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腹产手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

时间:2022-07-17 09:09:27

剖腹产手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探讨

【摘要】 目的:对剖腹产手术中出血的原因进行临床分析,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产科进行剖腹产并出现术中出血的产妇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针对其出血的实际情况,予以临床止血治疗,并分析、总结她们的出血原因与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根据临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60例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中,由于宫缩乏力而导致出血占38.3%,由于凝血障碍与子宫肌瘤导致的出血均占18.3%,由于胎盘因素造成的出血占20.0%,另外5.0%的产妇是由于切口撕裂而导致出血;所有60例剖腹产手术中出血的产妇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后,均成功止血,且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到100%;采取预防出血之后,产妇出血情况较之于采取措施之前有了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剖腹产; 术中出血; 临床分析; 预防措施

doi:10.14033/ki.cfmr.2016.34.087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4-0154-02

近年来,随着人们价值观发生变化,医疗水平的大幅提高,有愈来愈多的产妇都选择进行剖腹产[1],与此同时,也造成剖腹产手术中出血的人数不断增多,而术中出血也已成为剖宫产手术需要特别重视的一个问题[2]。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对剖腹产手术当中出血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以期尽量减少剖腹产术中出血率,提高产妇生产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5年1月-2016年1月来笔者所在医院产科进行剖腹产并出现术中出血的产妇中随机抽取出6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产妇年龄15~42岁,平均(25±3.7)岁;妊娠时间为35~41周,平均(37.8±3.1)周;其中初产妇28例,经产妇32例。经临床诊断,60例产妇皆是选择剖腹产的方式进行分娩,同时在手术过程中都出现了出血的症状。

1.2 方法

1.2.1 出血原因 对本次纳入研究的60例产妇出血原因进行病理询问,分析及诊断。

1.2.2 临床治疗 分析各个产妇剖腹产手术当中出血的原因,并选择各不相同的处理方法进行临床治疗,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2.1 药物治疗 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出现出血症状之后,应立即予以常规药物进行止血处理,同时于成功分娩之后,对患者行缩宫素注射液20 U子宫肌层注射治疗,同时行缩宫素注射液20 U静脉滴注。若产妇伴有大量出血,再予以益母草注射液2 ml子宫肌层注射、卡前列素胺丁三醇注射液1 ml子宫肌层注射。

1.2.2.2 凝血治疗 对于存在凝血障碍且出血不止的产妇来说,应予以产妇输血,如血浆、冷沉淀、悬浮红细胞、血小板,以及氨甲环酸注射液等处理,以加强凝血治疗。

1.2.2.3 按摩 在予以产妇药物治疗、凝血治疗的过程中,还可对产妇进行规范性的子宫按摩,如需把产妇的子宫提到腹壁之外,则应注意使用无菌温生理盐水进行保暖,直到子宫收缩变硬为止,通过这种辅的治疗,达到止血目的。

1.2.2.4 其他 当产妇出血量大且上述方法皆未获得较好的止血效果时,可以于渗血局部缝扎止血,使用宫腔塞填纱布止血,一次性使用子宫球囊支架,或者是子宫动脉结扎止血等方法,对于出血更为严重或经保守治疗无效的产妇,应及时进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产妇生命。

1.2.3 出血预防措施

1.2.3.1 产前检查 在决定剖腹产手术之前,应对产妇进行全面的产前检查,掌握产妇各项手术指标,对于存在子宫肌瘤等病症的产妇,应告知着重注意的要点。

1.2.3.2 健康宣教 在产前耐心向产妇讲解可能会发生术中出血的诱发因素等知识,使产妇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并告知以往止血成功的案例,稳定其情绪。

1.2.3.3 心理干预 积极与产妇进行沟通,了解其心理状态,针对性地向产妇提供心理干预,消除产妇的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使其能够保持轻松的心态来迎接手术。

1.2.3.4 基础护理 于手术之前告知产妇保持良好的日常生活作息,确保身体状态的良好,同时在日常加强对产妇各项生命体征的监测,做好心电监护、温度测量等一般的基础性护理。

1.3 观察指标

(1)产妇剖腹产手术当中的出血原因。(2)疗效评价标准:显效,出血症状完全消失;有效,阴道出血速度低于50 ml/h,子宫收缩逐渐良好,且变硬,出血量逐渐减少,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尿量正常;无效,患者阴道出血的速度超过50 ml/h,子宫收缩不良,且质软,无法控制出血量,生命体征恶化,尿量低于30 ml/h或者是无尿[3]。治疗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另观察采取预防措施之后产妇其出血情况,与之前出血情况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包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2.1 关于产妇剖腹产手术当中出血的原因

