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时间:2022-05-13 10:22:14

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研究

摘要

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自由的追求、对生命的关注越来越强烈,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的呼声也越来越强。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关于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梳理、整合,把人本主义理念作为理论支撑,贯彻到大学生体验式的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之中,为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设与实施提供参考,更好促进大学生对生命的关注与珍惜,并在以后的人生中健康、快乐、幸福的生活。

关键词

人本主义;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现状

1研究背景

从哲学实现以探索人的问题为基本研究对象后,人以及人的生命就成为一个值得永久探寻的话题。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主动放弃生命自杀,关注生命已经成为教育的主旋律,生命教育课程也在一些地区出现。那么,关于生命教育的课程设计也应该相应的成为关注的要点。在本文中,生命教育课程主要涉及单一性的课程,它是将生命教育的基本内容编制为专门的课程。生命教育课程的形式呈现两种类型:学科形式的生命教育课程和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而生命教育课程的对象是人,内容是与生命相联系的,人即生命,是能动性的,那么以活动体验为主的生命教育课程应该成为研究的重点。人本主义理论的内涵正好符合了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的要求,即产生了“人本主义视野下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研究”的主题。在人的一生有几个成长的年龄阶段,大学是一个人从金字塔迈进社会的过渡阶段,也是一个人的人生转折的阶段,所以本文研究主题是针对高校大学生的研究。

2概念研究

人本主义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在美国兴起的一种反对行为主义倾向的心理学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A.H.马斯洛创立,其主要代表人物有马斯洛、罗杰斯等,被称为心理学中的第三思潮。他们认为人的潜能和价值的问题,强调人的内心的重要性和人的能动主动性,开展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的基础是生命教育课程设计。高校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体验为主,以活动为组织要素,主要涉及课程的目标以及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它是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础和前提。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关于体验的研究

关于体验的研究,在教育学领域,“体验”最初来源于杜威的“经验学习”,他认为世界不是物质和精神的,而是经验的。在我国代表人物有蔡元培、陶行知等。近年来,教育的体验问题获得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张楚廷认为人的良好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的过程,必须经过体验才能达到人的心灵深处,才能内化为个人的真正的品质。

3.2关于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

国内外对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已经达到完善的地步,现在已经到了关注生命教育实践层面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

3.2.1大陆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研究现状

开设大学生命教育课程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呼吁阶段,真正开设生命教育课程的高校很少。而大陆大学生生命教育一般以渗透式进行展开,主要通过专题讲座,而专门单一性的生命教育课程很少。并有一些学者认为大学生知识思想比较成熟,没必要开设专门的生命教育课程,只采取渗透式的引导即可。但是从南京师范大学选修博雅课的一科“性科学与人”状况来看,犹如“争夺战”的选课状况恰恰说明了我国大陆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非常必要。杨春雷与吕辛在《我国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中提出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综合型生命教育课、讲座、体验式生命教育课,并对我国大学生生命教育的课程目标及内容进行构建。李道友主要是对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吴仁英主要介绍了台湾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特色,主要以体验式课程为主。

3.2.2台湾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研究现状

台湾的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是围绕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生命教育实施三大方面进行研究。如彰化师范大学在1995年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学分为两分,同时,在通识教育课“人生哲学”中加入“临终关怀”与“防治自杀”,共计4小时课程;吴凤技术学院在2005年专门开设“关爱生命”的课程。而台湾著名的南华大学是第一所设立生死研究所的大学,招收不同层次的学生,课程设计以生死学为核心。

3.2.3国外学者主要研究现状

没有查到国外的相关参考文献资料,无法对国外生命教育课程的研究现状进行研究。

3.3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

因缺少国外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资料,以下主要对我国高校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张美云在《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之思考》中,认为一时的生命课程比较适合,并对单一式生命课程从课程设计主体、课程设计过程进行分析,并指出了组织生命教育课程内容时应遵循的原则。李映泉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定位及设计探析》中,认为课程设计主要以生命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为课程设计内容和目标。刘小梅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首先论述了关于课程体系的设计的意义、遵循的原则,然后在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体系设计中涉及了设置独立的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开发渗透式的生命教育课程,拓展实践性生命教育课程及建设网络生命教育课程。闫守轩、李秀梅在《华特士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及其启示》中首先阐述了华特士生命教育课程的理论和实践基础,以及华特士生命教育课程的目标与内容,最后在启示中指出要以单一主题安排各种学科课程,使所有的学科相辅相成,可以帮助学生专注于当下的学习,取得真正的进步。

3.4关于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设计的研究

在相关文献查阅中发现,关于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有一些文章。李秀梅在《华特士生命教育课程设计及其启示》中,强调体验在把握人之生命中的重要地位。春雷与吕辛在《我国高校生命教育课程体系的建构》中也主张要以活动体验教育课程为主。沈丽丽在《大学生体验是生命教育模式探析》中首先阐述了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理论及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然后对大学生体验式生命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进行案例分析。辛继湘在其博士论文《体验教学研究》中,首先对体验及体验教学的内涵及其历史渊源进行探讨,然后追寻体验教学的理论基础,其中也涉及了人本主义心理,但是并没有涉及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与体验式的生命教育课程设计有关的文献很少,仅有张美云《生命教育课程设计之思考》一篇,在文中她认为开展单一式的体验活动性的生命教育课程非常的重要,其中也涉及了对单一式生命教育课程的主题设计和设计过程。

4结语

从以上的相关分析来看,生命教育起源于国外,但是缺乏国外相关生命教育课程研究的资料,无法进行探究。生命教育及其课程在台湾发展的比较完善,而在大陆主要集中在生命教育内涵、目标、内容、现实价值等理论层面,“对于生命教育课程主要集中于操作性质的课程模式的构建与课程实施成效的验证,或者直指生命教育课程实施的现状,在分析当前困境的基础上找寻针对性地解决策略”。[4]而在实施的理论层面,尤其是关于大学生生命教育课程的设计的理论支撑较少,关于活动性的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的详尽设计也没有。大学生体验式的生命教育课程是以活动性内容为主,它的实施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有比较精细全面的关于活动的设计,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的顺利实施,保证体验式生命教育课程目标的实现。

作者:徐艺佳 单位:钦州学院

参考文献

[1]林方.中国大百科全书•心理学[C].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72,73.

[2]辛继湘.体验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师范大学,2003:14.

[3]吴仁英.台湾地区大学生命教育课程的实施特色及启示[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3):114-117.

[4]胡成霞.生命教育课程探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上一篇:建环专业课程设计效果分析 下一篇:舞台美术设计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