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都去哪了

时间:2022-05-13 09:25:27

时间都去哪了

2014年央视春晚,一首《时间都去哪了》唱出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声,也勾起我这个“老班”的思考。是啊,我们班主任的时间都去哪了?备课、上课、批阅作业、教育孩子、家访、填写表册……似乎每天都忙得不可开交,时常感叹时间过得匆匆。然而回头一想似乎又想不出每天都做好了些什么。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今天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若干年后的今天和昨天比比,又似乎真的没有太多的改变,只是两鬓增添些许白发。刚参加工作时那种踌躇满志,早已消磨殆尽,解释最多的就是没有时间啊。我们的时间都去哪了呢?

回头想一想我们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是三十几年的从教经历,也许从没落写过一篇教案,从没缺上过一堂课,从没落批过一本作业,更从没少填写过一份表册……按理说我们现已应有足够的教育智慧,丰厚的教育业绩,可是为什么仔细盘点却仍然两手空空,由此开始了牢骚满腹、怨声载道。时常愤恨于上苍对自己命运的不公,恼怒于领导对自己工作的过多安排,气愤于同事间“优”“模”“先”的你争我夺……孰不知,运气=努力+机遇,而你的那份努力是否又真正落到了实处?有的人为了完成今天眼前的任务而努力,有的人为了达成明天久远的目标而努力。为完成任务的努力是一种盲目的努力,心中总期盼快点儿完成自己的工作,工作起来自然也就毛毛糙糙,做事缺少思考,上课没有创意,效果不言而喻,整日看着眼前的一件件工作烦躁不堪。追求目标的努力是一种清晰的努力,工作内容似乎和前者没有什么本质区别,但他会把一切工作内容作为自己成长的契机,为了达成久远的目标,会精心做好当前的每一件小事。正是由于日积月累把身边平凡的小事做好了,所以也就变得不平凡了。工作起来往往是从容镇定,井井有条,有滋有味,有时还会看到人家工作起来像玩,玩起来像工作,各种荣誉纷至沓来。同样的时间做了相同的事情,最终的结果却大相径庭。由此可见,利用公家的时间办公家的事完全可以提升自己成长自己,我们何必再去慨叹没有时间去学习去成长呢?

一个教师的成长是离不开教育的,离开教育成长的教师是不存在的,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正是在点滴的小事中蕴藏着大学问,倘若教师轻视了身边的小事,教育的契机势必也将会与你擦肩而过。比如说课前备不好课,上课时的重点、难点必然难以抓住,教师讲不好学生也就学不好,学不好就须要再讲、再学,一系列时间的浪费不都是在于没有备好课的“小”事上吗?也往往正是没有处理好一些课上、课下的小事,才滋生出一系列的难事、烦事,消耗了我们大量的时间,造成了教师整日忙忙碌碌却看不到成绩的局面。“预防重于治疗”,无论是教育还是教学,事先多预设,多思考,事后也就自然减少一些嗦事,时间才会变得更加宽松,工作才会变得更加从容。

每个人每天都有3个8小时,第一个8小时是工作,属于公家的;第二个8小时睡觉,是生理需要;第三个8小时才是完全属于自己的。第三个8小时是自由的恰恰又是琐碎的,吃饭、洗衣、休闲、娱乐、学习、教育子女……都在这里,然而这个8小时正是充实自己的最佳时间,合理计划时间也就有了,不去利用也就错过了,有人说:“人与人的区别大多是在第三个8小时创造出来的。”说得不无道理。

由此看来,我们不是没有时间,而是没有利用好时间!

(作者单位:海林市新安镇中心小学)

上一篇:那一天,阳光好温暖 下一篇:快乐,让我们一起慢慢变小