对患者行腹穿检查有血性液体时应立即行B超检查确诊。医护人员需抓紧时间,对患者的呼吸、意识、脉搏、四肢温度、血压、四肢活动情况、伤口出血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并记录,应尽量减少搬动多发性骨折的患者,另外需依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对多脏器损伤的患者进行治疗。

1.2.2 保证呼吸道通畅 协助患者取平卧位,将其口腔及呼吸道内异物和分泌物迅速清除,用舌钳将昏迷或喉头水肿患者发生舌后坠时夹出,必要时立即行切开或气管插管。给予氧气吸入,氧流量6-8L/min,氧浓度为40%-50%,依据患者病情必要时给予呼吸机辅助呼吸、气管切开及气管插管,以对缺氧状态及时改善。患者在心跳呼吸骤停时,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进行处理。

1.2.3 静脉通道的的建立 为使有效循环血容量尽快恢复,需立即建立静脉通道,以12号留置针有效迅速的选择颈外静脉、上肢静脉建立至少两条以上静脉通道,必要时可给予深静脉导管进行放置,以保证大量输血、输液通畅和对中心静脉压进行监测[2]。

1.2.4 疼痛和出血的处理 立即在患者有明显出血时行包扎止血或压迫止血。可用血管钳对大血管断裂者进行止血,病情稳定后进行彻底清创和缝合。对四肢骨折和开放性伤口应妥善固定和包扎。患者在有活动性出血时,需结扎并包扎止血。患者为闭合性损伤时,血压在处理后出现进行性下降,面色苍白、脉搏细数、四肢冰冷等清况,应考虑活动性出血在内脏发生,若有不凝固血液经腹腔穿刺抽出即可确诊。患者疼能剧烈时可静脉或肌肉注射哌替啶50-100mg或吗啡5-10mg,但呼吸困难和严重颅脑外伤的患者禁用。

1.2.5 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监测 对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尿量、脉搏、呼吸、血压、中心静脉压、脉压差的变化、皮肤的湿度、温度和颜色及口唇、面颊、肢端、甲床等部位进行密切观察,注意每小时尿量及尿液的性状和颜色,对24h出入量行准确记录。观察患者有无肾功能衰竭、肺、心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发生。当患者出现脉压差进一步缩小,血压下降时,病情可能出现恶化,需立即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

1.2.6 术前准备 常规对患者行血、尿常规检测,为各项医疗需要提供检验指标,同时对肾功能进行监测。护理人员需配合麻醉医生行交叉配血、备皮、置尿管等术前准备,备好止血带,准备休失血性休克的常用药物,并掌握药物的用量、方法、药理性质配伍禁忌,以便有效应用。

1.2.7 心理护理 患者常因创伤突发而易产生忧郁、恐惧情绪,医护人员需沉着冷静,以娴熟的操作技术对患者进行穿刺、固定和包扎等工作,取得患者信任,并采取安慰、关心的方法使患者放松心情,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对治疗和护理全程可积极配合。

1.3 效果评定 依据休克程度分类参考标准判断,好转为符合前一期标准者,无变化为病情基本不变者,恶化为符合后一期标准者。

2 结果

本组70例患者中,好转64例,占91.4%;无变化4例,占5.7%;恶化和死亡各1例,均占1.4%。

患者在急性创伤后常引发较难控制的大出血,伤后1-2h内多出现死亡。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创伤性失血性综合征。伤后最初1h应以抢救生命为主,在进行救治的同时行及时、准确、迅速的诊断[3]。依据科学规范的急救护理程序与急救护理和组强管理相配合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关键。针对患者不同病情对治疗方案进行随时调整,包括快速开放静脉通道进行血容量补充、保暖及吸氧和配合等,依据血压、出血量、尿量对输液量和速度进行调整。为防止颅内高压,同时应用脱水剂进行治疗,患者休克程度较重时,暂不用脱水剂,经有效治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再应用。用夹板对骨折患者进行固定,并有效止痛和镇痛,进行心理护理,医护密切配合,以最大限度的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抢救成功率及患者生命质量。

参考文献

[1] 顾沛,徐建鸣,高颖.外科护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6-22.

[2] 余志英.严重多发伤的急救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6):1498.

[3] 刘中民.改善急救模式提高创伤急救水平[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02,11(2):79.

作者单位:475001 开封市第一人民医院 急救中心

上一篇:小儿手足口病的门诊预防与隔离措施分析 下一篇:放松训练应用于神经症中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