根据临床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在60例行剖腹产手术的产妇中,由于宫缩乏力而导致出血占38.3%,由于凝血障碍与子宫肌瘤导致的出血均占18.3%,由于胎盘因素造成的出血占20.0%,另外5.0%的产妇是由于切口撕裂而导致出血;在所有出血原因中,宫缩乏力所占的比例明显要比其它原因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60例产妇临床治疗情况

所有剖腹产手术中出血的产妇经过积极的临床治疗后,均成功止血,其中显效者51例(85.0%),有效者9例(15.0%),未见有治疗无效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100%。

2.3 采取预防出血措施前后产妇出血情况比较

在对接受剖腹产的产妇采取预防出血的措施前,产妇出血较为严重,采取措施后,出血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出血情况较采取措施前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随着近些年来我国医疗技术水平有了越来越大的进步,剖腹产的成功率明显提高,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4-5],虽然如此,但是剖腹产手术存在的风险还是要比自然分娩的风险大,而剖腹产当中伴有出血问题的发生仍然是造成产妇或者婴儿死亡的一个最直接因素[6-8]。基于此,必须要将剖腹产手术当中出血的临床治疗与预防作为一个关键问题重视起来。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60例剖腹产手术当中出血的产妇出血诱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1)宫缩乏力,@是本次研究中60例产妇最主要的诱发出血因素,占38.3%。产妇在手术的过程中,由于其原有的自身疾病,产程延长或者是巨大儿、羊水过多等诸多因素都有可能造成其发生宫缩乏力,继而导致术中出血;(2)胎盘因素,该因素也是导致产妇在手术过程中出血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本次研究的60例产妇中,由于胎盘因素而发生出血的比例占到20.0%。该情况多发生在经产妇、二次剖腹产或者是存在流产史、引产史的产妇中,一般来说是由于发生了胎盘粘连或者是前置胎盘等症状,继而导致产妇在术中发生出血;(3)凝血障碍,本次研究的60例剖腹产产妇,由于凝血障碍而发生出血的比例占到18.3%。产妇在分娩的全过程中,必然会有切口或者是少量的血量,如果原本产妇就伴有全身疾病凝血障碍,那么切口的凝血功能必定不强,因此就会发生流血不止的问题,导致术中出血;(4)子宫肌瘤,该因素的发生率较高,本次研究中由于该因素导致出血的比例占18.3%,当产妇伴有子宫肌瘤时,若再进行剖腹产手术,那么在手术过程中就很容易造成子宫动脉的破裂,继而诱发术中出血;(5)切口撕裂,该因素造成术中出血的比例较小,本次研究中占5.0%,在剖腹产手术过程中,是因为产妇的子宫切口过小,或者是因为胎儿的头围较大,会使产妇出现胎儿娩出困难的问题,这就需要医生借助于人工的方法来帮助胎儿娩出,但是由于一些医生用力过度或者是手法不成熟、不规范等原因,就很容易导致子宫切口发生撕裂的问题,继而诱发术中出血[4]。

在本次研究纳入的60例产妇中,经药物治疗、凝血治疗、子宫按摩、凝血因子的补充以及宫腔纱条填塞等一系列方法治疗之后,均成功止血,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100%。

总结来看,剖腹产手术当中出血的原因主要包括宫缩乏力、凝血障碍及胎盘因素等。医护工作者应针对各项诱因做好对产妇的预防措施,降低术中出血率,提高产妇生产质量。

参考文献

[1]史丰玉.69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116.

[2]刘青建,刘彩萍.50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6):116-117.

[3]廖作燕.69例剖腹产术中出血的临床分析与预防措施[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4):835-836.

[4]吴海燕.对剖腹产术后出血患者的护理及对剖腹产术后出血的预防[J].当代医药论丛,2014,4(2):223-224.

[5]陈菊珍.剖腹产术中出血5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3,22(17):46.

[6]谢敏.剖腹产产后出血的临床护理对策研究[J].医学信息,2014,28(34):44-45.

[7]崔松梅.剖腹产术中出血原因分析与预防[J].医药前沿,2015,5(25):127-128.

[8]邓华林.剖腹产术中出血原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5,7(1):153-155.

(收稿日期:2016-08-26)

上一篇:142株鲍曼不动杆菌区域性分布及耐药特点的分析 下一篇: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